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桂娥 楚 婷 陳正英 康祖銘 (吉首大學醫學院護理系,湖南 吉首 416000)
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農村高齡老年人慢性疼痛狀況調查
薛桂娥 楚 婷 陳正英 康祖銘 (吉首大學醫學院護理系,湖南 吉首 416000)
目的 調查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農村高齡老年人慢性疼痛患病率及其藥物鎮痛治療的影響因素。方法 于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采取便利抽樣的方式對127例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農村年齡≥80歲的老年人就慢性疼痛狀況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表以長海痛尺和簡潔疼痛問卷為基礎而自行設計。結果 受調查的農村高齡老年人慢性疼痛的患病率為76.4%(診斷標準為:疼痛評分≥1分,持續時間≥3個月),在診斷為慢性疼痛的患者中,未獲得藥物鎮痛治療患者的比例為70.1%,鎮痛不良的比例為21.6%,獲得有效鎮痛的比例為8.2%;使用單一非甾體抗炎藥的比例為89.7%;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表明,贍養方式(β=2.17,OR=1.71,95%CI為1.18~1.93,P=0.035)和社區醫療獲取(β=2.02,OR=0.19,95%CI為1.12~1.86,P=0.024)是農村高齡老年人獲得藥物鎮痛的重要影響因素(P<0.05)。結論 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農村高齡老年人慢性疼痛的患病率高,患者未獲得任何鎮痛藥物干預比例高,獲得有效鎮痛的患者比例低;農村衛生室醫務人員應加強高齡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階梯藥物鎮痛,改善農村高齡老年人群的生活質量。
慢性疼痛;藥物鎮痛
研究顯示,老年人群的慢性疼痛(CP)患病率高,未進行干預比例更高,CP已成為社區老年人群最普遍的健康問題之一〔1〕。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是中國最大的土家族和苗族聚居的民族地區,長期以來經濟文化衛生事業發展滯后,農村高齡老年人群是農村社區中最重要的弱勢人群,其健康狀況特別是常見的CP長期未受重視,未獲得有效評估。因此,為初步了解民族地區農村高齡老年人群CP患病率及獲得有效藥物鎮痛的影響因素,我們于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采取便利抽樣的方式,以長海痛尺〔2〕(CPRS)和簡潔疼痛問卷〔3〕(BPI)為基礎設計問卷,對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127例農村高齡老年人群就慢性疼痛狀況進行入戶問卷調查并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1.1 對象 以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農村常住人口為調查對象,127例高齡老年人就慢性疼痛狀況進行入戶問卷調查。納入標準:①年齡≥80周歲;②無認知功能障礙;③自愿接受調查。其中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3例、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4例、重慶黔江地區32例,貴州銅仁地區28例。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調查問卷以老年人的長海痛尺和簡潔疼痛問卷為基礎而制定,廣泛征求相關專家意見,在預調查的基礎上,反復修改后而成。問卷包括3部分,第1部分:高齡老年人一般情況,如性別、年齡、民族、自理能力、社區醫療獲取、年收入水平、贍養方式、認知功能、年齡文化程度、藥物治療,用藥種類和方式等;第2部分:以長海痛尺量化評分標準為基礎,對高齡老年人的CP進行評估(共0~10個評分,又包括6個等級評價,無痛,輕,中,重,劇烈,無法忍受);第3部分,對高齡老年人的CP的多因素多系統評估,以BPI量化評分標準為基礎并評估老年人自覺CP相關的基礎疾病,對慢性疼痛的干預情況,慢性疼痛對患者社會功能和生存質量的影響,細分為7個項目設置問卷包括:老年人自覺CP對日常生活、情緒狀態、行走能力、工作、人際關系、睡眠和生活樂趣方面的影響程度。CP診斷標準:依照國際疼痛學會(IASP)所制定的標準〔4〕,凡是疼痛持續或間歇性地持續3個月以上者且NRS≥1診斷為CP。
1.2.3 調查方法 調查實施者為吉首大學醫學院護理系教師和本科護生,所有調查者均熟悉吉首地區漢族方言和苗族語言,無溝通困難,并按統一指導語進行調查,統一標準進行調查,調查時即行記錄。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30份,回收有效問卷127份,有效回收率97.7%。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EPIDATE3.02建立數據庫錄入,SPSS13.0軟件包進行描述性統計、Logistic回歸分析。
2.1 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農村高齡老年人的一般情況 此次接受調查的民族地區農村高齡老年人合計127例,其中女性85例,男性42例;年齡為(82.8±6.1)歲,年齡80~97歲,中位年齡為86.4歲;土家族74例,苗族31例,其他民族22例;職業分布,農民125例,其他2例。
2.2 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農村高齡老年人CP患病情況 參與調查的127例農村高齡老年人中,患有 CP者97例(76.4%),長海痛尺評分為(2.73±0.94)分,持續時間為(9.7±4.5)個月,中位時間為6.3個月,其中輕、中度疼痛患者84例,重度劇烈疼痛患者11例,不能忍受的疼痛患者2例;未達到CP時間標準者6例(4.7%),疼痛程度和時間標準均未達者24例(18.9%)。此次調查發現的農村高齡老年人CP患者主要伴隨的基礎疾病包括:各種原因引起的關節炎39例(40.2%),骨質疏松34例(35.1%),腰椎間盤突出癥27例(27.8%),腰肌勞損 8例(8.2%),下肢靜脈曲張 5例(5.2%),糖尿病足3例(3.1%),惡性腫瘤3例(3.1%),其他未分類疾病24例(24.7%)。
2.3 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農村高齡老年CP患者藥物鎮痛情況 診斷為CP的97例農村高齡老年人中,未獲得藥物鎮痛者68例(70.1%);在所有使用藥物鎮痛的CP患者均采用口服給藥和按需給藥方式,均未按嚴格階梯鎮痛方法或聯合用藥。農村高齡老年CP患者獲得藥物鎮痛情況,見表1,藥物鎮痛的農村高齡老年CP患者使用藥物分類,見表2。
