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玉/文
據南京媒體消息,蘇果超市計劃投入2.2億元為數萬員工年后加薪。聞之欣然,一來撰文喝彩,二來呼吁包括蘇果在內的優秀零售商雇主——加薪計劃能真正惠及“百姓”暨基層員工、主管。
中國人的口徑,常常喜歡概括籠統,用春秋筆法,眼睛向上;如2010年我國中央四萬億投資救市計劃,后來全去了“鐵公雞”項目,截至當年底共發現6.2萬個問題。譬如個別企業,使勁給眾高管加薪20%-50%,磨磨蹭蹭只給小半員工加薪2%-5%,公關部馬上熱火朝天地宣傳公司普遍加薪20%,被代表的基層員工情何以堪!
從蘇果、蘇寧、步步高、胖東來、沃爾瑪、金鷹等代表性企業來看,人力資源戰略領先的企業常常也是高效能的好公司。
企業對員工的定位大約有四種。當“短工”用,大家都沒有長遠打算,“依賴”高流動性,壓低用工成本,老板同時張羅許多項目拆東墻補西墻,高管明哲保身,員工就只好掰著手指數鐘點了。
當“長工”用,是一些大中型企業的選擇。已經各種系統化管理了,企業口吻也動輒事業經理人、企業再造的,有海量流水數據與經驗轉化,不斷攻城略地,員工的薪資和職位空間都有指望,只是并不十分靈活眷顧。
再就是當“童養媳”養。本身就是“窮家庭”小企業,怕將來店長難招、處長難留,就從生鮮課提拔剔骨伙計、百貨區承諾理貨員;怕將來副總難留總監難求,就從疑似店長里找老實肯干的談,一切要艱苦樸素,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雇傭雙方形聚神散。
還有把員工當“干兒子”培養任用的,有古名將“愛兵如子”范,可謂令行禁止。
期待零售業內涌現更多把員工當作“干兒子”或“長工”的企業。以下重點說養兵重餉的差異化和必要性。
高管加薪,應該只是禮貌性的,他們有獨特職權、事業平臺、期權或股票。而基層主管和員工,則要動真格。
士兵吃飽飯,才能打仗;看到空調、手機收據家書,才會樂。昔日紅頂商人胡雪巖盛極一時,其中就有為左宗棠西征籌餉等貢獻的重要背書。即使忠狠如楊家將、岳家軍、戚家軍,無不有養兵如子、甘苦與共的治軍/企業文化與規則,有東西先分給士兵,有危險則讓先鋒官對賬或副將掠陣乃至少帥為質等。而“童養媳”的家長,大多是讓她們多干活少吃飯,多看兩眼梁上臘肉也會被罵“不怕咸死”的。
有人說零售業是微利行業,再加薪可怎么辦?2008年出臺《新勞動合同法》時叫苦連天,現在呢?人總是要死的,為什么要活著,要笑,要做有意義的事,也有人吃喝嫖賭?做老板的,或者重要高管,要明白體恤“此亦人子也”。
現在的用工形勢是,門店員工難招難留。沃爾瑪等外資巨頭風光不再,門店員工平均年齡同比十年前至少大了七、八歲,而離職率卻高出三五倍,利潤率大約低了10%。新員工多是80、90后,餐飲、酒店等專業店雇工分流,網絡零售強勢崛起等,更增加了用工難度。
從某種程度來說,每位員工的繼續工作都是一場博弈?公司組織是一種生態圈,也像國家,或者說國家其實就是最好的公司形式:凡藏富于民的國家/企業,一定繁榮昌盛,可持續發展,反之則大而脆弱;凡自下而上的改良都是合理進化,反之則掙扎彷徨撕裂。
對員工好,每年適當提薪5%-15%。你若是最重要的大腦,最好別讓手腳或指尖冰冷、撞傷,否則總有疼痛傷感;連汗毛也要保護,以致有效防止感冒。推而及之,你請員工做防損、收銀、促銷、司機、質檢等,充當著公司、門店的“手”、“腳”、“眼”、“耳”、“鼻”、“喉”等職能,讓他們變成用心工作,每個人都有全套器官,豈不更好?!
有零售商業雄心的優秀雇主們,員工就是你的“干兒子”,你們賺到了!干兒子除了血緣不及親兒子,其能力、品格、志趣常常更合你意,嚴格要求公務,逢年過節給他們買新衣服,不藏私教本領,大方發紅包。
個別雇“短工”或“童養媳”的老板,也祝您冬安。只是,好防佳節元宵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