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芳
近年來,我國冠心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而心血管疾病逐漸成為我國居民的第一死亡因素[1]。不穩定型心絞痛(UAP)是冠心病患者發生的急性心臟事件,是一種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穩定型心絞痛之間的中間臨床狀態,目前UAP發病率有年輕化趨勢[2]。本文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方法,觀察不穩定型心絞痛經藥物治療、介入藥物治療的長期療效,為臨床提供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自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108例,其中男57例,女51例,年齡53~78(63.5±2.2)歲;診斷均符合第 7版《內科學》[3]心絞痛診斷標準,經冠狀動脈造影明確診斷;其中惡化性心絞痛61例、初發型心絞痛31例、自發型心絞痛10例、變異性心絞痛6例;所有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數字表格法隨機分為藥物組(n=54)和介入組(n=54),對比兩組的性別、年齡、心絞痛類型、合并癥等一般性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調查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自就診起即接受常規治療,包括應用阿司匹林0.1 g/d、單硝酸異山梨酯50 mg/d、Ca2+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等,有高血壓者給予口服降壓藥,伴糖尿病者給予降糖藥,伴心功能不全者給予利尿劑減輕心臟負荷。在上述治療基礎上,藥物組加用低分子肝素鈣治療,以低分子肝素鈣5000U皮下注射,2次/d,7~10 d。介入組患者術前進行血常規、肝腎功能檢查、電解質等項目,于術前48 h口服阿司匹林0.3 g+氯吡格雷75 mg,1次/d;以Seldinger法穿刺右側股動脈,先行冠脈造影并根據病情選擇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和冠狀動脈內成形術,術后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連續服用48周,同時口服阿司匹林0.3 g/次,1次/d,連服30 d后改為0.1 g/d,終身服用阿司匹林。
1.3 觀察項目 所有患者隨訪12~24個月,12/次統計再發心絞痛病例數、急性心肌梗死(AMI)發生例次、心血管性死亡例數。隨訪第12個月,采用西雅圖心絞痛調查量表(SAQ)評估生活質量,9個子項目,每項0~100分,分值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每項進行獨立評估后取平均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進行χ2檢驗、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血管事件 隨訪12個月,藥物組再發心絞痛24例(24/54,44.4%),介入組再發心絞痛 11 例(24/54,20.4%),兩組的心絞痛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14364,P=0.007523);隨訪24個月,藥物組再發心絞痛19例(19/52,36.5%),介入組再發心絞痛8例(8/52,15.4%),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5291,P=0.013883);兩組的 AMI發生率及死亡率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心絞痛經介入治療、藥物治療的長期隨訪情況(例,%)
2.2 生活質量評分 隨訪12個月,藥物組SAQ平均分(65.4±10.7)分,介入組SAQ平均分(82.1±12.0)分,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心絞痛多數是由冠狀動脈不穩定的粥樣斑塊繼發病理改變,或者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至冠脈狹窄大于50% ~70%。不穩定型心絞痛(UAP)具有獨特的病理生理機制,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UAP極有可能發展成為AMI,有學者認為不穩定型心絞痛是AMI的“前驅期”“先兆期”“心肌梗死的第一期”[4]。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臨床表現有多種形式,且死亡率極高[5]。
隨著臨床醫療水平的提高及醫療設備的完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方法得到認可與推廣,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能夠有效恢復梗死相關血管的血流情況,對多部位、大面積梗死患者尤其重要[6]。無論是單純藥物治療還是介入治療,臨床上治療UAP的宗旨是抗血小板治療、抗凝治療、穩定粥樣硬化斑塊、開通血管、改善心肌缺血情況,通過積極治療可降低病死率,但目前臨床關注的熱點更多在于通過有效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調查結果顯示,不穩定型心絞痛介入治療的長期隨訪效果優于藥物治療,主要體現在明顯降低再發心絞痛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心絞痛患者的生活質量。
[1]武東,華琦,賈三慶,等.初發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危險因素分析.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8,36(7):581-585.
[2]胡大一,馬長生.心臟病學實踐2005-規范化治療.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1.
[3]陸再英.內科學.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74.
[4]YUSUF S,MEHTA S R,ZHAOF,et al.Early and late effects of clopidogre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Circulation,2003,107:966-972.
[5]崔根堂,張曉宏.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不同危險度的臨床觀察.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0):2243.
[6]韓榮萍,鄭春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療效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1,6(1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