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財經大學 彭飛
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我國體育經濟開始呈現方興未艾之勢,尤其借助2008年第29屆北京奧運會、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東風,我國建設完成了一批專業體育場館并對社區基礎體育設施進行了完善。同時,人們也開始由原來單純地欣賞體育賽事轉變為熱衷于親身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憑借這一良好發展機會,體育經濟規模也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2008至2009年,體育產業的發展速度超過了20%,截至2010年末已高達281.2億元,預計到“十二五”末將超過4000億元。體育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全民健身熱潮的興起,給高校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能夠優化社會體育專業,培養出能夠服務于全面健身活動的體育專業技能型人才已成為橫亙于各高校面前不容忽視的問題。
翻閱文獻研究我們發現,體育經濟最先產生于英國,隨后迅速在西方發達國家內得到普遍發展。數據研究結果顯示,西方發達國家中體育經濟規模均已達到百億美元以上,而美國的體育經濟規模更是早已跨越了千億美元的門檻,對美國的經濟貢獻率已高達11%,由此可見體育經濟已成為各發達國家經濟最具發展潛力的增長點。
我國體育經濟發展雖起步較晚,但近十幾年各體育項目在單項世錦賽、奧運會等世界大賽上爭金奪銀,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成就并且接連涌現出了一批世界級的明星運動員。同時,在大眾體育推廣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各社區中心公園隨處可見正在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人們的健身熱情空前高漲。由此帶動了我國體育經濟隨著體育產業的繁榮而呈現蓬勃迅猛發展的勢頭。體育經濟的發展也帶動了對于體育人才尤其是能夠服務于全面健身活動的體育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應該主動出擊,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勇于接受挑戰,及時調整專業培養人才思路,對現有模式進行改革,具體來說包含以下三點:
眾所周知,社會體育專業是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形勢,滿足廣大健身市場對體育專業技術人才需求而新增設的專業。作為一個新興專業,教育部對這一專業的培養目標規定較為寬泛,僅要求培養出具有社會體育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在社會體育領域中從事群眾體育工作的人才,對于進一步的細化要求并未給出。由于沒有明晰的培養目標,各高校社會體育專業目前普遍存在培養目標定位僅具理論高度,但具體內容模糊不清,課程設置上只追求廣度不追求深度,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通病。由此導致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理論知識比不上高校其他傳統專業學生,專業技術比不上運動訓練等專業體育學科學生,培養目標與社會經濟形勢嚴重脫節,更遑論是否能為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因此,各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應將本專業的培養目標與當前經濟形勢緊密聯系起來,認清當前經濟需求,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出既了解體育運動特點與相關技能,又能夠兼具組織、經營管理知識的滿足當前經濟需要的能夠服務于全民健身活動的體育專業技能型人才。
當前經濟形勢下社會需求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與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還需要學生具備熟練運用自身專業知識的能力。這也是在體育經濟環境下社會體育專業人才比其他相關專業人才更具競爭力的本質所在。但是目前社會體育專業所教授的專業課程內容卻與體育教育專業所學課程如出一轍且由于社會體育專業還需兼顧經濟管理類基礎課程,嚴重的擠占了專項技能課程的授課時數,這就直接導致社會體育專業學生普遍出現專項技能偏低的情況。
然而現實經濟形勢下,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畢業后往往從事健身技能咨詢或進入健身俱樂部從事相關工作,這就要求其具備較高的專項技能才能夠滿足現實要求。因此,各高校應加強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使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基礎理論與專項技能比翼齊飛,才能順應現實經濟形勢,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隨著體育經濟的不斷發展,其對人才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高。對于社會體育專業學生來說,僅僅掌握書本中理論知識的理論型人才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經濟形勢的現實需求,取而代之的應該是精通體育知識與發展規律的應用型人才,這就必然要求社會體育專業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而要達成這一要求,就需要學生在平時積累知識時,不僅要夯實自身的相關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學以致用,將所學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當中去,這樣不僅可以通過實踐反向驗證理論的正確性,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能夠達到積累實踐經驗,鍛煉自身實踐能力的目的。
面對以上新經濟形勢所帶來的新要求、新挑戰,各高校應盡快進行社會體育專業改革,優化社會體育人才培養體系,抓住體育經濟高速發展機遇,切實提升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社會競爭力。
在體育經濟快速發展的條件下,各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應在立足于教育部《專業目錄》中規范與要求的基礎上,分析經濟形勢,以當前現實經濟需求為導向,明晰本校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目標,將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區分開來,突出社會體育專業特色,將本專業培養目標的重點轉向商業體育服務范疇。
同時,面對當前全民健身意識提高、健身俱樂部等場所迅速發展的現實情況,各高校應結合實際情況,建立以培養既了解體育運動特點與相關技能,又能夠兼具組織、經營管理知識的體育專業應用技能型人才為首要目標的人才培養體系,從而使社會體育專業做到與社會經濟現實接軌,使培養出的人才能夠滿足當前形勢需求,更好的服務于經濟的發展。
針對目前社會體育課程體系結構不合理,課程安排缺乏本專業特色以及課時分配不當的問題,各高校應加強社會體育專業課程建設,依據專業培養目標、人才定位以及就業方向等因素,合理優化課程設置。首先應重視公共基礎課程,夯實學生理論基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現代經濟管理知識;其次,要保證專業技能課程以及實踐課程的授課質量。在確保教育部相關課程授課時數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專業課授課時數并將專業課內容細分為專業理論課、專業技術課以及專業實踐課三個模塊,突出社會體育專業特色,借由各類專業課從不同側重面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應用素養、強化專業知識以及提高體育專項水平。最后,豐富選修課內容。將選修課劃分為專業選修課和跨專業選修課,其中對于專業選修課應該定位為對學生專業課中所學技能的再提高,而跨專業選修課則應立足于著力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身綜合素質,提升學生市場競爭力。
當前經濟環境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技能應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應用水平的高低離不開學習過程中的日積月累。為此各高校應完善自身硬件條件,著力提升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具體來說,學??梢岳蒙鐣Y源建立社會體育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如:聯系體育場館,通過工作人員介紹或是直接以志愿者的方式參與賽事或是文體活動的組織過程中去,培養鍛煉學生的組織及實踐能力。也可以與中醫醫院中推拿科或專業醫療康復機構合作,由其提供時間和場地進行案例教學,學生可以直接通過觀摩康復治療全過程,通過感性認識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在掌握理論知識后,學生可以將醫院或康復機構作為實踐基地,以實習生的形式在專業醫生或康復師的帶領下進行實踐學習,積累經驗,提高能力。學校還可以根據課程設置的實際情況,自行投資建設一些相應的模擬設施。通過將校外與校內的資源的充分運用,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

[1]戴蓬勃.淺析體育產業的發展態勢[J].教育研究,2009(01).
[2]林顯鵬.體育場館建設在促進城市更新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研究[J].城市觀察,2010(6).
[3]白光斌.奧運經濟對我國體育產業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09(1).
[4]程鵬.論體育產業發展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J].宵現研究,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