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質量方面。冰雪旅游的興起恰好迎合了人們在這方面的需求。據不完全統計,在春節黃金周期間,黑龍江全省共接待國內游客135萬人次,旅游收入7.01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5%和40%,接待國外游客8000人次,旅游創匯275萬美元。冰燈,雪雕,滑雪三大冰雪旅游越來越顯示出迷人的魅力,冰雪旅游已經成為我省重要產業之一。但還應該看到,在這方面尚存在問題和不足,這也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應盡快解決,以尋求更快的發展。
一黑龍江省冰雪旅游的自然條件
黑龍江位于我國東北部,是我國緯度最高,氣溫最低的省份。全省屬高寒溫帶大陸性氣候,境內群山連綿,林海綠濤,充滿大自然的奇光異彩。黑龍江省大部分地區從11月份至翌年3月都以降雪為主,降雪日數平均每年20-50天左右,降雪初日與終日間隔為180天左右,冬季積雪日數為80-120天,積雪初日與冬日間隔140-170天,最大積雪深度58CM。豐富的冰雪資源,神奇精美的冰雪藝術,色彩繽紛的冰雪活動,使之成為冰雪運動的故鄉、冬季滑雪和冰雪旅樂的勝地。各滑雪場從緩坡到陡坡各類坡度的雪道應有盡有,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滑雪愛好者的需求,同時也為我省開展冰雪旅游奠定了有力的基礎。
二黑龍江省冰雪體育旅游資源的優勢
冰雪旅游屬于我國體育旅游事業中的一個方面,具有地方的特色。2001年2月22~23日,由世界旅游組織和國際奧委會聯合主辦的“世界體育與旅游大會”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市召開,體育旅游成為繼生態旅游后又一旅游界關注的焦點。國家旅游局把我國2011年的旅游主題定為“中國體育健身游”,并推出60項具有地方特點的大型體育旅游活動,其中就包括黑龍江省的冰雪旅游。
中國正值滑雪產業大發展的前夜。據調查,歐洲、北美和日本等國有10%以上的人喜歡參與滑雪運動,而我國若有1%的人參與就將達到近千萬人次,形成巨大的潛在客源市場。而黑龍江省有得天獨厚的滑雪資源,全省主要山地有大、小興安嶺等,山地面積占全省面積60%,林區面積占41%,森林面積為全國省市區之首。而且冬季雪量大,雪期長,雪質好,生態環境好,坡度適中。據專家對雪場資源普查結果,全省海拔1000M以上適合于建造滑雪場的山峰就達100多座,是中國滑雪旅游資源最為密集的省份。另外,黑龍江省從1963年開始創辦冰燈游園會,到1985年舉辦冰雪節,1998年建成冰雪大世界,逐漸將冰雕藝術與雪雕藝術相結合、冰上運動與雪地運動相結合,形成了世界上少有的風格與優勢。哈爾濱冰雪節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其冰燈、冰雕藝術已聞名世界,滑雪旅游與一年一度的哈爾濱冰雪節有機融合在一起,極大地提高黑龍江省冰雪旅游的知名度及影響力。
三黑龍江省冰雪旅游業的發展現狀
據黑龍江省假日辦統計,2011年春節黃金周全省共接待了國內旅游人數201.55萬人次,旅游收入11.7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3.8%和 28.6%。接待入境旅游者10035人次,旅游創匯370萬美元,分別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12%和15%。令人興奮的是,我省在春節南北旅游爭奪戰中第4次戰勝了海南省。
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2011年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國和第二大旅游客源國。而中國滑雪協會和有關專家預測,在未來的10年滑雪人口將以每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滑雪人數將達到800萬以上,滑雪旅游收入達250億元以上。黑龍江省旅游局所確定的今后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是,總體目標到2020年按照產業化的方向,將黑龍江省建成中國最大、世界著名的滑雪旅游地,形成三大四小共7個滑雪旅游區,以及20個高級、56個中級、102個初級滑雪場體系;30萬張床位適應不同層次需求的接待服務體系;100所滑雪學校,1500名滑雪教練的培訓體系;能夠生產雪具、雪服、雪地機械設備的裝備工業體系;主干線、支線、區內線相銜接,空中和地面相配套的暢通的交通體系。
四黑龍江省冰雪旅游產業發展對策
隨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的提出,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已把發展冰雪旅游業提到了產業創建的高度,并陸續制定了一系列的發展規劃和優惠的引資政策,為冰雪旅游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與此同時,其他省份,如吉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京市等也加大了冰雪旅游基地設施的建設力度,相繼建設了一系列方便快捷的交通線路,大大改善了景點的可進入性。在對外宣傳方面,各省市也積極舉辦旅游促銷會,推介其冰雪旅游的特色。所有這一系列舉措足以看出政府對發展冰雪旅游業的重視和支持。從長遠來看,黑龍江區域冰雪旅游產業的發展前景是相當巨大的,因此必須提升冰雪旅游產業的地位,才能加快冰雪旅游產業的發展。