2.4 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農村高齡老年CP患者有效藥物鎮痛的影響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以高齡老年人CP患者有效藥物鎮痛所涉及因素,包括性別、年齡、自理能力、社區醫療獲取、年收入水平、贍養方式、認知功能、年齡文化程度等8個因素為自變量(除年齡和性別外,其他自變量按等級資料按優良中差分別賦值轉變為計量資料),以高齡老年CP患者獲得有效藥物鎮痛與否為因變量,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入選變量的概率臨界標準設定為0.10。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高齡老年人的贍養方式和社區醫療獲取因素對有效藥物鎮痛影響較大,對回歸方程的貢獻明顯超過其他因素;年收入水平、認知功能、年齡對高齡老年人獲得有效藥物鎮痛有一定的影響,見表3。

表2 藥物鎮痛農村高齡老年CP患者藥物分類〔n=29,n(%)〕

表3 影響農村高齡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獲得有效藥物鎮痛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n=97,n)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醫療保健事業的發展,老年人群乃至超過80歲的高齡老年人群的基數逐漸增大〔5〕。農村高齡老年人群因自身經濟條件差,成年子女或孫子女外出務工而缺乏照料,甚至仍需從事一定強度的體力勞動等多重因素影響,使其成為農村社區中重要的弱勢人群。因此,依托農村現有的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資源,針對農村高齡老年人群患病率較高的疾病和癥狀進行重點干預,使農村高齡老年人獲得方便、低廉、有效的醫療救助途徑,成為改善農村高齡老年人生存質量以及擴大農村醫療覆蓋的重要選擇之一。我們對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社區居民健康需求調查的前期研究提示〔6〕,農村高齡老年人群慢性疼痛的患病率可能較高而且可能缺乏規范有效的藥物鎮痛干預,而免除疼痛是不僅是住院患者的基本權利而且也是社區高齡老年人的最直觀的健康困擾之一。因此,我們以適合老年人群使用,內在一致性、重測信度好的長海痛尺和簡潔疼痛問卷對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農村高齡老年人群慢性疼痛狀況進行入戶問卷調查進行調查。
本次調查結果提示,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高齡老年人CP患病率可能很高,雖以輕中度疼痛為主,但大部分患者未獲得任何鎮痛藥物干預。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農村高齡老年人CP患病率高可能包括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地處土家族和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的武陵山區,經濟發展落后,青壯年勞動力長期除外務工,部分農村高齡老年人在山區仍需從事一定強度的體力,多種老年期退行性變疾病,如:骨關節炎,骨質疏松,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肌勞損等疾病的患病率較高,從而容易引發CP;另一方面,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農村衛生保健服務缺乏,農村高齡老年人作為缺乏照料和經濟來源的弱勢人群,同時也缺乏疾病健康維護的知識和意識(甚至某些高齡老年人認為疼痛是老年期的正常現象不需治療),嚴重阻礙或延誤CP相關疾病的治療。本結果提示: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高齡CP患者可能絕大多數未獲得有效藥物鎮痛,重度以上程度的疼痛也仍以非甾體抗炎藥為單一的鎮痛藥物,絕大多數鎮痛治療方案不符合階梯鎮痛原則,鎮痛藥物給藥途徑單一,給藥間隔不規則,劑量偏小,種類偏少,強阿片制劑的使用指針過于嚴格。多元素回歸分析結果提示,高齡老年人的贍養方式和社區醫療獲取對未獲得有效藥物鎮痛具有重要影響。因此,依托現有的農村衛生室的醫療資源,加強農村醫療衛生人員階梯鎮痛知識的繼續教育,擴大鎮痛藥物的使用指針,安全有效的使用鎮痛藥物,使農村高齡老年人獲得可及性強的鎮痛相關的社區醫療服務;同時推廣無痛生存理念,降低藥物鎮痛的費用,敦促患者家屬關注高齡老年人的鎮痛需求,發揮政府的民政救助職能,免費或補貼高齡老年人鎮痛藥物費用,有助于患者獲得有效藥物鎮痛,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我們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農村高齡老年人群CP患病率高,大部分患者未獲得任何鎮痛藥物干預,獲得有效鎮痛的患者比例低,高齡老年人的贍養方式和社區醫療獲取對獲得有效藥物鎮痛具有重要影響。因此,通過強化農村衛生室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安全有效的階梯藥物鎮痛治療有助于改善高齡老年人CP治療現狀。
1 Helme RD,Gibson SJ.The epidemiology of pain in elderly people〔J〕.Clin Geriatri Medi,2001;17(3):417-21.
2 陸小英,趙存鳳,張婷婷,等.“長海痛尺”在疼痛評估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4):6-7.
3 高麗萍,陳典璇,韓富蓮,等.中文版簡明疼痛量表在癌癥患者中內在一致性和重測信度分析〔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10;31(10):1009-11.
4 李水清,于普林.老年人CP治療進展〔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0;29(2):89-92.
5 林 茵,蔣雄萬.維護高齡老年人的生存質量〔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0;20(2):65-6.
6 陳正英,楚 婷,薛桂娥.民族地區農村留守老人生存質量調查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84-6.
〔2011-06-16收稿 2011-10-10修回〕
(編輯 曹夢園)
R161.7
A
1005-9202(2012)17-3744-03:10.3969/j.issn.1005-9202.2012.17.059
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No.08YBB123);湖南省衛生廳科研基金(No.B2009132)
薛桂娥(1963-),女,教授,主要從事社區護理和老年護理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