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明
(樂安縣人民醫院內科,江西 樂安 344300)
室性期前收縮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輕者可無癥狀或僅感心悸氣短、胸悶不適、乏力等癥,重者可加重原有心臟病或誘發心肌病。目前對室性期前收縮的治療缺乏療效理想的藥物。芪參益氣滴丸為純中藥制劑,研究發現能夠在心血管相關靶點起效,改善心臟功能[1-2]。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樂安縣人民醫院內科采用芪參益氣滴丸聯合美托洛爾治療非器質性心臟病室性期前收縮患者30例,效果顯著,報告如下。
選擇本院門診治療的室性期前收縮患者58例,均經常規十二導聯心電圖、24h動態心電圖及心臟彩色超聲檢查確診為頻發室性期前收縮(>300次·h-1)。其中男44例,女14例,年齡20~63歲,平均46歲。臨床表現:感心悸、心慌氣短、胸悶、上腹不適、乏力等癥,重者有頻死感。均排除心臟結構性病變。將58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治療組30例,對照組28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服用美托洛爾(上海信誼白路達藥業有限公司,批號:0859008)12.5~25mg,2~3次·d-1,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服芪參益氣滴丸(天津天士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080709)0.5g,溫開水沖服,3次·d-1。2組均4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觀察2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心電圖、24h動態心電圖、血尿常規、肝腎功能等。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胸悶、心悸、氣短等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癥狀及程度明顯減輕;無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3]。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病例數/總病例數]×100%。
24h動態心電圖室性期前收縮療效評定標準:顯效:24h室性期前收縮較治療前減少90%以上;有效:室性期前收縮較治療前減少50%以上;無效:室性期前收縮較治療前減少50%以下或較前增多,或出現其他心律失常[3]。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病例數/總病例數]×100%。
應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臨床療效:治療組臨床癥狀改善總有效率為96.7%,對照組臨床癥狀改善總有效率為67.8%,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24h動態心電圖室性期前收縮:治療組有總效率為93.3%,對照組為60.7%,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組患者肝腎功能均無明顯異常。

表1 2組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及24h動態心電圖室性早搏療效情況比較
對照組2例輕度頭昏不適;治療組輕度上腹不適3例,頭昏1例。均未停藥自行消失。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大都有導致心律失常的作用,且部分藥物還會增加心律失常的病死率和總病死率[4]。臨床上尋求療效好、不良反應小、長期使用不增加病死率的抗心律失常藥物是業界關注的熱點。芪參益氣滴丸是由黃芪、丹參、三七、降香等中藥的有效成分精制而成的滴丸。中醫絡病理論認為,心律失常的發生主要是氣陰兩虛導致心絡的絡虛不榮和絡脈瘀阻所致,尤其前者是發病的關鍵環節[5]。中醫認為,心律失常發生的病理生理機制屬于陽虛血瘀、陽陰兩虛,并有心血不足、心陽不振、陰虛火旺等[6]。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芪參益氣滴丸方劑中的黃芪能增加環腺苷酸(CAMP)的含量發揮正性肌力作用,穩定心肌細胞膜,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抗缺氧能力[7];黃芪還有抗氧自由基與脂質過氧化,抑制心肌細胞凋亡,抗病毒及免疫調節等作用。丹參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功能;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外周循環,提高耐缺氧能力;能通過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能量代謝及鈣離子調控,改善心肌缺血損傷的作用[8]。三七能增強心功能、降低氧耗,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降香行氣止痛,抑制血栓形成。美托洛爾是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可減弱與生理和心理負荷有關的兒茶酚胺的作用,減慢心率,降低心搏強度,改善室性期前收縮患者的不適癥狀。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的臨床癥狀改善總有效率及24h動態心電圖室性期前收縮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筆者認為,芪參益氣滴丸聯合美托洛爾不論對室性期前收縮臨床癥狀的改善,還是對室性期前收縮頻次的減少都有顯著的效果,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應用。
[1]趙廣榮,肖敏,李欲來,等.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與芪參益氣滴丸治療氣虛血瘀型冠心病的關系[J].中醫雜志,2008,49(1):64-66.
[2]魏萬林,張薇,張天龍,等.芪參益氣滴丸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炎癥趨化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國循環雜志,2009,24(3):182-184.
[3]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會心血管藥物對策專題組.心血管藥物臨床試驗評價方法的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8,26(6):410-415.
[4]中華心血管病學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專題組.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6):323-336.
[5]吳以嶺.“脈絡——血管系統病”新概念及其治療探討[J].疑難病雜志,2005,4(5):285-287.
[6]郭繼鴻.心律失常新進展[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10:387-392.
[7]周吉燕,樊懿,孔建龍,等.黃芪中不同提取成分對在體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心功能影響[J].中國中醫藥雜志,2000,25(5):44-46.
[8]何山,馬佐英.丹參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繼續醫學教育,2003,17(3):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