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克塞特大學 姚捷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經濟保持了相對持續穩定的快速發展,但環境卻日益令人堪憂,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我國環境問題又面臨了新的挑戰。環境保護與對外貿易并非無法調和的矛盾,然而如果這兩者無法實現相對平衡的話,就會給我國環境造成無法彌補的破壞。
一般來說,環境標準是按照一國基本國情,屬于保護本國自然環境的一種法律手段。因為發展階段有所不同,我國制定的環境標準與西方國家有一定差距,近幾年以來,我國只求經濟的發展速度,制定的環境管理制度都是非常寬松的,不但沒有較為完整的環境認證體系與標準,而且也沒有實施具有強制性的環境制度,這樣就造成我國很多資源不斷流失。環境標準可以用來當做建設并完善環境法制的重要依據,也是環境法制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符合科學標準的環境制度需要堅持環境、經濟與社會效益相一致原則。因為我國之前只重視經濟效益的提高,制定的環境標準比較低,才致使企業以環境為代價而盲目追求經濟效益。這不僅會對環境造成傷害,而且也會降低企業以后在國際貿易中的核心競爭力,由于全球掀起環保浪潮,世界貿易中大多數國家都非常重視企業在整個產品制造過程中制定的環境標準。對在產品制造過程中會導致環境損害的都必須及時制止,還讓那些進口產品也一定得跟本國制定的環境標準相符。與之比較更值得重視的是我國實行的環境標準太低在世界貿易中就會讓經濟較為發達的西方國家有機會把污染較為嚴重的產業轉移到我國。所以,我國實施的環境法律制度有很多缺點,這樣一來我們就得根據世界貿易準則,根據我國基本國情不斷對其進行完善。
我國制定的整套環境標準體系包括國家與地方環境標準兩類,其中國家環境質量標準還包括污染物排放標準和跟環境標準相關的方法、基礎標準、標準樣品等。我們需要定量限定上述這幾個控制項目的具體控制要求、研究方法、質量目標值、科學基礎以及標準樣品這幾大內容,才能做到有效控制上述幾大項目,并根據標準用途實施不一樣種類的標準。現在,在制定并實施的整套環境標準體系中,還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仍舊沒能形成一套可以引導標準具體實施的較為嚴謹且完整的理論體系。這樣的情況讓標準體系很難將其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對環境標準的具體實施帶來了困難。
我國在1973年的時候制定并出臺的工業“三廢”排放標準指的是水、氣、渣三種綜合起來的排放標準,從1983年開始出臺了將近三十個小行業具體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與九個大氣污染物排放指標,在1988年的時候又出臺了污水排放指標。[1]上述指標除了1988年出臺的污水排放指標清楚地代替了1973年出臺的工業“三廢”指標的廢水部分之外,別的指標都一起留了下來,綜合排放指標跟二十九個(除了醫院的污水排放指標以外)行業排放指標比較起來,僅八個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跟指標污水排放指標一樣甚至更嚴格,其中二十一個行業綜合排放指標有的比較寬松,有的比較嚴格,還有的跟污水排放指標一樣,最后造成行業排放指標與綜合排放指標的控制項目不一致。
國家標準體現了一段時間內國家出臺的法律、政策以及出現的經濟技術條件。換言之,環境標準也得跟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制定的環境保護目標的不斷提高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而及時進行提高與改善。我國目前實行的標準的制定與廢止,雖然其中有年限概念,然而對何時制定與執行并沒有進行明確規定。大多數標準通常推遲幾年才能徹底落實,事實上并沒把環境標準所具有的時效性體現出來,對環境質量的改善并沒有好處。
環境標準化工作包括制定環境標準、出臺環境標準和執行環境標準三個階段,我們在日常工作中通常比較重視制定標準這一階段,但是對出臺與落實都沒有足夠重視,造成環境標準所具有的作用不能有效發揮。通常是落實環境標準沒有相關人員進行監督,致使環境標準的實際落實情況與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都沒辦法及時進行反饋,導致標準的制定跟落實脫節,對標準的有效落實帶來負面影響;[2]環境標準在落實階段沒有進行有效監督,例如對環境質量標準進行落實必須先對環境保護功能區予以明確,但進行劃分功能區的工作在每個地區的進展速度都相當慢,造成環境標準很難有效進行監測與評價,而且在規劃以及管理工作中也很難充分發揮其作用。還有就是環境標準沒有足夠暢通的發行渠道,沒有提前做好宣傳工作等問題,也要重視起來并及時進行改善。
經過多年的具體實踐得出,選取那些較為重要的行業并把其所具有的生產特點與經濟技術條件結合起來,對這些行業污染物排放指標進行修訂,有利于把管理焦點放在那些污染源較大的行業中。對普通污染源實施的管理制定污染物排放指標,以更好地解決眾多污染源較小的行業污染物排放指標問題。以前出臺的國家行業污染物排放指標,根據指標適用范圍來落實排放指標;別的污染源行業,實施國家出臺的綜合性污染排放指標。根據不同行業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指標,在從原材料到成形的產品整個過程中每個階段的污染控制技術要求、經濟技術條件以及污染治理技術等方面都應該有所體現。[3]國家制定的綜合性污染排放指標,就需要重點表現我國在污染控制方面與相關的經濟技術條件方面的水平。
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指標的年限進行限制,按照相同行業不一樣的生產技術和污染控制水平,分年限來制定不一樣實施段的污染物排放指標,也就是說在指標實施階段與預告階段先后制定指標值,不同階段確定的標準,指代的是不同時間段的環境保護標準與污染控制技術。只要是在指標確定之后才出現的新建、改建與擴建項目都得根據預告時間段制定的指標來做出環境影響評估,進入投產以后馬上實施預告階段制定的指標,以前所有污染源實施現行時間段標準,如果出臺了新的年限標準,以前的預告時間段標準也就是現行時間段標準,這樣一來就能一直保護這兩個時間段指標一起存在。環境標準年限制需要對那些新污染源在設備選型與處理技術水平方面提出相關要求,根據行業污染控制水平的相關政策進行行業技術改造,積極主張清潔生產,制定明確的污染物排放標準。
我國現在已經出臺了三百多項環境保護標準,很多關于環境科學的研究成果都給環境標準的出臺提供了可靠依據。隨著大量新技術標準的出現,所有環境管理制度也逐漸落實,肯定會給環境標準的制定帶來新的挑戰,標準化研究又會繼續接受新的任務。其主要內容需要根據環境保護的真實需要,提高并不斷改善環境質量,每個地方政府中的環境保護部門一定要妥善安排在環境標準研究方面所需的費用,還要積極支持并配合該項研究工作。努力實現經濟與環境效益的協調。
現在我國正努力進行企業改革,逐漸進入到了大規模調整產業結構的階段,該時期也是通過總量來對計劃進行控制的一個好機會,環保部門不能錯過這個機遇,按照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用最少的資金來削減并控制總量。對那些污染非常嚴重、無法進行治理的小企業各個地方的環保局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對其進行關、停、并、轉,此外還要嚴格審查監督那些新建、改建和擴建企業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有多大。環境科研部門也應該進行地方環境回顧性評估工作,提出以后對污染物排放總量進行控制的對策,還要及時上報給相關經濟主管部門以便參考,方便他們制訂下一階段對污染物排放的控制計劃。

[1]李鑫.論環境法法律方法的特征[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5).
[2]王進明,胡欣.貿易與環境關聯問題的博弈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5(12).
[3]徐漢友.關于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修訂的新觀點[J].環境工程,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