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梁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母乳營養豐富,不僅利于嬰兒發育,還可預防疾病,是目前公認的4~6月齡嬰兒最理想的食品[1]。但有關調查顯示:我國0~6月齡兒童純母乳喂養率僅為27.6%(城市15.8%、農村30.3%)[2]。為此,要達到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中提出的0~6個月的嬰兒純母乳喂養率要達到50%以上的目標,就要提高母乳喂養率,其中,重要的一項措施是做好母乳喂養的宣教工作[3]。三年制高職護理專業的學生是將來承擔宣教工作的一支生力軍,為了提高他們的素質,我院不斷地深化教學改革。現將我院三年制高職護理母乳喂養教學中探索實施項目教學法的效果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2010級9、10班為實驗組,實施項目教學法。2010級7、8班為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多媒體教學,以授課教師講授為主,同時在實訓室和社區進行相應的技能訓練。實驗組104名學生(男生5名,女生99名),對照組100名學生(男生5名,女生95名),兩組由同一教師授課,學生均為高考統招生,其性別、年齡、錄取成績及基礎課成績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分組 根據學生的成績、性格及特長等因素,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4]每班分為7個項目小組,每組7~8人,每組推選出一名組織能力強的學生任組長,其余成員根據特長在小組中承擔相應角色。
1.2.2 小組合作,完成項目任務調查分析 教師制訂包括各種喂養問題在內的問卷調查表。在授課兩周前組織學生到社區調查母乳喂養的現狀及母乳喂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問卷調查表并結合調查結果完成項目報告、任務問題及知識要點分析。
1.2.3 師生合作,確定項目任務分析表 授課一周前,組長將完成的項目分析報告交給教師,討論完善并確定項目分析表(見表1),各組根據項目分析表的要求,結合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相關視頻資料,同時到圖書館檢索母乳喂養的理論知識,構建理論知識要點并整理成文字。
1.2.4 課堂討論、講評答疑 授課時,教師先承擔主持人的角色,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各組推薦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暫時承擔“教師”的角色,依次講授、示范一或兩個知識點,其他由小組討論、評價、補充。最后,教師進行講評,對疑難問題給予補充解答,配合演示圖片等方法對母乳喂養的內容予以歸納總結。

表1 母乳喂養項目分析
1.2.5 模擬實訓 學生掌握項目任務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后,分組進行模擬情境項目訓練。小組成員扮演相應的角色,如宣教者、乳母、乳母的親屬等,要求各組設計情境時應包含項目分析表中的所有任務問題,教師巡回觀察學生實訓的態度、理論與技能掌握的情況等。訓練結束前組織組間評價討論,分析影響母乳喂養的宣教因素,發現除了知識、專業技能影響母乳喂養宣教能力外,良好的溝通能力也很關鍵。要與宣教對象形成良好的溝通,宣教者一定要注意3個要素:尊重、關心和真誠。
1.2.6 社區實訓 授課后一周教師帶隊以觀察員的身份組織學生到社區義務進行母乳喂養的宣教,既服務了社會,學生又能夠真實完成項目任務。
1.3.1 教學過程評價 采用自制問卷對兩組學生進行教學過程評價,內容包括課堂氣氛、學習興趣、知識掌握、能力提高4個方面,分3個等級,以單選作答。
1.3.2 考核成績比較 在學生無任何準備的情況下,授課結束兩周后對兩組學生采用同一試卷進行理論考核和技能考核。技能考核設計了5種情境和相應的評分標準,學生隨機抽取一種情境,滿分100分,由相同教師評分。
教學過程評價采用確切概率法,考核成績比較采用t 檢驗,有顯著性差異,運用SPSS13.0 軟件處理數據,P<0.05,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104名學生中,對課堂氣氛、學習興趣、知識掌握和宣教能力持贊同態度的學生超過了100名,高于對照組的80名。經統計學檢驗,項目教學法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行母乳喂養宣教的能力(見表2)。

表2 教學過程評價的比較(人)
授課結束兩周后考核,實驗組的理論成績和技能成績分別為(90.67 ±3.52)分和(91.65 ±3.29)分,而對照組為(85.45 ±6.26)分和(83.55 ±5.75)分。無論理論成績還是技能成績,實驗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圖1)。

圖1 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
項目教學法是建立在項目任務基礎上的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的一種現代教育方法,它是一種教育者社會化,學生全部或部分獨立解決在處理項目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起指導、協助作用的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三年制高職護生是成年人,學習過程中能自我管理及控制,具有確定學習目標、掌握學習內容的自我意識[5],因而可以在三年制高職護理母乳喂養教學中實施項目教學法。在母乳喂養教學中實施項目教學法是以母乳喂養的宣傳與指導項目任務為基礎、學生為中心的項目小組協作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協助下,去分析項目任務問題,并利用信息資源構建解決項目任務問題的理論知識,最后在教師的講評、示范、歸納總結、實訓中得以完善。本研究結果顯示,將項目教學法應用于三年制高職護理母乳喂養教學,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宣教能力。但是,項目教學法在三年制高職護理母乳喂養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問題:(1)項目教學法是項目教學的核心,學生的學習活動都是圍繞怎樣解決項目任務問題而展開的。在項目任務分析中要注意它的實用性,課前應通過開放式的調研,得出的任務問題也是宣教中乳母經常感到困惑的或者是影響母乳喂養成功的問題。(2)項目教學法盡管是以學生為中心,但教師需要負責整個教學的設計和組織,參與學生的討論。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具備敬業奉獻精神,而且還要求教師自己要不斷學習、鉆研業務,以提高教學能力。在討論或講評中,應注意不能簡單粗暴,更不能作出負面評價,要善于發掘學生亮點并給予表揚鼓勵,從而培養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Lazerov J,Ervin C.Promoting breastfeeding:breastfeeding and population health[J].Breastfeed Med,2011,6(5):305-306.
[2]衛生部信息統計中心.2008 中國衛生服務調查研究[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9.
[3]姚秋旋,任景慧.提高4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7-10.
[4]雅各布.合作學習的教師指南[M].楊寧,盧楊澤.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5]黃津芳,劉育瑩.護理健康教育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