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瑾
(江西省腫瘤醫院手術室,南昌 330029)
前列腺癌先期表現為尿頻、尿急、尿不盡,多數患者合并急性尿潴留,患者非常痛苦,對于前列腺癌急性尿潴留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手段為留置導尿管,可及時排出尿液,減輕膀胱的急迫感,但是前列腺癌急性尿潴留患者因前列腺尿道腫瘤梗阻、腔道狹窄、尿潴留、膀胱內壓力過高,導致留置導尿管難以進入而致留置導尿管失敗,以致反復留置導管,對尿道黏膜造成刺激或損傷,導致患者有尿道疼痛、燒灼甚至出血,引發并加重腫瘤出血、尿路感染,往往患者痛苦無法解除,同時又增加新的痛苦感。為此江西省腫瘤醫院從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小兒氣囊導尿管(8Fr)為40例前列腺癌并急性尿潴留患者實施留置導尿,經臨床效果觀察,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80例均為男性前列腺癌并急性尿潴留患者,年齡為50~75歲,平均年齡(61±1)歲,臨床分期Ⅲ期,腫瘤大小5~8cm,排除前列腺增生癥及其他原因導致的急性尿潴留,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試驗組及對照組各40例。2組患者在年齡、腫瘤臨床分期、腫瘤大小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患者急診入治療室,告知患者有可能出現的不適感,征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后,囑患者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試驗組使用B-1Fr8型(8Fr))一次性導尿包,對照組使用B-1Fr16型(16Fr)一次性導尿包(2種導尿包均為張家港市沙工醫用電子電器廠產品),完成消毒后,2組均給予液體石蠟油潤滑導管及尿道,常規完成導尿,觀察并記錄試驗組及對照組的一次性導尿成功率(一次性導尿成功例數/導尿人數)。導尿成功后,試驗組導尿管水囊注水5mL,對照組水囊注水7~10mL,再將導尿管輕輕外拉,使水囊與尿道內口緊密接觸,并固定接好導尿袋,觀察并記錄留置導尿管的脫出率及舒適度評價。
舒適度主要表現為膀胱刺激癥狀,采用五點口述分級評分法(VRS-5)[1]進行評價。Ⅰ度:輕微疼痛(患者有異物感,可輕易忽視);Ⅱ度:引起不適感的疼痛(患者有便意感,可被忽視);Ⅲ度:具有窘迫感的疼痛(患者尿急,無法忽視);Ⅳ度:嚴重的疼痛(有疼痛,干擾注意力);Ⅴ度:劇烈的疼痛(疼痛劇烈,出汗,心率加快)。為闡述方便將Ⅰ度不適感視為輕度不適,Ⅱ-Ⅲ度視為中度不適感,Ⅳ-Ⅴ度視為重度不適感。
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一次性導尿成功率為90%(36/40),對照組一次性導尿成功率為75%(30/40),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組尿管脫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試驗組重度不適感低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尿管脫出率及舒適度比較
體外試驗得知,8Fr導尿管水囊注水5mL后直徑約為1.7cm,16Fr導尿管水囊腫注水7~10mL后直徑約1.8~2.0cm,2種導尿管注水后水囊都飽滿,呈圓球性,而男性尿道直徑為5~7mm,正常前列腺尿道有一定彈性,可擴增3~5mm,而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尿道腫瘤壓迫梗阻后,前列腺尿道無彈性,難以擴增。2組導尿管囊腔注水后直徑都比尿道直徑大,因此,采用上述2種方法,尿管脫出率低,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張洪燕等[2]報道溢尿與尿管直徑無直接關系,而與導尿管堵塞、尿道松弛有關。尿道有豐富的神經分布,副交感及交感神經分布整個尿道[3],感覺交感神經纖維傳遞疼痛觸覺,導尿管這種異物插入尿道可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膀胱三角區,引起膀胱痙攣、疼痛感、尿急、尿脹不適感。8Fr導尿管因其管徑小,插入時可較為順利通過前列腺尿道狹窄部位,同時由于其管徑小,并帶有一個細小的導絲,對于膀胱出口有一定的沖擊力,有利于打開類似膀胱開口處的“活塞瓣膜”,因此一次性成功率高;同時由于其直徑小于16Fr導尿管,減少了對于尿道黏膜及尿道壁的摩擦,減少對于尿道黏膜的損壞,從而減輕了尿路刺激反應。因此,8Fr導尿管對于尿道產生的刺激多為輕度不適,而16Fr導尿管對于尿道產生的刺激多為中度不適,甚至還有重度不適,因此,對于前列腺癌并急性尿潴留患者的導尿,可轉變傳統觀念,第一時間采用8Fr導尿管行留置導尿,可大大提高一次性導尿成功率及患者舒適度,減輕患者痛苦。
[1]李仲廉.臨床疼痛治療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385.
[2]張洪燕,孟蓉暉.26例放置雙腔氣囊導尿管發生溢尿患者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09,6(31):100-102.
[3]金錫御,吳雄飛.尿道外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