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崇倫
在臨床中,軟組織損傷[1]時極為常見的一種損傷,它通常是指肌肉、韌帶、皮膚、筋膜、皮下組織、關節囊、滑膜等軟組織及軟骨和周圍神經與血管的損傷。根據時間的不同可以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根據損傷原因的不同又可分為化學性損傷、機械性損傷和物理性損傷。軟組織損傷常伴有局部腫脹與疼痛、皮下瘀斑、肢體與關節感知障礙等癥狀,但臨床上常憑借患者的主訴進行判斷,缺乏客觀的體征。所以尋找一個較為客觀的標準作為輕度急性單純性軟組織損傷的指標,對于臨床醫學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本文就測定CRP(即C反應蛋白)的含量變化來探討其在輕度、急性、單純性軟組織損傷中的臨床意義,具體討論結果如下文。
1.1 一般資料 隨機性選取本院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所接受的輕度急性單純性軟組織損傷患者35例為觀察組,并隨機性選取在同期接受本院體檢的健康人群35例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年齡為16~59歲,平均年齡38.2歲,其中男20例,女15例。該35例患者均有外傷史,在受傷后24 h入院就診,其中10例摔傷,12例撞傷,8例打傷,5例扭傷。35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感和局部壓痛感,無腫脹、體溫升高、瘀斑的臨床體征,無其他外傷,符合單純性軟組織損傷的標準。為保證樣本的單純性,本院在選取時排除了患有以下合并疾病[2]的患者:①肝腎功能異常者,腫瘤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②風濕與類風濕患者;③存在影響CRP水平的疾病患者;④血液病患者;⑤近半年內接受過外科手術的患者。對照組的35例樣本為我院體檢健康人群,年齡為20~62歲,平均年齡39.3歲,其中男20例,女15例,與觀察組具有相同的排除標準。
1.2 采集方法 觀察組在受傷后1 d內采集肘部靜脈血4 ml,對照組為入檢后1 d內采集肘部靜脈血4 ml。采用散射速率比濁法檢驗血清中的CRP含量,詳細記錄觀察組患者的受傷原因和受傷面積,臨床癥狀等,并記錄觀察組與對照組的CRP值。
1.3 統計學方法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SPSS軟件進行檢驗,當P<0.05時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對照結果顯示,觀察組由于不同的受傷原因造成CRP含量不同的數據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35例患者的CRP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結果顯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觀察組中受傷的面積和癥狀的差異造成CRP含量不同其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CPR水平含量比較(±s)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CPR水平含量比較(±s)
注:利用SPSS軟件,與對照組比較,*P<0.05,結果顯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 例數 CRP(mg/L)觀察組 35 2.72±1.25*35 0.92±0.40對照組
軟組織損傷是由于外力的作用且力的強度達到一定的值時誘發的損傷,一般軟組織損傷后基本的機制是由于軟組織出血,周圍壓力增加導致血液循環受阻,產生疼痛與腫脹的臨床表現。由于損傷處的細胞代謝出血障礙,使體內炎性物質釋放,刺激到了神經,所以患者常有疼痛難忍的感受。
CRP是血漿蛋白中的一種正常的成分,全稱為C-reactive protein,即C反應蛋白。它在正常人體的血清中含量極其稀少,但一旦機體發生炎癥反應或損傷時,它的含量就會在血漿中快速升高。常規的CRP的檢測方法不能夠檢測出低水平的CRP的變化,所以即使是在通過了CRP檢測后,醫師仍應根據患者臨床的病理表現進行診斷與治療。本文所得數據表明,在輕度急性單純性軟組織損傷中測量CRP含量變化是具有臨床意義的,且因為CRP不受季節與時間的影響,也不受飲食與潛在疾病的干擾[3],所以在任何時間測定CRP都具有一定的臨床參考價值。
[1] 張玉浩,劉淑芬,高春香,等.C反應蛋白在輕度急性單純性軟組織損傷中的臨床意義探討,河北醫學,2008,14(10):1169-1171.
[2] 劉淑芬,張玉浩,劉學新,等.CRP在輕度急性單純性軟組織損傷中的動態觀察,山東醫藥,2008,48(27):79-80.
[3] 田士松,吳紅雨,高春香,等.C-反應蛋白在急性單純性軟組織損傷治療前后的測定意義,河北醫藥,2009,31(10):122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