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占捧 呂玉先 賈建設 壽先進 胡瑞平 張彬
尿毒癥是終末期腎臟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反復血液透析中會面對疾病本身帶來痛苦,家庭、社會經濟負擔等諸方面帶來的困惑與壓力,而這些都將嚴重影響尿毒癥患者的治療及預后效果,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影響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本研究通過對尿毒癥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的測試,并針對性進行心理干預收到比較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近兩年在我科確診并通過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8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40例,對照組40例。兩組患者文化程度,性別,職業,年齡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心理測試方法,本研究采用symptom check lilst90(scl-90)癥狀自評量表,由同一批測評人員對患者分4階段共5次進行心理評估,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實驗組患者除常規治療外,再給予針對性心理干預。
1.3 心理干預措施
1.3.1 心理干預階段:實驗組前3個月為干預時間。
1.3.2 心理干預方式:按照疾病發生后心理發展的五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壓抑和接受,采用來訪者中心療法、認知療法、行為療法、森田療法等方法對實驗組患者進行個體心理干預。
2.1 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
2.2 實驗組在心理干預前后不同時間段的統計結果見表2

表2 實驗組在心理干預前后不同時間段的統計結果
結果顯示實驗組尿毒癥患者心理干預效果前后差異顯著,并在后三個階段無明顯差異,說明通過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收到滿意并持久的效果。
2.3 實驗組、對照組兩組患者五次對比后的統計結果見表3。
表3 實驗組、對照組兩組患者五次對比后的統計結果(±s)
注:*P<0.05,**P<0.01
對比項目 實驗組 對照組 t值對照一 151.33±53.18 129.96±38.76 3.813**對照二 150.29±51.20 128.95±38.50 3.520**對照三 149.33±48.20 129.58±38.42 4.65*對照四 152.32±51.18 127.69±37.12 3.721**對照五 150.30±50.20 129.44±38.33 3.203**
結果顯示實驗組、對照組每次對比統計后差異顯著,有心理干預的實驗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高于無心理干預的對照組患者。
尿毒癥患者由于尿少(或無尿)引起電解質紊亂、氮質血癥、高血壓等一系列臨床癥狀及血液透析引起不適感,使患者身體、心理、形象受到巨大的創傷特別是病情反復,病程長使尿毒癥患者面對比其他疾病患者對更大更復雜心理壓力,這些心理壓力直接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從而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恐懼和抑郁等心理障礙。由表2可以看出經過心理干預的尿毒癥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并在后期的治療中保持穩定,特別在抑郁、焦慮方面效果顯著,測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尿毒癥患者的scl-90評估結果表3表明,心理干預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10個癥狀因子分比較,差別均無顯著性,進行心理干預后,心理健康狀況有明顯改觀,其中抑郁和焦慮心理障礙改善最為明顯(P<0.001~0.005),但在某些方面,如偏執、人際關系幾強迫等心理障礙無明顯改善,這可能與患者性格有關,改變比較困難(P>0.05)。
鑒于心理干預對尿毒癥患者復雜的心理狀態影響,建議醫務人員積極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加強專業心理工作者在臨床工作中對尿毒癥患者的心理干預,改變患者的不良心理應對方式,變消極心態為積極心態,增強與疾病斗爭的自信心,使尿毒癥患者在身心健康同時,提高自身生活質量。
[1]賀丹軍.心理干預在更年期綜合征防治中的探討.中國婦保健,2000,15(9):561.
[2]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表手冊.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33-35.
[3]賀意輝,余穗山.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護理.實用護理雜志.
[4]劉群,王梅.維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狀態研究.中華腎臟病雜志.
[5]Gurklis J A,Menke E M.Identification of stressors and use of coping methods in chronic haemodialysis patients.Nursing Reseach,1988,37(4):236-23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