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洋新
(于都縣婦幼保健院兒科,江西 于都 342300)
支氣管肺炎是小兒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咳嗽、呼吸急促等。嚴重者常可引起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導致死亡。常規治療包括:抗感染和止咳、化痰、退熱、氧療、氣道管理等。2011年1—12月,于都縣婦幼保健院兒科對84例支氣管肺炎患兒采用脈沖式微波治療儀治療,療效明顯,報告如下。
選擇在本院住院的支氣管肺炎患兒168例,均符合支氣管肺炎診斷標準[1]。其中男97例,女71例,年齡 5 個月~7 歲,平均(4.1±2.4)歲;病程 5~10 d,平均(7.8±2.5)d。所有患兒均有發熱(38~40.5 ℃),咳嗽,呼吸急促,雙肺聞及中、小濕性啰音。胸部X線片提示支氣管肺炎表現。均排除其他疾病,如佝僂病、營養不良、先天性心臟病、免疫功能低下、結核菌感染等。
將168例患兒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84例。2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2組均采用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治療組加用南京新技術應用研究所的METI—IVC脈沖式微波治療儀治療。先以海綿墊置于輻射器與照射雙肺腧穴皮膚之間,取功率 10~15 W,頻率 50 Hz,脈沖幅度 10~480 ms,輻照患兒背部雙肺腧穴處(探頭距患兒背部雙肺腧穴處 5 cm)。10~15 min·次-1,1~2 次·d-1。2組療程為 5~7 d。
顯效:治療時間<3 d,體溫降至正常,咳嗽明顯減輕,氣促消失,肺部體征消失;有效:治療時間<3 d,體溫下降,咳嗽、氣促減輕,肺部體征明顯減少或消失;無效:治療時間>3 d,上述癥狀和體征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治療總例數]×100%。
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支氣管肺炎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當小兒發生支氣管肺炎時,肺組織水腫、充血、炎性細胞浸潤,病變肺組織內肺泡間隔毛細血管受壓,血管流量明顯減少,肺組織缺氧。缺氧后,可能造成肺毛細血管出現痙攣,使血管的流量更進一步減少,肺部微循環受到嚴重障礙,支氣管、肺泡的通氣、換氣功能顯著降低。對支氣管肺炎的治療大多采用抗感染、霧化、祛痰、止咳、協助拍背、促進排痰及合理的喂養等[2]。
微波是一種高頻電磁波,可透入組織3~7 cm。作用于支氣管、肺部,可增強肺部血液循環。有消炎、脫敏和抑菌的作用,能解除支氣管痙攣,改善支氣管、肺泡的通氣、換氣功能,使血中氧合血紅蛋白及氧分壓增加,促進組織的修復和肺功能的改善[3]。微波治療有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兩種生物學效應[4]。微波的熱效應能使組織溫度升高,局部血管擴張,血流加速,使組織內吸收加快。同時,可導致某些器官和系統發生形態學變化[5];還可使病變細胞對藥物的敏感性增高,促使抗生素發揮更大的效率[6]。微波的非熱效應可使細胞分裂過程縮短,糖酵解作用和線粒體活動增強,細胞內ATP合成加速,增加能量供應[7]。微波的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互相協同作用,從而減少炎性滲出,促進炎癥吸收,縮短病程[8]。另外,微波還有抗過敏和解痙作用,可緩解患兒咳嗽等臨床癥狀[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微波輔助治療小兒肺炎簡單、易行,無損傷,患兒容易接受,且避免了長時間使用抗生素而引起的不良反應,提高治愈率。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177-1180.
[2]沈敘莊,楊永弘.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病原學研究現狀[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3,18(9):513-516.
[3]胡慶梅,朱義杰,馬繼龍,等.微波治療毛細支氣管炎患者62例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4,26(8):471.
[4]胡慶梅,馬繼龍.微波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132例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5,27(12):768.
[5]谷志勇,孫秀琴.微波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52例臨床觀察[J].兒科藥學雜志,2004,10(6):50-51.
[6]焦升超,姚如升,張海平,等.順鉑腹腔熱灌注并微波局部熱療對癌性腹水的初步效果[J].齊魯醫學雜志,2004,19(2):145-146.
[7]郭萍.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64例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03,11(1): 28-29.
[8]楊霏霏.微波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42例體會[J].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2003,1(2):122-123.
[9]雷小平,葉志明,李榮.微波治療原理簡介[J].生理科學進展,2002,33(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