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洋 黃 海
獲取銀行貸款相互串通提供虛假報告謀取私利
——基于某會計師事務所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的案例分析
■趙 洋 黃 海
HT會計師事務所成立于2001年,注冊資本56萬元,股東7名,現有從業人員50人,其中執業注冊會計師15人。近年以HT會計師事務所為平臺相繼成立了HT稅務師事務所、HT資產評估事務所、HT工程造價公司。
YC公司為民營企業,成立于2001年,注冊資本3000萬元,現有員工1600余人,主要經營電器生產、銷售,有兩家控股子公司。截至2009年底,公司資產總額39561.36萬元,凈資產3700.63萬元;2009年銷售收入48070.34萬元,凈利潤190.03萬元。
2010年年初,某省財政廳監督檢查局接到舉報,反映HT會計師事務所為YC公司2008 年 度 、2009年度出具虛假審計報告,并提供了虛假審計報告復印件及其他資料。該局對舉報事項高度重視,迅速成立調查組,進行認真的調查核實,確認了HT會計師事務所和YC公司的違規事實,并進行了相應的處理處罰。
YC公司因財務指標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為了能夠獲得銀行貸款,不惜鋌而走險,試圖通過提供虛假會計報表逃避監管。該公司財務負責人黃某先是找到A會計師事務所,該所為其出具了一份真實的審計報告,之后黃某提出讓其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的要求(審計報告正文一致,報告附表是假的),被A會計師事務所拒絕。

YC公司2008和2009兩個年度真實、虛假報表對照表 單位:萬元
隨后黃某又找到HT會計師事務所非注冊會計師張某,張某答應了其要求,并到YC公司執行了部分審計程序,制作了工作底稿,加蓋了未到審計現場的注冊會計師王某某、陳某某印章和HT會計師事務所公章。隨后張某和黃某把事先做好的虛假報表替換審計報告后附的真實報表,黃某又把虛假審計報告提供給銀行,YC公司獲得了銀行貸款。HT會計師事務所在本報告的簽發、審核、送達中管理不善、存在漏洞,同時還存在多份審計報告執業質量較差等問題。
YC公司2009年和2010年連續兩個年度對外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核算不規范;存在違反 《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規定的違規資金4379萬元。
HT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較差等行為違反了《注冊會計師法》第二十一條、第三十一條和《會計師事務所審批和監督暫行辦法》第五十六條的有關規定,根據相關規定,該省財政廳依法給予HT會計師事務所暫停執業3個月、沒收3.15萬元并處罰款3.15萬元的行政處罰,并給予注冊會計師王某某和陳某某警告的行政處罰。
YC公司的上述行為違反了 《會計法》第九條、第十三條和《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規定,根據相關規定,該省財政廳依法給予了YC公司罰款5萬元、董事長罰款2萬元、財務負責人罰款1萬元并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行政處罰;同時收回YC公司違規資金4379萬元,并要求對其他會計違規事項進行相應整改。
調查組通過財政部門“財政會計行業管理系統”查詢了為YC公司2008年度出具審計報告情況,顯示A事務所出具報告日期為2009年1月22日,HT事務所出具報告日期為2009年4月25日,報告意見類型均為無保留意見,報表數字一致,HT事務所比A事務所收費高。而舉報人提供的HT事務所虛假審計報告正文與查詢的信息一致,后附報表與查詢信息不一致,舉報人還稱在YC公司貸款銀行見到過虛假報告原件,且2010年HT事務所繼續為YC公司出具虛假報告。對此,調查組同志進行了認真分析和梳理,認為對同一企業同一年度的會計報表,先后由兩家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且后家比前家收費明顯偏高,這中間應該有問題。為避免打草驚蛇,調查組決定先從外圍著手調查,最后再與當事人接觸。
地方財政部門沒有查閱四大國有銀行貸款客戶銀行信貸檔案的權力,于是調查組通過當地財政部門與YC公司貸款銀行取得聯系,就查閱信貸檔案事宜與銀行積極磋商,貸款銀行表示愿意配合查詢資料。調查組同志帶上工作證、省財政廳出具的介紹信前往貸款銀行,查詢了YC公司的信貸檔案,檔案中有YC公司蓋章的財務報表,沒有HT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且財務報表與舉報人提供虛假審計報告中的報表一致。經協商,調查組最終取得了銀行蓋章確認的YC公司財務報表。
