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彥巧
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沈陽 110161)
在高職的教育過程中,提倡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強調按照工作過程的要求組織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這就需要跨學科、甚至跨專業還組織教學內容,也需要以專業培養目標位核心組織不同專業方向的授課教師高效協同工作。鑒于這種特質,可以按照工作流的方式組建專業教學平臺。
工作流(Workflow)管理技術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生產組織和辦公自動化領域,提出的目的是通過將工作分解成定義良好的任務、角色,按照一定的規則和過程來執行這些任務并對它們進行監控,達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和企業競爭力的目標?;谟嬎銠C網絡環境之上的高效協同工作,是以企業的業務過程為核心,并使財務、人員、物流等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打破部門和職能藩離,實現業務過程的高效、一致、全過程控制和信息共享,實現團隊內的高效協同工作,適應管理不斷變化的現實和持續完善的要求。目前工作流技術已成功地運用到圖書館、醫院、保險公司、銀行等諸多行業之中。
通常,工作流管理系統指運行在一個或多個稱為工作流的軟件上的用于定義、實現和管理工作流運行的一套軟件系統,它和工作流執行者(人、應用)交互,推進工作流實例的執行,并監控工作流的運行狀態。工作流管理系統一般分為四類:管理型工作流、設定型工作流、協作型工作流、生產型工作流。我們將基于協作型工作流的方式建立專業教學平臺,為了保證專業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有效的手段。所謂協作型工作流是指參與者和協作的次數比較多。在一個步驟上可能反復發生幾次直到得到某種結果,甚至可能返回到前一階段。此處的參與者和協作者主要指參與專業的授課教師和參與學習的本專業或非本專業的學生。
專業教學平臺的設計是為了創建一個協同的工作環境,這個協同工作環境是支持群體成員之間共享和交換數據、信息和知識,共同協調、合作或協同來完成一項任務的系統。這個任務就是指專業的培養目標,群體成員指參與專業教育的學生和教師。協同工作環境還提供了數據傳送與交換、信息與知識交流、資源共享和遠程操作等功能,從時間和異構平臺方面為成員之間的協作提供支持,可以使群體成員方便地完成自身工作,同時為群體成員之間的交互提供通道,形成一個相互交流和合作的虛擬工作空間。
協同活動的每個參與者(授課教師、學生和管理者)都有明確的職責,完成確定的任務,并且參與者之間存在確定的控制依賴關系,一個參與者的操作以另一個參與者的操作為基礎。參與者之間的每次協同結果是特定業務應用的中間或結果數據模型、文檔、信息,并且作為下一次協同活動的輸入,屬于完整業務過程鏈的一個中間體;同一協同組中,參與者每次協同所產生新的數據模型、文檔或信息,被通知給協同組中相關參與者,如此往復,直至該協同組中的協同活動結束,產生本次協同活動的結果數據模型、文檔或信息。因此,參與者之間的協同過程,形成一個有序的業務流程。
一般來說,工作流管理技術的應用包括過程定義(工作流模型)、過程優化、系統開發和系統執行4個階段,最終實現文檔、信息或任務按預先設定的流程在各個參與者之間進行有序傳遞,完成業務過程目標。
工作流模型是工作流的抽象表示,即對業務過程的抽象表示。只有首先建立了業務過程的工作流模型,才能實現業務過程的工作流管理,才能對業務過程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控。一般來說,根據對業務過程運作方式理解的不同,目前的工作流建??梢苑譃閮深悾夯贗PO(輸入一處理一輸出)的工作流模型和基于語言行為理論的工作流模型。IPO模型在表達半結構化或非結構化的流程時則存在不足;對話模型便于表達松散組織中的有效協調,而在表達具有層次性的結構化流程時存在不足。
高職院校的培養方式和培養特點決定了教學與管理平臺的建設比較接近于基于語言行為理論的工作流模型,這種工作流模型便于圍繞著專業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和實訓,并可以形成以課程為中心的教師與學生的及時交流互動。
對話工作流模型中,過程的基本組成元素為一個閉合的環,它連接了高職院校與學生兩類角色,其中學生提出要求,院校盡量使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安排合適的教師,合適的課程與適當的實訓練習,給學習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學習空間。如下是高職院校和學生之間組成的閉合環工作流。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每個教師和學生之間也組成一個閉合的環,其中組成元素包括學生學習的訴求,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師的教學安排,課程的授課階段、學生的滿意階段。因此,在學院的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就組成了一系列的閉合環,通過每一個閉合環的交流反饋,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可以建立如圖1所示為教學管理平臺的工作流模型。
學院和學生管理工作流模型的工作過程,該工作流也包含四個階段。
(1)學習需求階段:學生就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個人的學習發展向院校提出服務要求,學院接受學生的服務請求;
(2)制定授課計劃:針對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生的個人發展要求,邀請專業指導委員會,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企業專家制定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目標;
(3)安排授課:根據專業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確定授課內容,選定授課教師,進行授課;
(4)學生評價階段:學生達到個人的學習訴求,獲得滿意的學習效果。整個過程結束。
教師和學生工作流模型的工作過程,該工作流也包含四個階段。
(1)學習需求階段:學生就專業學習任務向教師提出具體的服務要求,教師接受學生的服務請求;

圖1 教學平臺管理工作流模型
(2)課程安排階段:針對學生的專業方向培養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學生根據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為題和教師進行協商;
(3)授課過程: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及時解決,直到問題全部解決,到達預訂教學效果;
(4)學生評價:學生掌握所學的技能,并通過相應的教學效果評價,整個過程結束。
工作流的研究是近年來比較多,但是關于工作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業企業的管理過程中。本文嘗試著把工作流引入到教育管理過程中,按照工作流的策略建立起來的教育管理系統,進行學生和教學過程的管理,這種管理方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管理思想。
[1]李競杰,王維平,楊峰.柔性工作流理論方法綜述.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10(8).
[2]楊擴武,武鳳翔.工作流管理技術及其應用研究.機械科學與技術,2009(2).
[3]柳勛.機械-液壓約束活塞發動機多學科協同優化框架實現.現代設計與先進制造技術,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