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業大學管理學院 陜西西安710032 四川財經職業學院 四川成都610101)
截至2010年6月26日,已有86家公司在創業板上市。其中,57家公司披露了2009年財報,這為觀察和分析創業板審計市場提供了可能。本文以57家公布財報的創業板公司為樣本進行分析,以期揭開創業板審計市場之神秘面紗。
創業板上市公司是審計服務的購買方,亦稱審計市場的需求方。以下分別從行業分布、地區分布、實際控制人和財務狀況等四個層面進行分析,以期把握需求方的基本特征。
從行業分布來看 (見表1),57家創業板公司分布在信息技術、機械設備等11個行業。其中,信息技術業最多,占28.07%,機械設備業次之,占26.32%。醫藥生物業和石化塑膠業各約占10%,金屬非金屬業和批發零售業最少,各約占1.8%。

表1 創業板公司行業分布
從地區分布來看,華東地區的創業板公司最多,占26.32%,華北次之,占24.56%,華南第三,占22.8%,東北和西北最少,各占3.5%。華東、華北、華南地區經濟較發達,科研院校眾多,研究開發能力較強,而西北、東北、西南地區經濟發展較緩慢,科研院校較少,研究開發能力較弱,因此形成各地區創業板公司數量的差異。
具體到省份的層面,廣東最多,占22.8%,北京次之,占21.05%,浙江第三,占 8.8%,安徽、甘肅、河南、黑龍江、遼寧、山東、陜西、天津、重慶、內蒙等省份最少,均為1家,僅占1.8%,且幾乎都在省會城市。另外,珠三角13家,高于長三角(11家)。數據表明,創業板公司主要分布在沿海經濟技術發達的省份和省會城市,內陸省份和非省會城市較少,地區分布不均衡。
產權是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從實際控制人來看,自然人控股的有54家,約占95%,國有法人控股的2家,國家控股的1家。數據表明,57家創業板公司絕大多數為民營企業。
從財務指標來看,57家創業板公司平均資產總額為7億元,平均利潤6 600萬元,平均有4家子公司,平均存貨2 550萬元,平均應收賬款約為7 500萬元,平均流動比率為8倍,平均資產負債率為19%,非經損益約占利潤的6.7%,2009年比2008年的利潤增長率平均為48%。上述財務數據表明,57家創業板公司資產規模較小,擁有的子公司較少,業務復雜性程度不高,財務結構比較穩健,存貨和應收賬款較少,短期償債能力較強,成長性較快。
查有關統計數據可知,為創業板公司提供審計服務的有23家會計師事務所,從創業板客戶數來看,中瑞岳華最多(6家),占10.53%,是行業領導者。大信、立信、鵬城和天健并列第2(分別為5家),約占9%,福建華興、國富浩華、立信羊城、山東匯德、天衡、信永中和、中磊和眾環最少(各為1家),僅占1.8%。前10家會計師事務所的市場份額為68%,創業板審計市場集中度較高。
23家會計師事務所中,立信、大信、天健、信永中和、中瑞岳華、立信大華、天職國際、天健正信等8家事務所居全國前10,近年來發展迅速。其中,天健、信永中和、立信大華、天健正信還經歷過較大規模的合并和跨越式發展。
在供需雙方的拉動、博弈之下,創業板審計市場存在怎樣的市場行為,是監管者、會計師事務所和公司諸多方面共同關心的話題。
57家公司無一例外地被審計師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這表明創業板公司財務報表已經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編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反映了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57家創業板公司中有28家公司聘請了國內前10大會計師事務所,29家公司聘請了國內非前10大會計師事務所(下稱小所),沒有一家公司聘請國際四大及其境內合作所。這說明經過近年政策面的支持、整合與發展,境內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日趨擴大、審計質量逐步提高、抗風險能力與日俱增,他們已經擁有在復雜多變的審計環境中承接和完成業務之能力。
如果把本地所定義為事務所的注冊地和公司注冊地在同一省份,則有26家公司聘請了本地所,其中,10家聘請了本地在全國排前10的大所,16家聘請了本地小所;31家公司聘請了外地所,其中,18家聘請了外地在全國排前10的大所,13家聘請了外地小所。另外,26家公司披露了連續審計服務年限,平均為4年,最長為10年,最短為1年。
在57家公司中,有41家披露了2009年度的審計費用,平均為36萬元,最大值為125萬元,最小值為7.8萬元;8家公司披露了IPO相關審計費用,平均為129萬元,最高為221.5萬元,最低為66.50萬元。數據表明,創業板公司的年度審計費用不高,主要由于這些公司規模較小、業務比較簡單。
通常認為,創業板上市公司具有高風險、高成長的特征。因此,審計收費應充分考量風險因素,通過變量之間的Spearman相關性檢驗發現,審計收費(的自然對數)與公司規模(資產總額的自然對數)、業務復雜性、財務風險(資產負債率)、非經損益比率正相關,與流動比率負相關(在5%的水平上顯著)。證據表明,對于高風險客戶,審計師收取了較高的審計費用(風險溢價)。
綜上可知,創業板審計市場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創業板公司以從事信息技術和機械設備業為主。第二,創業板公司主要分布在沿海經濟技術發達的省份和省會城市,內陸省份和非省會城市較少,地區分布不均衡。第三,從實際控制人來看,創業板公司絕大多數為民營企業。第四,從財務指標來看,創業板公司資產規模較小,業務較簡單,財務結構較穩健,存貨和應收賬款較少,短期償債能力較強,成長性較快。第五,為創業板公司提供審計服務的有23家會計師事務所,前10家會計師事務所的市場份額為68%,創業板審計市場集中度較高。第六,57家公司全部被審計師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會計核算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第七,沒有一家公司聘請國際四大及其境內合作所。第八,事務所連續審計服務年限平均為4年。第九,41家公司披露了2009年度的審計費用,平均為36萬元。第十,對于高風險客戶,審計師收取了較高的審計費用(風險溢價)。
但本文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第一,只有57家公司披露了2009年財報,研究樣本偏少。第二,只有41家公司披露了2009年度的審計費用,由于樣本較少,未進行回歸分析。第三,未赴有關公司、事務所和監管機構實地調研,對創業板審計市場的形成、參與各方的行為及其博弈缺乏深入的解析。隨著樣本規模的擴大、實地調研的展開以及研究方法的改善,相信這些不足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得以克服。盡管如此,本文還是為認識創業板審計市場提供了部分經驗證據,開辟了一個實證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