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隆 何立江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科,福建 泉州 362000)
人工全髖關節和雙極股骨頭置換對高齡股骨頸骨折髖關節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黃 隆 何立江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科,福建 泉州 362000)
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人工股骨頭置換;髖關節功能;生活質量
在美國大約55%股骨頸骨折發生于80歲以上高齡者〔1〕。人工髖關節置換是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的首選方法,其可早期重建髖關節功能,徹底解決骨折不愈合及股骨頭缺血性壞死〔2〕,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其療效已被認可。人工全髖關節置換和人工雙極股骨頭置換都是臨床上常用于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置換方法,本文旨在研究這兩種手術方法對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髖關節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我院收治的股骨頸骨折患者60例,均經CT及X光片證實,所有患者意識清晰,無神經或精神方面疾病而影響其日常活動。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齡65~84〔平均(71.7±6.5)〕歲。均為新鮮股骨頸骨折,按Garden分型,其中Ⅱ型35例,Ⅳ型25例。骨折類型:頭下型38例,經頸型22例。手術時間受傷后1~7 d;致傷原因:交通事故12例,不慎摔傷48例。術前合并內科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高血壓20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15例。隨機分為人工股骨頭置換組和全髖關節置換組各30例,兩組年齡、性別、骨折類型、傷后至手術時間、致傷原因、并發癥無顯著差異。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準備相同,后給予患肢皮牽引,完善各項術前檢查,請相關科室會診治療。術前將血糖控制在<10 mmol/L,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術前常規靜脈注射抗生素1次。兩組患者均常規硬膜外麻醉,采取健側臥位,均采用后外側入路,人工股骨頭置換組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根據骨質條件決定是否應用骨水泥,骨水泥型18例,非骨水泥型12例。全髖關節置換組采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沿股骨頸“T”形切開關節囊,顯露股骨頭、股骨頸和大轉子,拔出股骨頭后,斜行切斷股骨頸骨折遠端。骨水泥型16例,非骨水泥型14例。檢查髖關節活動度良好,無脫位后,留置負壓引流,逐層縫合閉合傷口。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2~3 d,積極治療基礎病,防止各種術后并發癥。老年患者常規應用低分子肝素鈣7~10 d,術后1 w行床上關節活動,3~4 w后扶雙拐下床不負重活動,根據X線復查骨痂形成情況決定負重時間。
1.3 評價指標 手術療效包括手術時間、引流量、輸血量及術后髖關節功能優良率。髖關節功能用Harris評分系統評價,滿分100分,得分越高,髖關節功能越好〔3〕。Harris評分(90~100分優,80~89分良,70~79分可,70分以下差)。生活質量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調查,共包括4個維度,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74個條目,分數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問卷由患者獨立完成,當場回收。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計量資料的t檢驗和計數資料的χ2檢驗。
2.1 兩組圍術期情況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術后出血量、引流量及下地時間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術期情況比較(±s,n=30)

表1 兩組圍術期情況比較(±s,n=30)
組別 手術時間(min)術后出血量(ml)引流量(ml)下地時間(d)全髖關節置換組108.2±23.4 447.4±45.8 81.3±22.4 11.3±2.5人工股骨頭置換組111.5±25.2 480.2±51.5 75.2±29.8 10.2±1.8
2.2 兩組術后髖關節功能比較 兩組均隨訪12~24〔平均(17.2±4.5)〕個月。全髖關節置換組優良率(76.7%,優18例,良和可各5例,差2例)顯著高于人工股骨頭置換組(50.0%,優12例,良3例,可10例,差5例)(P<0.05)。
2.3 兩組出院前生活質量比較 全髖關節置換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評分顯著高于人工股骨頭置換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n=30)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n=30)
與人工股骨頭置換組相比:1)P<0.05
組別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物質生活狀態全髖關節置換組 38.2±3.71)37.5±3.51)37.6±3.91)25.6±3.51)人工股骨頭置換組33.7±3.6 32.6±3.4 35.1±3.1 28.2±3.2
股骨頸是股骨頭與股骨粗隆連線之間的一段骨,主要是松質骨。老年人骨質疏松,骨強度低,在受到直接或間接暴力時易骨折。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有以下特點:①多合并有基礎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易發生全身衰竭;②伴有嚴重骨質疏松;③臟器功能衰退,血管脆性增加,新陳代謝減慢,全身應用狀況較差〔4〕;④骨折后遺癥和并發癥較多,如骨不連、股骨頭壞死等。這些都增加了股骨頸骨折治療的復雜性、風險性和術后恢復的困難性。
隨著人工關節材料、工藝及醫療技術的成熟和發展,關節置換術在股骨頸骨折中發揮著重大作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股骨頸骨折能迅速有效地改善股骨頸骨折引起的疼痛及功能障礙,費用較少、創傷較小,但中遠期并發癥發生率較高〔2〕。全髖關節置換可使髖臼假體與股骨假體達到完全匹配,提供一個更為穩定和不痛的關節,且關節假體間摩擦較小,可減少術后髖部疼痛和功能障礙,延遲翻修時間。研究顯示,采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頸骨折,患者髖痛少、行走早且基本接近正常〔5〕。本研究結果提示全髖關節置換組療效顯著優于股骨頭置換,但功能優良率仍低于國內某些學者的97%〔5〕,考慮可能與本組研究對象年齡偏高,其手術條件較差且老年患者很難按要求完成術后功能練習有關。全髖關節置換術有助于促進髖關節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綜上,全髖關節置換術是股骨頸骨折較好的治療方法,其能顯著促進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
1 牟永忠,陳天國,趙正旭,等.80歲以上高齡股骨頸骨折關節置換手術安全性研究〔J〕.骨與關節損傷,2004;19(7):451-3.
2 徐 峰,王明禮,張滿江,等.全髖關節和人工股骨頭置換對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治療效果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12):1176-7.
3 鄧仁椿,朱俊玲,洪 瀾,等.全髖關節置換和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09;32(z1):81-2.
4 Mak JC,Cameron ID,March LM,et al.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ip fractures in older persons:an update〔J〕.Med J Aust,2010;192(1):37-40.
5 王佳時,付 勤,楊禮慶,等.全髖關節置換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療效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08;24(10):1784-6.
〔2011-09-15收稿 2012-12-23修回〕
(編輯 袁左鳴/張 慧)
R683
A
1005-9202(2012)17-3819-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7.111
黃 隆(1969-),男,碩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骨科疾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