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jīng)大學經(jīng)濟信息工程學院 黃若璇
西南財經(jīng)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祖天海
據(jù)官方的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在1995~2003年8年間共有41個國家和地區(qū)發(fā)起過反傾銷調查 ,總立案數(shù)2416起。現(xiàn)今反傾銷已成為貿易保護的主要手段,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一直是美歐等西方發(fā)達國家反傾銷的主要對象。我們可以看到各國如此廣泛得使用反傾銷來應對貿易困境 ,給人一種反傾銷措施似乎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的感覺。
我們可以初步得到一個簡單的博弈矩陣,假設在這個博弈中只有兩個博弈方,分別是出口國和進口國,出口國策略選擇是傾銷與不傾銷,進口國有反傾銷與不反傾銷,收益關系是 A>B>C。
表1
在國際貿易中往往存在反傾銷調查與反傾銷訴訟這兩種對立的行為,為了得到各國是否采取反傾銷措施,需要考慮到出口國是否進行反傾銷應訴以及反傾銷調查成本,收益等之間的關系,我們通過以下博弈矩陣得出反傾銷的經(jīng)濟效益分析。
假定美國與我國進行國際貿易,美國有兩個策略選擇:反傾銷調查M,不反傾銷調查m;我國同樣有兩個策略選擇:訴訟N與不訴訟n;
(1)中國訴訟成本C1, 訴訟成功后收益為P1, 顯然P1>C1;我國訴訟概率為a;
(2)美國反傾銷調查成本C2,調查成立后收益為P2,顯然P2>C2;美國反傾銷調查概率為b;
(3)國貿中兩個市場利潤總和為W,在沒有進行反傾銷調查與反傾銷訴訟情況下中國利益為X,美國利益為Y,有理可得X+Y=W。
在理想情況下,沒有其他因素影響以及信息完全對稱,根據(jù)以上假設信息,該模型是一個完全信息靜態(tài)博弈模型,其利益矩陣如表2所示:
表2
由劃線法可知上表不存在純粹的納什均衡策略,因此只能求解出混合策略解;首先求出博弈雙方各自的期望收益函數(shù):中國方期望收益E =ab*(X-C1+P1)+a*(X-C1)*(1-b)+(1-a)*(XP2)*b+X*(1-a)(1-b)。
為求出我國利益期望值E最大情況,需對a進行求導并使得其等于0,則 b=C1/(P1+P2)。表明在美國提起反傾銷調查概率大于C1/(P1+P2)時,我國優(yōu)勢策略是提起訴訟。反之,則不提起訴訟。
美國期望收益:E=ab*(Y-C2)+a*(Y)*(1-b)+(1-a)*(YC2+P2)*b+Y*(1-a)(1-b);同理,對b求導以求出E'的最大期望收益情況,得出 a=(P2-C2)/P2;意味著如果中國對反傾銷提起訴訟的概率大于(P2-C2)/P2,則美國優(yōu)勢策略是不對我國提起反傾銷調查;反之,則提起反傾銷調查。
從該靜態(tài)博弈的混合納什均衡[C1/(P1+P2),(P2-C2)/P2];即美國方以b=C1/(P1+P2)概率進行反傾銷調查,中國方以a=(P2-C2)/P2概率對對華反傾銷調查進行訴訟,此時博弈雙方能達到博弈視角下的均衡。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成為世界工廠,但面對較高的外貿依賴程度以及貿易地位不平等的情況下,更多國家開始對我國采取貿易保護政策動機向實際行動的轉變。因此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需要采取相應的行動來逐步改善。
(1)積極調整出口結構,從加工貿易逐步向高附加值的貿易模式轉變,優(yōu)化產品結構,強調創(chuàng)新價值的產品市場。
(2)努力爭取市場經(jīng)濟地位,努力在雙邊談判中取得進步,不斷得到國際社會認可;另外一方面,適時加快推進市場經(jīng)濟改革,盡快擺脫非市場經(jīng)濟國的帽子。
(3)加強法律意識,我國企業(yè)在面對反傾銷調查時往往因為法律知識不足,資料證據(jù)準備不充分,并且在應訴方面不強力對待態(tài)度上助漲了外國對我國反傾銷調查的力度。
(4)開拓國內市場,擴大內需,減少國家經(jīng)濟在對外貿易方面的依賴程度可以有效降低中國面臨國際反傾銷聲討的壓力。
[1]唐宇.反傾銷保護引發(fā)的四種經(jīng)濟效應分析[J].湖南社會科學,2004(5).
[2]張寶均.傾銷與反傾銷的博弈論分析[J].商業(yè)研究,2004(8).
[3]房向明,侯光明.反傾銷中的博弈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2(2).
[4]劉愛東,梁潔.1995~2009年國外對華反傾銷案件統(tǒng)計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2010(8).
[5]楊仕輝,肖得.反傾銷對抗博弈-兼論我國少有對外反傾銷申訴的成因分析[J],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