沙永紅,郭云輝,劉細寒
(吉首大學醫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護理專業“二本”與“三本”學生成績比較分析
——以健康評估課程為例
沙永紅,郭云輝,劉細寒
(吉首大學醫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通過對我院護理專業“二本”與“三本”學生健康評估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分析,以促進“三本”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護理專業;“二本”;“三本”;健康評估;成績分析
近年來,隨著本科教育規模的擴大,“三本”院校(獨立學院)院校已達300余所,招生規模龐大。受多種因素制約,“三本”院校在人才培養上存在的問題[1]逐漸顯現,對此應引起足夠重視。現以我院護理專業健康評估課程為例,就“二本”與“三本”學生考試成績進行比較分析。
以我院護理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其中“二本”學生55人,“三本”學生120人,共計175人。
選用同一版本《健康評估》教材,授課計劃一致,任課教師和考試試卷均齊同。對學生考試成績采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
“二本”、“三本”學生健康評估考試成績比較存在明顯差異,見表1。
表1 “二本”、“三本”學生健康評估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1 “二本”、“三本”學生健康評估考試成績比較±s,分)
注:*表示“二本”、“三本”學生成績比較,P<0.05
“二本”“三本”人數 健康評估成績87.73±1.0776.90±0.96*55120
健康評估在護理專業本科教育中屬于專業基礎課,是一門橋梁課程。通過它把基礎課程與臨床課程緊密聯系起來,對培養護理專業本科生的臨床技能、臨床思維及其搭建基本理論架構尤為重要。表1表明,在使用同一《健康評估》教材、授課計劃一致、任課教師和考試試卷均相同的情況下,“三本”學生考試成績明顯低于“二本”學生。究其原因如下。
(1)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沒有體現差異化。目前,許多“三本”院校多依托“母校”辦學,照搬“母校”人才培養模式[2]。健康評估作為一門新興課程,要求學生具備全面的基礎理論知識、綜合的科學人文素養以及扎實的臨床技能。因此,有必要找準“三本”學生的培養方向,因材施教,制定并實施差異化的人才培養方案,探索適合“三本”學生情況的課程設置和培養模式。因招生人數多,上大課情況普遍,課堂理論知識枯燥,教學效果欠佳。建議轉換培養思路,有針對性地加強實踐教學,在以動手實踐帶動理論教學的同時,激發“三本”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教學效果。
(2)日常教學應充分考慮“三本”學生的固有特點。與“二本”學生相比,“三本”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策略、學習氛圍乃至學習效果等均表現出獨特形態[3]。我院“三本”學生課堂紀律較差,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其基礎較差,但綜合素質不弱,有相當多的學生具備多方面才能。因此,有必要改進和加強日常學生管理,把教學活動與專業文化、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技能比武、協會義診、文藝活動等為“三本”學生展示風采搭建平臺,引導其積極進取、自強自立,不斷強化學習動力,提高培養效果。
(3)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引導。“三本”學生的負性情緒、就業壓力、戀愛壓力等大于“二本”學生[4]。他們普遍認為基礎知識薄弱,自信心不足,甚至自卑,對就業前景擔憂,特別在意教師對自己的態度。為此,有必要對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消除他們的負性情緒,引導他們輕裝上陣,切實加強綜合素質和技能培養,為日后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隨著“三本”招生規模的擴大,對其教學質量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要不斷改進和加強“三本”學生的教學管理,制定并實施差異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充分考慮其特點,因材施教,努力把他們培養成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實用人才。
[1]梁天堅,謝麗莎.醫學獨立學院人才培養問題與對策[J].高教論壇,2007(1):45~46.
[2]郭蘭,劉智群,李玉梅,等.關于獨立學院教學管理的思考[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8(6):876~877
[3]蔣蘇月.獨立學院與普通高校大學生特點比較分析[J].工作研究,2011(4):216~217.
[4]魏彤儒,董靜,石世平.本三和本一學生心理健康對比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4):394~396.
G424.7
B
1671-1246(2012)15-00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