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令閣
(開封大學醫學部,河南 開封 475000)
臨床醫學的教育具有其獨特性,調查研究顯示傳統醫學教育模式培養的學生基礎知識比較扎實,但是學生主動性不強、創造能力差、實際應用能力低[1]。結合我國臨床醫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引入了新的教學理念,逐漸從“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的傳統教學模式過渡到“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以達到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從“學會”到“會學”,進行自主學習的轉變。因此,筆者在心內科教學的過程中,嘗試部分課程的教學改革,采用“學生自主授課”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選取2010級中西醫結合專業,專科學生2個班共102個學生,男女比例為 1:3.1,平均年齡(19 ±2.5)歲。
“學生自主授課”在心內科教學中的具體操作如下。(1)準備階段:例如,在講《冠心病》這一節課時,提前兩周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的總動員,并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層次結構,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將教學內容劃分為三大部分:冠心病總論、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并以此作為教學提綱。根據每一部分的內容提出具體的問題(要掌握的內容和達到的能力),提供給學生,并要求每位學生做好授課的準備。(2)分組分工:每個班級的學生由8~10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教師布置預習教材的相應內容,并提供相關參考文獻、開放電子閱覽室。每小組認真思考并討論提綱中的問題,做好筆記、寫出講課稿,最后制成多媒體課件。每組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可供小組的每一名成員共享。(3)學生自主上課:教師隨機抽每小組中的一名學生,小組再推薦一名,共兩名學生上臺授課。教師和學生組成評委,現場打分評比。(4)教師總結歸納:教師簡要總結歸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對難點組織大家討論,并結合臨床進行知識的延伸,以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提高課堂的授課效果。
運用調查問卷方法,調查使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集中發放問卷,調查者無記名當場填寫,當場收回。共發放102份問卷,收回102份。問卷內容涉及6個方面:(1)激發學習興趣。(2)自學能力提高;(3)綜合能力(計算機的應用能力、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提高;(4)增強團隊合作精神;(5)課堂吸收效果顯著;(6)有助于啟發思維。
采用PEMS3.1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表1“學生自主授課”自我評價情況[n(%)]
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1)激發學生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能力資源;(2)指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最優路線,“授學生以漁”。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指學生在學習、認知和發展過程中所具有的獨立、自覺、能動和創造性[2]。本文教學中采用“學生自主授課”的方法,是利用教師的主導作用來挖掘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使教學由教師的“教”變成由“教師引導”的學生的“學”,以達到學生從“學會”到“會學”,一直到無師自通的目的。
“學生自主授課”的教學模式要求每位學生“自己做一次教師,查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還要為全班學生和教師進行授課”。學生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參與教學過程的“主體”,為能夠展現自己的才華而非常興奮,從而激起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自主授課”的教學模式引導了學生如何去學習、如何利用網絡和圖書資源去解決問題。學生不但需要閱讀大量的參考資料,而且預習的時間也大大增加。學生的體會是“我們真正學會了利用圖書館和網絡來獲取知識。我們開始學習從圖書館搬出大量的書,尋找我們所需要的相關內容,這其中獲得的知識就不用再提了,更主要的是,我們學會了如何從繁多的書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這些都是獲取知識的基本技能,也是對我們來說最有用的因為我們提高了自學能力。自學能力是我們將來解決問題的一把金鑰匙。”
盡管計算機已經進入大中專學生的日常生活,但學生真正將計算機用于學習的是極少數,大部分學生是利計算機網絡進行聊天、玩游戲和發電子郵件。從表1的數據可看出84.3%的學生認為“學生自主授課”能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在“學生自主授課”的教學中,學生為了能將所獲得信息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給大家,他們學會了制作多媒體課件,運用了Flash 小動畫超級連接、圖片的插人;在對獲得大量資料進行整理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盡管授課只有少數的同學參加,但在課前小組討論中,學生為了表明自己的觀念,進行了無數次的爭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工作靠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需要幾個人或更多人的通力協作。在課件的制作過程中,學生以8 至10人作為1個團隊,從查閱資料、收集資料到課件形式的設計都是在“爭論、批判、統一”的過程中進行的,甚至授課也不是一個人的行動。因為最終站在講臺上的只有一位學生,所以,為了使學生們在有限的時間內聽得更明白些,學生授課的每一句話都要通過大家的審評。每位學生都不遺余力地為整個團隊的事業而奮斗,“集我們所長,展我們風采”同時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所提高。其中84.3%的學生認為課堂吸收效果好。
許多人認為“學生自主授課”教學模式使學生預習的時間較長,會影響到其他功課的學習。部分學生和教師擔心“學生自主授課”不像傳統教學授課的重點那么突出,甚至害怕重點不正確而導致考試考不好。這也反映了傳統教學模式是以傳授知識為第一目標。知識成了教學活動的主體,師生成了知識的附屬,師生圍繞考試要求,苦心鉆研提高分數的方法[3]。因此,傳統教學模式應適當的應用,不可大范圍的應用。
[1]任長松.探究式學習教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許威,宋子良.“雙主互動”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運用的探討
[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3,20(2):98-100.
[3]胡依琴,劉小湘,許毓成.參與式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體育科學,2003(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