21世紀是品牌社會,任何一個企業和產業都必然走上品牌競爭的道路。黑龍江省冰雪旅游產業的發展和成熟也需要一定品牌的維系和支持。要想使冰雪旅游深入人心,就要創造出旅游者所需要的精品。我國各地的冰雪旅游近幾年采用了人工造雪、彩色冰、低溫噴泉、激光等先進的科學技術,大大提高了產品的檔次、品味和藝術性,贏得了游客的喜愛。冰雪旅游除了在冰雪科技上下功夫之外,還應注入和加大民俗文化、異域文化的含量,將非冰雪產品與冰雪產品有機組合。在實施冰雪旅游名牌戰略時不能只局限于產品上,還必須打造名牌龍頭企業。在面向國內的同時,還要立足全球,讓冰雪旅游的品牌不僅成為中國的品牌,更應該成為走向世界的品牌。
經濟全球化在帶來競爭的同時,也帶來了競爭者之間的互助與合作。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黑龍江冰雪旅游產業的發展都始終離不開與世界冰雪旅游強國的合作,因此,自覺地將自身納入到國際冰雪旅游體系,積極參與國際冰雪旅游市場的競爭合作,在競爭中求生存,在協作中求發展應該成為我國未來發展冰雪旅游業的基本思路之一。我們在學習借鑒其他國家或地區發展冰雪旅游成功經驗的同時,還可以聘請他們的高級管理者和專業技術人才,來我省進行指導培訓,并在互相的學習中不斷地探索建立適合我國冰雪旅游產業發展的新體制,推動旅游企業走集團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可以嘗試把冰雪旅游資源作為股份,進行合資合作開發建設。積極鼓勵外國資本投資旅游基礎設施、旅游項目建設,鼓勵符合條件的國外旅游企業共同進行冰雪旅游資源開發,合作共贏。
對于一個企業和行業來說,能否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關鍵是自身能否創造出不斷給人帶來新奇感受和購買欲望的產品。對于冰雪旅游來說,在大量同質化產品日益充斥市場的今天,黑龍江要想開發冰雪精品,引領中國冰雪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就必須不失時機地改進和創新原有的產品,以特色尋求發展。例如吉林省為了進一步打造其冰雪旅游產品的獨特魅力,圍繞冰雪旅游主打產品,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冰雪活動,做到了“兩個結合”,即:將冰雪旅游與冰雪賽事相結合,利用冰雕、雪雕、滑冰、滑雪等賽事,提高冰雪旅游的吸引力;將冰雪旅游與北方民族民俗風情相結合,展現原生多元的民族文化特色。黑龍江省憑借與俄羅斯、韓國、朝鮮、日本等國臨近之利,近年來在冰雪旅游產品開發中引入異國風情,這些具有異域格調的產品,對國內南方地區和歐美地區的旅游者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中國雪鄉成為近年來休閑型冰雪旅游的新品牌。雪鄉已不僅是大海林的雪鄉,更是黑龍江的雪鄉,已經成為了黑龍江旅游的名片。黑龍江省森工總局和大海林林業局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推介,有效擴大了中國雪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中國雪鄉更要突出的是鄉村旅游與冰雪旅游融合,更能反映出東北民俗的豐富內涵。
冰雪產品具有體驗性和時代性的特點,為此,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打造“賽事經濟”。通過承辦冰雪賽事不僅能打造我國冰雪旅游品牌,還可提高人們對體育活動的關注度。2009年黑龍江省成功舉辦了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今后一段時期應充分利用大冬會在世界范圍產生的轟動效應,推動本省冰雪旅游產業跨上一個新的臺階。眾多高標準的國際賽事也提高了雪場整體管理水平和實力,不間斷的賽事新聞使得“亞布力”成為家喻戶曉的滑雪品牌。因此,黑龍江還應申辦世界冬季奧運會,爭辦冰雪旅游論壇和其他冰雪旅游賽事,這對促進黑龍江冰雪旅游產業的發展將會起到很大的推動力。
所謂區域競合是指區域范圍內,不同的旅游經濟主體開發的在競爭中合作、合作中競爭,以最小成本換取最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競爭———合作”的一系列旅游經濟行為。其實質是推動和實現區域旅游一體化,目前已經成為區域發展旅游業的一種手段,也是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必然產物。
我國的冰雪旅游區域競合組織包括區際冰雪旅游競合組織和省內冰雪旅游競合組織。區域冰雪旅游競合組織,如建立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及內蒙古自治區的冰雪旅游的競合組織;省內冰雪旅游競合組織,如建立黑龍江省內各地市之間的競合組織。通過冰雪旅游競合組織,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用、產品互配、客源互流、利益共享、共同發展。
總之,冰雪是北方獨具特色的固體水資源,是冰雪文化的基本元素,冰雪旅游產品呈現出地域差異性和地方特色。冰雪資源形成、分布的地域性,決定了對冰雪資源的開發、利用僅能在特定的地域內進行,具有較強的區域限定性。分析當代世界冰雪旅游發展所面臨的形勢及發展態勢,搶抓機遇,從而制定科學可行的我國冰雪旅游發展戰略,已成為中國冰雪旅游產業發展到今天所必須予以解決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