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瀅
(鐵嶺衛生職業學院,遼寧 鐵嶺 110101)
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耿 瀅
(鐵嶺衛生職業學院,遼寧 鐵嶺 110101)
目的 改革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提高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尋找適合高職院?!靶F蠛献?、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途徑。方法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實驗組與對照組護生給予測評。結果 實驗組護生的綜合素質評價高于對照組。結論 工學結合實踐模式的嘗試,取得了較好的實習效果,深受教師、護生、實習單位的認可。
高職院校;工學結合;培養模式
當下,教育同產業的結合愈來愈密切,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作為振興經濟、增強國力的首要選擇。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恰恰符合“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要求。
對于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各國都有自己習慣性的稱呼,如美國稱之為“合作教育”,英國稱之為“三明治教育”,而我國則稱之為“工學結合”。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到,工學結合作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既是國家宏觀教育政策的要求,也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
工學結合是校企聯合(我們所指的企業主要指各級醫療單位),其精髓是實踐教學,實質是就業導向。充分利用學校內、外的教育環境和資源,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貫穿于學生的培養過程之中。學生在校內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據專業要求參與各種以理論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學習活動,在校外根據市場的需求以“職業人”的身份參加與所學專業相關聯的實際工作。
1.1.1 研究對象 將我院全日制護理專業2009級220名護生作為實驗組,年齡18~20歲;2008級220名護生作為對照組,年齡19~21歲。兩組護生學制均為4年,課程及授課教師均無差別。
1.1.2 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2.5+1.5”的傳統培養模式進行教學,即2.5年理論課程,1.5年臨床實踐。實驗組采用工學結合模式,即以理論—實踐—理論—實踐的培養模式進行教學。實驗組第1、2學期學習人文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常用護理技術;第3、4、5學期在學習臨床護理課程的基礎上,分別安排1~2周進入教學醫院,進行實習式見習;第6、7、8學期到醫院進行實習。其中第3學期的實習式見習主要使護生熟悉醫院環境,感受護理職業特點,初步訓練護生的護理基本技能及對疾病的初步認識及護理;第4、5學期的實習式見習是為了進一步熟悉護理基本技能、與患者溝通技能、常見疾病的專科護理以及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實習式見習期間要求護生記錄每天的所見所聞,所學所感,每個階段書寫一份實習式見習報告。
1.1.3 評價方法 以調查問卷的方式給予評價。問卷調查內容包括護理操作技能、臨床觀察能力、工作責任心、溝通協調能力、角色適應能力等,評價分為優、良、中、差,以最低評價為準,統計出優良率并進行評價。
1.2.1 準備階段(2009.9—2010.1)通過查閱資料,了解目前職業教育工學結合現狀,結合我院實際,撰寫并提交研究報告。
1.2.2 實施階段(2010.3—2010.12) 按照具體的研究方法,針對我院職業教育現狀,分3個學期實施。
1.2.3 總結階段(2011.1—2011.3) 將每個階段獲取的數據進行匯總、分析、總結,并對研究結果進行修正和完善,撰寫論文。

表1 實習醫院帶教教師對兩組護生綜合素質評價優良率比較[n(%)]
3.1.1 有利于提高護生主動學習能力 88.0%的護生肯定工學結合模式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傳統教學的主動權在教師,容易忽視護生的學習興趣和態度,即使開展了實驗室的實訓,教師的帶教模式也缺乏個性。在整個帶教過程中,教師沒有很好地將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不利于調動護生學習的主動性,護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工學結合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護生,在臨床實踐中,利用真實的病例和治療、護理,提供示范和指導,給護生思考、實踐的機會;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培養并提高了護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3.1.2 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85.0%的護生認為工學結合模式能提高教學效果。在工學結合的實習式見習中,護生獲得了對疾病的感性認識,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對照并驗證,有利于進一步理解和記憶所學知識。
3.1.3 有利于護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97.7%的護生認為工學結合模式提高了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96.8%的護生明確了護士的角色。工學結合實習式見習可使護生早期接觸臨床,較早認識到護患溝通的重要性,親身體會到臨床護理工作中如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掌握護患溝通技巧,培養了護生的綜合能力。
3.1.4 有利于教師素質的提高 護生在臨床見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隨時請教帶教教師。教師針對臨床實際情況,將新知識和新發現及時告知護生;教師也可通過接觸臨床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培養適應臨床需求的護理人才。
3.1.5 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優化 傳統的臨床見習是在學校教師指導下,在仿真的環境中學習。工學結合模式下的實習式見習是由學校和醫院雙方教師參與,學校充分利用醫院的環境、教育資源,醫院將新技術、新進展引入教學中。學校和醫院緊密聯系,工學結合不斷深入,有效促進了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并使之進一步優化。
3.2.1 護生管理問題 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嘗試,取得較好的實習效果,深受教師、護生、實習單位的認可。但是由于護生在醫院見習周期短,流動性強,帶教教師既要完成臨床護理工作,又要指導見習護生,增加了帶教教師的工作量,給醫院管理帶來新問題,存在對實習護生管理不到位,放任自流的現象。
3.2.2 醫院安全隱患 護生剛到臨床,熱情很高,好奇心強,樂于動手和幫忙,主動為患者更換液體,調試監護儀器,但他們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成為醫院醫療安全的隱患。
為保證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實習式見習效果,必須建立完善、科學的組織保障體系和運行機制。首先,學校和醫院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如加強實踐過程的管理,確保實踐學習的順利實施和實習質量的提高。其次,做好實習式見習前的準備工作,了解崗位的性質、任務、職責,領略現場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復雜性和靈活性,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習規定的任務和要求。
護理專業實習式見習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實踐教學環節,整個過程涉及面廣,實施難度大。但只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素質為本位,以能力為核心”的原則,突出工學結合的特點,加強校企合作,強化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和職業性,精心設計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實習式見習,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G420
A
1671-1246(2012)17-0017-02
注:本文系“鐵嶺衛生職業學院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課題結題報告;2011年4月,獲遼寧省教育科研管理協會頒發的“遼寧省教育科研管理協會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