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雷永軍 北京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機構
我不太適應和過于小的企業家打交道,但是在過去的2011年中,我總共接待了19 位企業產品銷量在2 億元人民幣以下的企業家,他們來自乳品、休閑食品、調味品、茶葉、衛浴、涂料、農資、醫藥保健品、電子產品等行業。
雖然他們身處不同行業,卻面臨著相同的困惑。從我記錄的交流來看,這些企業家們普遍存在3 個困惑:第一,利潤率不高或者運營虧損;第二,銷售額徘徊不前;第三,在當前情況下到底是先做品牌還是先做產品。
在交流中,我先是很耐心地聽完企業家的敘述,然后循循善誘,分析其銷售額徘徊不前的原因和經營利潤不善的根本。在這2 點上,幾乎所有企業家都十分認可和接受我的勸導和解決思路,很多企業家甚至熱血沸騰,現場就電話做了工作安排??墒?,在談到品牌和產品的問題的時候,我發現,多數企業家就失去了基本的判斷,有很多企業家甚至對自身企業的品牌定位和產品賣點都不是很清楚。
“不知道!”、“不清楚!”,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回答。而事實上造成虧損和銷量不前的根本原因就是產品和品牌。對有的企業家,我甚至沒有留幾分情面,直接說他不是合格的企業領導人。但是,批評和引導卻難以救贖整個中小企業家們的困惑。
最近5 年,我在很多公共場所和媒體采訪中一直呼吁,中小企業家要從純粹地關注產品品類轉變到關注品牌上來,要清醒地認清自己所處的競爭時代,要與時俱進。
可是,這震耳發聵的呼喊卻沒有引起太多企業家的重視。像全國茶葉領域數以萬計的企業中,規模企業很少,利潤在500 萬元以上的寥寥可數??删褪窃谶@樣的行業狀況下,普洱茶卻遭遇了炒家的拋棄,聲譽大受影響。而實際上,這種局面正是這些老牌的企業樹立品牌的時候。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企業家們都將思考局限在“利潤低了,銷量下降了”的陰霾下,因而失去了快速發展的機會。中國茶葉品類繁多,僅太平猴魁這個小品系,全國至少有5 000 家以上的小企業在銷售。那么,猴魁的品牌到底是什么呢?再比如,西湖龍井,全國至少有3 萬家小企業在銷售,那么,又有誰能夠將龍井的品牌打造起來呢?
我們發現,很多乳品企業與茶葉行業的這些企業有相似之處。因為他們整個戰略思想停留在產品上,所以在抓機會的時候,往往慢半拍。以有機奶為例,從最早的起源到現在,至少有10 家企業參與其中,但是真正將有機奶做起來的確實只有伊利和蒙牛。這是因為,小企業都將精力放在了產品上,沒有在品牌上下功夫。為什么?小企業會有2 個回答:一是做品牌有什么用;二是做品牌沒有錢。對于反問有什么用的企業,我覺得是無可救藥;對于沒有錢的企業,很明顯,其觀念停留在“做品牌就是打廣告”的階段。
因而,很多企業就是銷售產品,不談生活方式和品味,于是產品沒有附加值的支撐,所以銷售一直不暢。

還有一些中小企業,將打造品牌簡單地等同于生產高價格產品,這是最為不明智的表現。最近幾年涌現的高價格禮品茶品牌正在倒退,就是實例。
品牌時代來了,它不管你同意不同意,都在按照自己的規律在運行。作為企業家,你要做的,應該是洞悉行業競爭的天時、地利,快速切入機會,才有可能成為贏家。
我不太同意快消品行業企業全面務虛的策略,因為在這個策略下,很多企業的產品很差,但是在利益的驅動下,渠道的作用能力很強。于是出現了2 類企業:一類是偷梁換柱,新瓶裝老酒;一類是李代桃僵,新瓶甚至不裝酒。這2 類企業一般在經營一兩年后,都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最近15 年,雖然品牌理念逐漸在經營中占據主導地位,但我想在這里強調:在建設品牌的時候,絕對不能迷信品牌,因為在企業競爭之中,產品競爭還是基礎。
咨詢策劃公司的核心工作,是在產品品質不錯的基礎上錦上添花,而不是將石頭變成雞蛋。所以,我特別要告誡中小企業家,如果說在當前競爭環境中,品牌是企業的生命,那么產品就是孕育生命的母體。一旦在產品上投機取巧,那就離企業破產倒閉不遠了。
而產品策略中,中小企業尤其要注意差異化品類策略和大品類策略。要將產品定位為具有差異化賣點的產品,同時要培育核心品類。否則,銷售非常難以鋪開。
中國不缺乏戰略家,中國中小企業也不缺乏戰略家。中國企業最為缺乏的是對執行的理解???、大、假、激的企業戰略很多。2010年,我在昆山演講,有位上海的老板專門趕來探討他的業務。他要投資1~2 億元構建全國最大的奶羊基地,并且選址在江蘇。
談了很多,他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一切具備,從產品上市銷售開始,1 年內預計做到什么業績?我說,如果做得較好,應該會突破5 000 萬元;如果做得不好,就很難講。他說,有人給他保證,當年可以做到2 億元,3 年內就可以收回投資,銷售額將達到6 億~8 億元。
我說,在理論上你可以當年做到8 億元,然而一旦付諸實際執行,你必須用現實的市場和行業的規律來審視自己的資源和企業。脫離了執行,所有的思考最終都是沒有根源的?,F在這個企業還在襁褓之中,銷售額幾乎為零,在市場上也看不到其產品。這,就是實際的市場。
有家乳品企業,2009年銷售額增長了2 億多元,非常被看好。在這種情況下,該企業戰略任務應如何制定呢?有領導層將2010年的目標確定為翻番,我很不贊同。因為他沒有什么資源可以支撐翻番。現在過去了2 年了,這家企業的領導層還沒有幡然悔悟,還在用過去的老思維來管理自己的企業戰略。
這種老思維就是:先有戰略目標才有資源整合。而事實上,更多的企業應該是先了解自己的資源狀況及掌握資源的能力,再制定有價值的戰略。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