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 程雪連 李明慧;日趨完善
2007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確定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路和目標,明確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指明了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的重要地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還提出“無論采用何種形式,都要充分考核學生實際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從中可見大學生英語聽說能力評價的重要性。黑龍江科技學院大學英語教學在教學評價體系改革中逐步構建形成了基于多元智力理論(Multi Intelligences)的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在大學英語聽說課的教學中試行采用了多元評價方式,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了評價主體多元化,即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學生互評和自評);評價形式多元化,即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評價內容多元化,即知識評價+能力評價。
一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的理論基礎
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的理論依據是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和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教授在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Multi Intelligences)。它的基本涵義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相對獨立存在的、與特定的認知領域或知識范疇相聯系的多種智力,這些智力之間的不同組合表現出個體間的智力差異。”
1999年,加德納在《智力的重構—21世紀的多元智力》中指出:“智力是一種或一組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或制造出在一種或多種文化背景中被認為是有價值的產品的能力。智力是以組合的方式來進行的,每個人都是具有多種能力組合的個體,而不是只擁有單一的用紙筆測驗可以測出的解答問題能力的個體”。
多元智力理論的教學評價觀指出:“智能評價應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所有的評價及由此產生的批評結果應考慮個人的差異及其發展水平;評價的初衷應是幫助學生而不是將學生進行分類和分等級。”評價應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及相應的情境中進行,尊重個體差異,要“因材而評”,“因智而評”。多元智能理論重新界定了評價概念,使教學評價從一元評價變為多元評價,并將教學評價與課堂教學過程視為一個整體。多元智力理論的教學評價觀在大學英語聽說測評中對綜合評價學生的基本語言技能和素質具有指導意義。
二基于MI理論的多元評價體系在大學英語聽說測評中的應用實踐
自2003年教育部啟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來,黑龍江科技學院外語系一直在進行更新教師教育理念,合理設置大學英語課程,完善建設評估體系,優質配備網絡自主學習設施,在實踐中探索培養語言實用能力強、有創新力、綜合素質高的人才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本院特色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教學模式和評估方式,其中評估方式的改革體現在大學英語聽說測評上歷經的三個階段。
1起步探索
2004年之前,我院學生的英語課程成績是由平時成績20%+期末考試卷面成績×80%構成的,平時成績為作業5分,出勤5分,月考10分構成,平時成績對學生的聽說能力沒有任何考評,只是在期末考試試卷中有20分聽力選項題,以此來評定學生的聽力水平,卻對學生的口語能力沒有任何考核。這種評價模式的后果是學生只重視語言知識的考核,教師重視培養學生筆試做題應考能力,卻忽視對學生語言知識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與提高。2004年學院以《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為依據,重新調整了評估方案,將形成性評估(平時成績)調整為40分,其中平時模擬測試20分,出勤3分,課堂表現3分,作業4分,口語10分。形成性評估中增加了10分的口語考核,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證明該聽說考評模式對學生的聽說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存在部分學生平時不操練,只在口語考試前按考核題型突擊準備的問題,以及聽力考試分值過小且題型單一的問題,因此,評價體系還需繼續完善。
2日趨完善
2008年7月,黑龍江科技學院啟動了大學英語課程建設,以能力培養為主線,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將歷經兩年試點的網絡自主學習全面鋪開,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考核方法。2007級非英語專業學生從第三學期開始,大學英語課程成績評估采用基于MI理論的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英語課程成績由形成性評價(60%) +終結性評價(40%)+素質教育活動加分構成,形成性評價中聽說能力評價包括基于計算機的口語測試(10%)、出席英語角(5%)和學生網絡聽說自主學習成績(10%),聽說測評在成績中的比例提高到了25%,在終結性評價百分制試卷中聽力測評占40%,折合后占總成績的16%,題型也由原來的單一選擇題,增加了復合式聽寫等題型。多元評價體系中,總體上聽說成績占到了41%,有利于教師重視學生聽說能力即語言知識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其從被動應考到主動參與其中,體會到網絡語言環境的魅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多元評價體系充分體現出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形式多元化。雖然口語考試是在計算機語音系統上完成的,但學生口語成績的評估依然是由任課教師給出的,評價主體單一,尚需進一步將其完善,建設更合理的多元評價體系。
3形成體系
隨著黑龍江科技學院課程建設的深入進行,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也在逐步調整、完善和形成。目前我院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評定方案為:學生課程成績=形成性評價成績(50分)+終結性評價成績(50分)+素質教育活動加分,采用百分制。形成性評價采用課內外考評相結合的形式,聽說部分的考評包括口語表現10分(個人日常口語表現4分+團隊口語表演6分)、網絡自學10分和英語角5分組成。在聽說測評中,終結性評價百分制試卷中聽力測評占35%,折合后占總成績的17.5%,使得評價體系中學生聽說能力考評的比例占到了42.5%。測評中最大的變化是將口語成績由原來的期末集中考試改為學生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獲得。其中學生個人日常口語表現成績是學生個人在課堂上進行自我展示、暢談主題,由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和給出分數;團隊口語表演由學生自由組成口語小組表演后,教師及班級其他小組分別給出每個表演學生的得分,表演小組也給出自評分,最后由教師測算出平均值為學生個人得分。網絡自學成績按學生的不同起始級別、學習進度及網絡學習系統給出的聽說綜合成績計分。英語角由英語角志愿者根據學生參加英語角的表現給分。考核結束后,任課教師要將課程成績分析反饋給學生。實踐證明,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應用于聽說測評中,有助于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增強了聽說教學的效果,使聽說測評成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有利于實現聽說教學的目標,真正體現出評價主體、形式及內容的多元化。
三多元評價體系在大學英語聽說測評中應用的效果
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在大學英語聽說測評應用實踐中充分展現出教學評價的診斷功能、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
1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充分發揮了教育評價的診斷功能
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使教學活動中的評價針對性較強,教師根據評價標準分析診斷出學生完成出色者要保持和提高的聽說任務,也指出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提供改進途徑和措施,促使學生在評價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提高聽說教學質量上具有特殊作用。
2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充分體現了教育評價的導向功能
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不斷增加了聽說考核的權重,具有引導評價對象—學生朝著聽說理想目標前進的功效和能力,口語測評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環節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被評價學生必須按考核標準努力才能達到合格的標準,否則就達不到合格標準,得不到好的成績評價,因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實質上,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引導著聽說教學朝正確方向發展,使學生形成自覺地按聽說目標的教學要求和步驟進行聽說活動的意識,有助于實現聽說教學目標。
3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充分發揮了教育評價的激勵功能
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將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對不同起點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和評價等級,使評價更加公平、合理、客觀、科學,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激勵作用。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要求教師給的評語和學生的互評應該是鼓勵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潛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幾年來,學生的聽說水平和成績有了明顯提高,大學英語聽說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基于MI理論的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在大學英語聽說測評中的應用實踐表明,課內外考評相結合的多元評價體系改進了學生被動學習、被動應考的局面,改進了學生的學習策略,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課外自主學習系統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該評價體系轉變了教師的教學觀念,使教學和評價有機結合;變更了教師角色,改變了評價主體,并使評價內容立體化,提高了評價的信度和效度,因此,基于MI理論的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在大學英語聽說測評中具有可行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Haward Gardner.智力的重構—21世紀的多元智力[M].霍力巖,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3]張凌.基于多元智能評價觀構建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
[4]易興霞.構建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多元評價體系[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8).
[5]張紅.多元智能理論觀照下的新課程評價觀的轉變[J].教育探索,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