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冠超
摘要:隨著社會進步,經濟也得到突飛猛進,人們在追求物質需求的同時,也在追求更多的個人權利。由此,基層民主觀念也深入人心,基層民主不僅涵蓋最廣大農村人群,而且還包括新興的城市社區。因此,基層民主制度建設必定需自上而下領導改革,也需從村到鄉鎮自下而上進行。如果基層民主得到廣泛實踐,中國人民當家做主一定能夠更好完成,更多的民主權利也將實現。
關鍵詞:基層民主;改革;必要性;意義;中國
中圖分類號:D6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5-0233-02
引言
改革開放,已然過去幾十年,嶄新的中國也過“而立之年”。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脈絡也逐漸清晰,越來越聚焦于民主政治,而中國,農村及農村人口占據絕大多數,因而這個聚焦的焦點就是基層民主政治的建設。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人民當家做主,使民主觀念深入人心。鄧小平同志在《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中說道,“把權力下放給基層和人民,在農村就是下放給農民,這是最大的民主。”
對于現階段,寫者秉持著理性的態度,結合并參考專家學者和各研究員的成果,而且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對基層民主建設提出了建設性較強的意見并希望身先士卒投身于此工作中去。基層民主政治的建設,可以擴大基層民主,滿足群眾迫切需求,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作,也可以完善基層民主自治。“要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擴大基層群眾自治范圍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祥和文明的社會生活共同體。”[1]
一、當前中國基層民主現狀
全國各地普遍建立了村民自治組織,健全了村級規章制度。自1998年《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正式頒布實施之后,全國共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完成或基本完成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村委會也呈現了四個新特點,一是村級班子結構優化;二是精減了干部職數,減輕了群眾負擔;三是選民參選率進一步提高,高大93.1%;四是及時配套、完善村委會的組織機構體系和規章制度。
在黨幾十年的探索以及十幾年來實踐中,基層民主成果顯著:一是創造出“海選”、競選等民主選舉方式;二是創新出村民代表會議、村務大事公決制度等民主決策平臺與形式;三是探索出“萊西經驗”、《村民自治章程》等民主管理方式;四是誕生了村務公開、村民質詢等民主監督制度[2]。
基層民主政治的建設,在黨和國家的推行下,在實踐中的完善上,取得了良好效果,極大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對和諧社會構建發揮重要作用。
二、問題表現
目前,中國的基層民主實踐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農村征地、城市強拆、勞資糾紛等群體性事件都與基層民主的部分缺失有著密切的關系。換句話說,基層民主不能解決,中國的很多問題也無法解決。
1.基層問題突出。在農村,村級財務不明、農村的征地拆遷,地方干部腐敗、官民關系緊張,農民上訪逐年增長。在社區,居委會發動、團結、組織群眾的能力不強,一部分自治組織不會自治,居民也不知道該自治些什么。在企業,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以職工代表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還不健全,其作用發揮得還不夠。職工的知情權、審議權等方面的權利落實不到位。
2.農村基層問題總結。以上研究的都是基層問題,而本文重點是在農村。因為農村在很大方面都占據最多最重的,所以農村基層才是我們所更要關注的。在結合眾多文獻下,總結出主要幾個突出矛盾和問題:
村“兩委”關系有待進一步協調。如何處理好村級黨組織和村委會的關系,尤其是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的關系是一大難題。“兩委”關系不協調問題突出:一是部分村委會領導人擺不正自身位置,與黨支部爭權現象嚴重;二是部分村級黨組織領導人尚未從傳統工作模式中解脫粗魯,越權現象突出;三是部分村級黨組織軟弱渙散,黨的領導弱化問題明顯。
農村基層流于形式。很難想象,如果全中國的基層民主均在形式下進行統計的,那么之前的付出就是白費的。而“形式”主要表現在:村委會選舉中村民表現冷淡或無視,在村務管理和決策方面還處于理論狀態,在村務公開、民主監督方面存在虛假性等等[2]。
3.怎么看凸顯的問題。熱點問題重點對待,黨和國家從來不會輕視在社會主義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特別是與人們群眾息息相關的問題。我們應該攜手同行,共建共享我們的生活。
基層決定了上層,而上層是為基層解決問題服務的。當下中國面臨的問題突出又棘手。第一,發展不平衡,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第二,社會各界強烈反應就業困難;第三,醫療保障服務不均衡,導致看病難;第四,教育不公平,嚴重影響了下一代教育問題;第五,放假過高導致經濟虛假膨脹,農民生活困難;第六,分配不公,使農民越來越窮,出現“馬太效應”;第七,腐敗現象盛行,群眾怨聲載道[3]。