取得YC公司假報表后,調查組經向領導請示匯報后,決定把YC公司和HT事務所列為2010年會計監督對象,分別對兩單位進行了會計監督檢查。
一是對YC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調查組一方面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查詢并打印了YC公司基本信用信息報告,查詢信息與前期到貸款銀行查到的一致,都是虛假的,進一步鎖定了企業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證據;另一方面對其會計信息質量進行常規性檢查,經過大量計算、分析、比較、查詢及多輪交涉后,發現YC公司存在違規資金4379萬元,以及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核算不規范等問題。
二是對HT事務所的執業質量檢查。在對事務所檢查中,主要內容包括執業質量、設立條件、業務報備、會計信息、收費情況、內部管理,重點抽查了為YC公司兩個年度出具的審計報告,查閱了防偽標識的領用和使用情況,發現其審計報告整體執業質量較差,內部管理不完善,未建立審計報告專門送達制度,但仍未發現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的情況。
調查組同志首先找YC公司財務負責人黃某談話,黃某起初不配合,稱沒有對外提供虛假報表,當調查組同志把從信貸檔案和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中取得的證據擺在黃某面前時,黃某只得承認了上述違規事實。隨后,調查組找到HT事務所主任會計師、YC公司項目兩名簽字注冊會計師、YC公司項目負責人張某分別進行約談,相關人員遮遮掩掩、支支吾吾,就是不承認出具虛假報告的事實,但經過調查組同志反復耐心說服教育,并安排黃某和相關人員當面對質,張某不得不承認了本例中所有違規事實。
《注冊會計師法》于1993年出臺,《會計法》最近修訂于1999年,部分法律條款已經嚴重滯后于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已無法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尤其是處罰條款中存在太過原則化、彈性較大、條款缺少、不夠具體等情況,如兩法中都沒有針對本例非注冊會計師張某的罰則,建議相關部門加快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細化相關處罰條款,滿足實際工作需要,做到處理處罰公平公正。同時,在《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中要求在審計報告正文中注明資產、負債、權益、收入、成本等關鍵項目數據,審計報告后附報表加蓋會計師事務所印章,并規定審計報告的專門送達程序,也能避免本例中出現的問題。
部分企業為了獲得銀行貸款、通過工商年檢和納稅的需要,編制多套財務報表并委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將不同版本的審計報告提交給不同部門。相關部門之間由于信息溝通平臺的缺失給造假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建議財政部、國家工商總局、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加強交流溝通,可以財政部開發的“財政會計行業管理系統”為平臺,研究建立企業財務報表單一來源制度,從源頭上杜絕企業編制多套財務報表的問題。
會計信息真實與否是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宏觀調控和政府治國理財的基礎,開展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不僅是《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賦予財政部門的重要職責,也是財政部門全面履行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等職能的必然要求。財政部門應切實履行職責,加大檢查及宣傳力度,提升監督成效,加大對主觀惡意、屢查屢犯、情節嚴重單位的處罰力度,并對違法事項予以充分曝光,提高違法、造假者的成本,使其不敢造假,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規范社會財經秩序。
舉報往往能給政府機關提供日常工作中掌握不到的信息,線索清晰的舉報,利于對大案要案的查處。做好舉報查處工作既是政府部門的工作職責,也是《信訪條例》的明確要求,各級政府部門應高度重視舉報工作,切實履行職責,做好舉報查處工作。
安徽省財政廳監督檢查局)
(本欄目責任編輯: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