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5大航空公司被爆聯手“漲價”,此消息網絡一開,頓時引來行業及消費者一片圍觀。多家機票代理商收到國內各航空公司發布的艙位及對應價格調整通知,即日起實行新運價體系。而因此引來的反對聲更為激烈。 所謂上浮運價不打折的說法也確實得到部分證實,不過,媒體還是從內部人士處獲悉,幾大航空公司負責人早已共同策劃上調機票折扣,而最終確定方案也得到了相關管理部門的許可,之后又有媒體出面平反,聲稱5大航空公司是被冠以了“價格聯盟”的噱頭。
近日來,網絡另一則新聞再次 促使該話題成為熱點,繼多家航空公司上調9月國際航 線燃油附加費后,從9月5日起,國內航線亦呈上調格局,上調幅度為10元 到 3 0元人民幣不等。成人旅客乘坐800公里(含)以下航段,燃油附加費上調20元,由50元調整至70元;800公里以上航段,上調30元,由100元調整為130元。兒童旅客乘坐航段的燃油附加費上調10元,800公里(含)以下航段,由20元上調為30元;800公里以上航段,由50元調整為60元。按成人全票價10%計費的嬰兒,免收燃油附加費。此次變革誰買單,又成為了消費者一大討論話題,自上半年機票計算折扣的公式發生變化后,國內航線機票銷售開始實行新的運價體制,已然導致機票價格和折扣率上浮,在引發了消費者的強烈質疑中,難免逃脫借聯盟之名,行牟利之實。

事件回顧:
2012年4月20日起,國內航線機票銷售已經開始實行新的運價體系,按照新的計算方法,目前廣州出港航班機票價格普遍上升一成左右。“在沒有特價的情況下,運價調整后正常票價最低只能是5.2折,比以前的正常最低票價高了0.8折。”一名負責機票銷售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另外,國內航線的特價票也比以前少了很多。“以前還有0.8折這樣的超低折扣,但現在基本絕跡了,特價票能有2~3折左右就不錯了。”在記者調查采訪過程中,有航空公司負責市場銷售的內部人士透露,機票價格普漲一事并非如媒體此前報道所稱,由中航信發起。“據我所知,五大航(國航、南航、東航、海航、深航)上月已經達成一致,民航中南局下轄的各家航空公司也陸續跟進。”他同時承認,其所在航空公司也是參與討論漲價的主角之一。“其實這件事情光是航空公司聯手推動還不行,肯定要得到民航中南局市場處方面的認可,由局方和中航信牽頭執行。”這名人士告訴記者。(來源:新華網)
中國民航局負責人對此類報道表示,航空公司之間競爭非常激烈,不可能坐下來一起“密謀”漲價。以京滬航線為例,國航、東航、上航、南航、海航共飛這條航線。對于老百姓來說,首選的是價格,打折多的航班一定受青睞;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大公司大機型航班就好賣。系統升級后,還是有許多低折扣機票可以買到。
在這一串匪夷猜測中,是誰坐享漁翁之利,便不難看出。在“漲價”話題引爆后,《今日觀察》的評論員張鴻曾稱之為一種變相的漲價,涉嫌違法。一個變相的漲價,一句不打折,將具有競爭關系的營銷者捆綁到一起,給予一些百姓說不清將不明的條款及公式解釋,試問鷸蚌如今不想爭,自己做起漁翁來。
但我們也不能說因此航空公司的紛爭會就此消失,民航總局為一場鬧劇做了完美的定義。一是表明機票的定價體系有了一個改革,要跟國際接軌;另外,這個跟民航總局沒有關系,這是企業自己的行為。看來消費者買單必是在劫難逃了。當然,更多的航空公司還是希望通過低廉的價格來吸引客戶,畢竟只有消費者得利省心,才會給企業帶來長久與穩定的回報。只不過在行業政策上是否能看到給予的支持與理解就另當別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