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國庚,漆 鈺
(高安市人民醫院九病區,江西 高安 330800)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慢性消耗性疾病,其病程較長,病情復雜多變,生活質量較差,可引起多種心理障礙,在老年患者中尤其以抑郁最為常見。抑郁一方面會引起患者出現悲觀、冷漠等負性情緒,降低患者的治療意愿,使既定治療方案難以開展;另一方面抑郁狀態本身也可能會直接加重肝硬化的病情發展[1]。本研究為探討抑郁本身對肝硬化的影響,分析比較了高安市人民醫院近5年住院治療的單純肝硬化與肝硬化合并抑郁的老年患者的相關指標之間的差異,報告如下。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從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來本院治療的老年肝硬化患者中抽取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單純老年肝硬化組和老年肝硬化合并抑郁組各50例,所有研究對象均無除抑郁以外的其他精神障礙,并排除合并其他心腦血管、內分泌系統、腫瘤等疾病。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 例;年齡范圍為 61~81 歲,平均年齡(72.1±6.3)歲;病程范圍為 1~8 年,平均(4.2±1.1)年;病因分別為乙肝致肝硬化60例,丙肝致肝硬化22例,酒精性肝硬化18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因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已在本院確診為肝硬化。本次研究對抑郁采用經過信效度驗證的抑郁自評量表(CES-D)[2]進行診斷,該量表共20題,包括抑郁情緒、積極情緒、軀體癥狀與活動遲滯、人際關系4個子項目;回答的選項設置從“沒有或幾乎沒有”、“少有”、“常有”、“幾乎一直有”分別賦予0~3分,總得分高于28分診斷為抑郁[3],本次研究中所有診斷為抑郁的患者均系原發性抑郁。分析指標包括血常規指標、肝功能指標及凝血4項指標3部分,其中血常規指標包括紅細胞(RBC)、白細胞(WBC)、血小板(PLT)、血紅蛋白(Hb)共4項,肝功能指標包括白蛋白(ALB)、膽堿酯酶(ChE)、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乳酸脫氫酶(LDH)、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總膽汁酸(TBA)、堿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轉肽酶(GGT)共 10 項,凝血 4 項指標為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
采用統計軟件包SPSS17.0建立數據庫,對各項指標的比較均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
結果顯示,2 組患者 RBC、WBC、PLT、Hb 4 項血常規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血常規指標比較

表1 2組患者的血常規指標比較
組別 n RBC/(×1012L-1) WBC/(×109L-1) PLT/(×109L-1) Hb ρ/(g·L-1)肝硬化合并抑郁組 50 3.01±2.29 4.83±2.42 75.72±18.64 80.23±22.67單純肝硬化組 50 3.21±2.08 4.98±2.16 79.23±33.89 85.72±40.79 t-0.457 -0.327 -0.642 -0.832 P 0.649 0.744 0.523 0.408
結果顯示,10項肝功能指標中,肝硬化并抑郁組患者ALB、ChE 2項低于單純肝硬化組患者,而AST、ALT、LDH、TBIL、DBIL、TBA、ALP、GGT 8 項指標均較單純肝硬化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 P<0.01)。 見表 2。
表2 2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比較

表2 2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比較
組別 n ALB ρ/(g·L-1) ChE/(U·L-1) AST/(U·L-1)肝硬化合并抑郁組 50 28.22±4.89 70.29±38.27 87.34±20.21單純肝硬化組 50 30.41±5.76 84.18±28.33 72.62±26.81 t-2.050 -2.063 3.100 P 0.043 0.042 0.003 ALT/(U·L-1)59.77±18.9452.87±12.232.1640.033 LDH/(U·L-1)397.24±61.13362.52±73.302.5720.012組別 n肝硬化合并抑郁組 50單純肝硬化組 50 t P TBIL c/(μmol·L-1) DBIL c/(μmol·L-1)23.14±1.61 7.84±2.8719.81±1.24 6.26±3.4611.587 2.4850.000 0.015 TBA c/(μmol·L-1)46.19±10.4840.37±13.672.3890.019 ALP/(U·L-1) GGT/(U·L-1)130.78±35.47 79.21±19.72114.54±31.68 70.87±17.312.415 2.2480.018 0.027
結果顯示,肝硬化合并抑郁組的凝血4項指標中PT、APTT、TT較單純肝硬化組延長,FIB較單純肝硬化組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2組患者的凝血4項指標比較

