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衛思宇
融合中共贏
◎ 文/衛思宇
陜甘寧,地域相連,文化相近,人緣相親,經濟聯系密切,有共同的利益訴求,有深厚廣闊的融合基礎。
如何推進陜甘寧大融合?
如何深入推動陜甘寧8個核心城市組團的合作交流?
融合中,如何實現共贏?
我們要用國家的甚至世界的眼光謀劃陜甘寧戰略定位。
當今世界,城市經濟是世界發展的活力之源。現在中國,城市群日漸成為引領和支撐全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陜北城市圈、隴東城市圈、寧東城市圈,都是陜甘寧各省經濟最具活力的核心區。通過資源整合和產業鏈重組推進三圈融合,可充分發揮“1+1+1>3”的合力,激發陜甘寧老區的增長潛力和發展活力,使三圈整體進入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
重點領域先行,加速融合進程


最直接的就是基礎設施。首先要推動交通、信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對接和一體化,構建互聯互通區域基礎設施網絡,尤其是一體化區域綜合交通網絡。要全速加快航空、鐵路和高速公路建設,更快地構建一體化陜甘寧城市群綜合交通體系。
其次,產業要科學規劃,合力布局,不能再搞同質化低水平競爭,搞重復建設。現階段,要以紅色旅游為優質資源,引導人們休閑旅游。并非每個地方都要上大工業,大搞高科技,一定要認清優勢,看準自己的能力。三省應充分挖掘自己的優勢,實行產業鏈重組戰略,整合產業存量資源,構建一體化主導優勢產業鏈,促進產業向集群化方向發展。把需要合作的產業或者最強的產業放在合作區,共同發展做大,共同爭取政策,共同拉動內需。
走綠色發展之路
西部大開發十多年來,以陜北、隴東為代表的城市群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但在環境上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國家將能源化工基地、紅色文化產業基地、現代旱作農業發展示范區、黃土高原生態文化試驗區、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造試點區放在陜甘寧,是面向未來的深謀遠慮。
陜甘寧地區是國家生態環境比較敏感的地區。在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生態移民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方面,三省都有共同的利益。這一地區若出現問題,整個華北都將面臨危機。所以,三省應以生態建設和沙草產業及水土治理為重點,攜手實行共治,在全國率先做出樣板,為全國“兩型”社會發展探路。
寧夏大學原校長陳育寧教授說,陜甘寧大發展,能保住青山綠水,就是發展!城市群的發展從一開始就要兼顧到與自然和諧相處,要走綠色發展的道路。寧可放慢一點,寧缺毋濫,不要搞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項目,要在比較高的起點上來謀劃發展。
流域共治也是糧食安全的需要。三省是綠色農產品主產區,這三個地方穩定了,也就穩定了旱作農業的生產安全,這具有全局性的意義。
開放交流,搭建共享平臺
合作的基礎是開敞的胸襟。受傳統制約,陜甘寧城市群行政分割現象還比較突出。
從城市結構來看,三省要想融合,必須消除行政區劃切塊限制,打破行政壁壘,加強引導,放開市場主體手腳,消除市場準入、質量技術標準、行政事業收費等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讓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要素跨省合理流動。
陜甘寧的陜北、隴東、寧東城市群人口密度相對較高,消費能力相對較強,應加快服務業的發展。在比較高的起點上來謀劃服務業和工業布局。這就是要通過城市群的建設來加速產業集聚的進程,更快的形成優勢互補的規模經濟。在這一過程中,要尤其注意“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不能搞速成主義,要通過省城間的合作,更快地為進城農民提供與城里人同樣的服務。
消除壁壘的同時,三省還可共享各自的優勢資源,搭建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平臺,為陜甘寧城市群共同培養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如科技教育方面的合作和資源共享,共建三省人才資源庫和信息發布平臺等,讓更多的人才跨區域合理流動,實現優化配置。
將來,三省可合作構建陜甘寧城市群投資信息發布平臺,推動建立各種形式的產業聯盟、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城市招商聯盟和產業園區聯盟及決策咨詢聯盟等,為深化產業交流合作提供保障。
七個重點合作領域
綜合交通示范區
以延安、慶陽、吳忠等9個中心城市為核心支點,統籌公路、鐵路、航空、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構筑陜甘寧城市群綜合運輸跨界大通道、航空港區和客貨集散樞紐。
產業協作
深化區域內傳統能源支柱產業的分工協作,支持企業加強技改和產業配套協作;在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信息等方面擴大相互投資;鼓勵企業跨省參與工業園區和特色產業園區開發。
現代旱作農業推進

跨區域構建優勢特色農產品產業帶和生產基地,大范圍推廣新品種和新技術;依托產業帶和基地,推動共生關系密切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強強聯合,共同構建新型農業加工園區。
水利建設 水系治理
以堤防加固、蓄滯洪區建設為重點,共同構建防洪減災體系;以水源工程建設、灌溉工程為重點,構建水資源綜合利用體系;以水系治理、水生態修復等為重點,構建水資源及水生態保護體系。
生態環保合作共贏
先行啟動《陜甘寧生態環保行動計劃》,建立健全區域環保聯控聯防機制,提高跨區域環境污染處置能力;加快構建城市群污水聯防聯控物聯網,探索開展區域污染物排污權交易,推動區域聯合減排。
旅游無障礙
加強旅游資源整合和產品編排,創新旅游發展思維,加強品牌培養和推廣,以紅色旅游景點為重點,加快推進陜甘寧紅色旅游一體化發展,做大做強紅色旅游、休閑產業,譜寫陜甘寧旅游融合的精彩樂章。
市場一體化
以市場和資本為紐帶,通過相同產業之間的聯合,甚至兼并、收購,逐步形成不同城市的產業特色,打造產業鏈,展現城市優勢。
相互開放內貿市場,支持城市集群內大型商業連鎖企業在對方市場中布點;互相開放現有的外貿公共服務平臺;鼓勵企業共同開發境外經貿合作,共同發展境外營銷網絡,共同承攬境外大型工程,共同開發國際市場。
我們用國家甚至世界眼光謀劃陜甘寧,定位陜甘寧。陜甘寧發展了,西部就發展了,中國也就發展了,期待大融合的陜甘寧,面貌發生巨變,激活西部這塊神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