三、建設基層民主的重要意義
1.國家領導重視基層。江澤民發展社會主義基層民主政治的思想。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三者有機統一”;進一步擴大城鄉基層民主;社區建設與城市基層民主政治建設[4]。
“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對干部實行民主監督,是人民當家做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必須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重點推進。”[5]
2.基層民主建設利于民。基層民主是中國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各階級認識,在城鄉基層政權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基層自治組織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權力,包括政治民主、經濟民主、文化民主、教育民主等,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最廣泛最恰當的實踐[6]。
首先,人民群眾對基層民主有直接認同感。其次,基層民主是培育人民民主能力的大學校。再次,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成本”是最小的,成效卻是最顯著的。最后,基層民主還可以直接成為上次民主的試驗田,為國家民主建設提供理論上和制度上的資源,并形成上下聯動,互相借鑒,互相影響,共同培植民主政治發育、生長的機制,推動整個國家的民主建設。
四、基層民主健康發展的主要對策
1.胡錦濤總書記批示。胡錦濤總書記在對待基層問題上,十分關切,他表示,發展社會主義基層民主政治需要深化,具體應該做到:(1)基層民主政治問題再次受到中央高層重視;(2)倡導從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入手的“入手論”;(3)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必須加強群眾監督[4]。
2.中國基層建設方案。當前,中國民主發展的社會基礎迅速勃興,諸多新力量正在成為民主化的巨大推動,并且這種推動并不以相應體制安排的快慢為轉移;但民主發展的本身正在急切地呼喚法制化進程加快,因為,現實生活中大量沖突顯示,在法制力量供給不足的情況下,民主力量的成長將帶來政治生活的失序乃至社會生活的混亂。換一個角度看,中國基層政治的發展則說明,法治是民主發展制度成果,又是民主發展的根本保障,因此,民主發展的過程也是法治發展的過程。在農村,進一步完善中國農村村民自治制度[7]。
建立健全村民委員會的民主選舉制度,以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為主要形式的民主議事制度。健全土地承包、農民負擔和集體財務等管理制度,推進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規范化。要進一步擴大基層黨內民主,探索基層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機制。中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擴大基層民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建立起村黨組織領導下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在城鎮,要全面推進城市社區建設,強化社區居委會的自我管理功能,建立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7]。
在基層民主制度建設中,重點要抓住以下四個環節:一是民主選舉。要通過法律制度對選民登記、候選人的產生、投票、當選等程序加以進一步規范,防治賄選現象的發生,要防范黑惡勢力對選舉的控制,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選舉權。二是民主決策。要完善基礎重大決策的規則與程序,實現基層重大事務的決策民主化,對于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必須建立并落實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建立決策的論證制與責任制。三是民主管理。要根據實際情況,發揮民智,積累經驗,創造出規范有效的民主管理制度。四是民主監督。要從決策到執行各個環節強化對權力的監督,尤其是對人、財、物的管理與使用,要實行跟蹤監督,堵塞管理漏洞,維護人民的利益。
結語
古語道:治國之道在于,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人民在國家社會中的舉足輕重的作用,解決基層民主就是解決人民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好,中國的民主建設才算完善,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能順利完成。同時,殷切希望人民當家做主的能夠在華夏大地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