表3 2組患者的凝血4項指標比較
組別APTT t/s TT t/s FIB ρ/(g·L-1)肝硬化合并抑郁組 46.8±6.2 20.9±7.4 1.03±0.66單純肝硬化組 38.3±5.7 16.8±2.2 1.39±0.73 t 7.137 3.755 -2.370 P 0.000 0.000 0.008 n 5050 PT t/s 19.8±3.216.0±2.56.6170.000
老年肝硬化患者由于機體的代謝功能衰退、免疫下降等原因,治療效果差,患者長期受腹水、黃疸等病痛的折磨,對生活質量失望、對治療前景的絕望等悲觀情緒容易發展為抑郁。抑郁對肝硬化病情的影響可能是相互的,肝硬化的發展會導致抑郁的加重,而抑郁也可能會直接導致肝硬化病情的加重。
肝功能指標中,抑郁使ALB、ChE降低,AST、ALT、LDH、TBIL、DBIL、TBA、ALP、GGT 升高。 此 10項指標的降低或升高,均與肝細胞壞死、肝功能受損有關,提示抑郁可能直接對患者的肝功能產生影響。其中ALB、TBA是反映肝臟合成、代謝等功能較靈敏的早期指標,而AST升高及ChE降低主要是反映肝硬化失代償期肝功能的指標,可見抑郁對不同階段的肝硬化均有影響。TBIL、DBIL的升高提示肝細胞發生彌漫性損害,是黃疸出現的直接原因,所以合并抑郁可使黃疸癥狀加重,在治療過程中亦可借助黃疸癥狀嚴重程度來判斷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狀況。通過聯合檢測LDH、ALP、GGT等指標可以對肝硬化發展為肝癌的可能性進行預判,LDH、ALP、GGT升高的患者發展成肝癌的可能性高,此外GGT還是反映肝內外梗阻的指標,說明抑郁可能加重肝硬化時的梗阻情況,進一步加重黃疸以及腹水[4]。
凝血4項指標能全面地反映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合并抑郁的患者PT、APTT、TT延長及FIB降低,均接近失代償階段的水平,提示合并抑郁后更易產生出血傾向。凝血功能的降低與凝血過程中與肝臟密切相關的多種凝血因子與纖溶酶有關,抑郁可能加重肝細胞的破壞,使在肝臟內合成的 FIB、凝血酶原及Ⅰ、Ⅱ、Ⅴ、Ⅶ、Ⅷ、Ⅸ、Ⅹ等凝血因子減少。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異常還與抗凝系統有關,肝硬化會導致肝細胞內抗凝蛋白AT、蛋白C、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TFPI)等抗凝物質的異常合成或反饋性增高,抑郁對凝血功能的影響也可能部分基于此機制[5]。
本次研究結果中,抑郁對血常規指標均無影響。肝硬化患者的各類血細胞減少主要與脾臟功能亢進有關,其余還包括如慢性失血和造血功能障礙等原因。抑郁會對脾功能產生抑制作用,使血細胞減少的癥狀減輕,但另一方面抑郁患者往往存在食欲減退、消化不良等癥狀,使機體對維生素B12及葉酸等造血原料的吸收減少,導致造血功能障礙加重,所以抑郁對血常規指標的影響不明顯可能是兩個方面相互抵償的結果,此結論還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1]馬愛玉.肝炎肝硬化病人抑郁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124.
[2]Belialov F I.Psychosomatic associations in internal diseases[J].PartⅡKiln Med(Mosk),2007,85(4):20-23.
[3]李雪峰.血清5項指標聯合檢測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5):569-570.
[4]黃鶴,聶慶東,張秀梅.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檢測分析[J].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11,3(4):32-34.
[5]周立紅,劉敏涓,劉澤霖.肝硬化患者血漿凝血—抗凝系統的研究[J].臨床消化病雜志,2003,15(3):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