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霞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護理技術的發展,護理對象的心理研究與護理學結合,已發展成為護理心理學[1]。手術作為一種直接針對患者身體安全的應激源,不可避免地會引起患者出現焦慮,而過分的緊張、害怕會引起一系列生理反應,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和術后康復我們對外科手術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顯著改善患者對手術焦慮及應激反應,現總結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進行外科手術患者200例,其中男102例,女98例;年齡18~79歲,平均年齡43.6歲。將200例外科手術患者分為常規護理組100例,心理護理組100例,兩組在年齡、性別、原發疾病、手術方式上無差異,臨床具有可比性。
1.2 心理護理 ①心理護理重要性:近代心身醫學發現,軀體疾病可導致情緒障礙,通過大腦皮質下中樞的反作用,可以加重疾病或使之久久不愈長期的心理刺激可引起機體內部的不良反應。緊張刺激通過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使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2],身體上也表現如心慌、坐立不安、出汗、血壓升高、心率加快,還有的患者臨上手術臺時出現四肢發涼、發抖、意識域狹窄、甚至暈厥等癥狀,心理護理非常重要。②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是使心理護理取得成效的關鍵,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首先從患者入院開始。熱情接待患者,護理人員的言行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心理反應。通過美好的語言,端莊的舉止,親切的問候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給予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到真誠與溫暖,增進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使患者能對護理人員傾心相談,說出心里話。③個性化心理護理:由于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素質、氣質類型、性格特點、社會地位、經濟狀況等差異,對疾病的認識評估,行為表現以及由此帶來的對疾病的影響也是各不相同的,制定周密的心理護理計劃將心理治療、心理咨詢的技巧運用于個性護理之中[2]。④健康宣教:采用講解、圖片、宣傳資料等方式向患者講解手術相關知識,耐心解答患者的問題,建立一個融洽、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向患者介紹手術醫生及技術,有條件可請手術成功患者與該患者溝通,增加其信心及安全感。⑤術中護理:巡回護士查閱病歷、了解病史、身體狀況、文化程度及手術部位等,核對患者姓名、床號、手術名稱等開始適時地給患者鼓勵安慰。介紹手術室環境和參與手術的人員、麻醉方式、手術體位、配合要點及術前注意事項,讓患者從內心坦然接受術前準備,這是減輕手術患者焦慮、緊張的基礎;靜脈穿刺做到輕、穩、準,力爭做到一次成功,減少患者因疼痛帶來的不適;在給患者擺放體位時,告知體位對手術的重要性,讓其主動配合,避免不必要的暴露,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⑥術后護理:當患者手術后或是從麻醉中剛剛醒來,醫護人員應以親切和藹的語言進行安慰鼓勵。告訴患者手術進行得很順利,目的已達到,術后的疼痛不僅與手術部位、切口方式和鎮靜劑應用得恰當與否有關,而且與每個個體的疼痛閾值、耐受能力和對疼痛的經驗有關[3]。醫護人員都應體察和理解患者的心情,從每個具體環節來減輕患者的疼痛。
1.3 觀察內容 對兩組病例進行術前及術后30 min,采用Zung氏制定焦慮自評量表(SAS)、Watanabeg改進視覺模擬尺(VAS)進行恐懼程度[4]評定。觀察兩組術前及術后30 min心率及血壓變化并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0.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處理數據。
兩組病例依據觀察內容進行術前及術后30 min焦慮自評量表(SAS)、恐懼程度(VAS)評分及心率及血壓變化比較,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觀察內容(±s)

表1 兩組觀察內容(±s)
注:經統計學分析,兩組觀察內容術前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觀察內容術后30 min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0 min SAS均分常規護理組術前 術后30 min 術前 術后心理護理組75.6±6.74 80.3±5.92 76.2±5.28 95.3±10.24 43.4±4.1 38.5±5.9 43.4±5.6 50.7±10.5 VAS均分 40.9±5.7 36.8±3.9 42.1±12.8 48.7±8.4收縮壓(KPa) 16.21±1.25 17.22±0.49 16.38±1.32 19.01±0.58心率(次/min)
運用護理心理學進行心理護理,使護患關系達到相互配合的心理效果,提高護理質量,已被醫護人員所接受和認同。通過護士的語言、行為、表情和態度來影響患者的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5],以達到預期效果。要求護理人員必須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同時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高尚的道德、強烈的理智和專業的美感。
總之,外科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非常重要,針對患者不同制定合理、細致/全面的心理護理,能夠降低患者焦慮及恐懼心理,降低患者對手術的應激反應。
[1] 魏芳,趙皎皎,文淑峰,等.心理干預對PCI患者圍手術期焦慮和抑郁的影響.山東醫藥,2007,2(47):74-75.
[2] 費學萍,李麗.癌癥患者心理干預效果評價.中國公共衛生,2007,3(23):358-359.
[3] 武梅.心理干預在門診手術病人中的應用.護士進修雜志,2006,2(21):138-139.
[4] 羅洪,戴亞克,李菊蘭,等.心理護理二聯法對手術焦慮的干預研究.護士進修雜志,2006,3(21):245-247.
[5] 郭蕾.手術期病人的心理護理.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8,5(14):1298-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