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羅春紅
云南地處我國西南地區,臨近南亞、東南亞地區,自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后,我國提出要把云南建設成面向東南亞和南亞的“橋頭堡”。 云南從中國對外開放的“末端”走向了“前沿”[1],為云南與東盟國家的經濟貿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因為云南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所以在中國與東盟貿易中云南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表1 2009~2010年云南與東盟貿易進出口對比 單位:萬美元
由表1可知,在云南與東盟的貿易中,2009年云南省進出口總額為801912萬美元,出口總額為451402萬美元,進口總額為350510萬美元。到2010年云南省進出口總額為1336795萬美元,比2009年增長了67%,出口總額為760568萬美元,比2009年增長了68%,進口總額為576227萬美元,比2009年增長了64%,其順差184341萬美元。緬甸是云南在東盟國家中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云南全球最大的貿易伙伴,這是由云南省的地理位置決定的。2010年云南與東盟各國貿易規模不斷擴大,所以分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后云南與東盟雙邊貿易意義重大。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及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進程的加快,云南省與東盟的貿易額逐年增加。云南主要的貿易伙伴為緬甸、越南、泰國、菲律賓、老撾和新加坡,和其他東盟國家的貿易規模也在加快發展。
根據外貿依存度公式

其中Z代表某一地區對外貿易依存度,X代表對貿易伙伴的出口總值,M代表對貿易伙伴的進口總值。一個地區的外貿依存度越高,說明這個地區的經濟貿易的依賴程度越大。

表2 2007~2010年的云南對東盟貿易依存度 單位:萬美元
據表2可知,云南對東盟貿易依存度最近幾年除2008年受經濟危機影響外,云南對東盟貿易依存度一直維持在0.3上,說明云南經濟對東盟國家貿易依存度很高。
云南與東盟大部分國家貿易具有互補性,例如老撾、柬埔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都有很強的互補性。而與其他小部分國家則產業機構和貿易結構很相似所以也存在競爭性。一般而言,東盟國家在自然資源密集型產業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而云南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擁有比較優勢[2]。原因是因為東盟國家中云南的主要貿易對象是緬甸、老撾及越南,這些經濟體發展水平不高,即使云南的經濟及技術水平在我國也很落后,但和主要貿易對象相比,在技術水平較高的行業中還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所以貿易具有互補性的特點。對于貿易的競爭性是因為云南與主要貿易對象在經濟及資料地理等方面很相似,所以資源稟賦相似性很高,出口的資源密集型產品存在很強的競爭性。
云南出口東盟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紡織品及服裝、鋼鐵制品和石蠟。主要進口的主要商品為原木、農產品、鋸材和金屬礦砂。其中云南出口緬甸的主要商品是工業原料、機器設備及零部件,進口的主要產品為天然氣、農產品、珍珠和寶石等;出口越南的主要商品為機械設備、工業原料等,進口為資源性產品、農產品和輕工業;出口老撾的商品為機電產品、鋼鐵制品、化工產品和電力。主要進口商品為原木及鋸材、金屬礦砂、農產品和橡膠。就其他東盟國家而言,云南與它們的貿易規模都很小,貿易商品主要集中于原材料產品[3]。說明云南與東盟國家的貿易產品級別都比較低,都是以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技術密集型產品的貿易比重小,這和云南、東盟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水平息息相關。
云南2010年的GDP為7224.1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為15752元。產業結構比值約為為11∶32∶29,說明云南省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一產業對GDP的貢獻還占很大比重,第二產業不發達,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還很小。而同樣作為西南地區的重慶GDP為7925.5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為27472元,幾乎是云南的2倍,由此可看出云南與我國其他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是很大的。而云南主要的貿易對象緬甸、越南及泰國等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情況也比較落后。如緬甸2010年的GDP為18942.81億緬幣,折合成美元為3472.37億美元,其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對GDP的貢獻分別為39.3%、22.6%和37.5%。說明緬甸的經濟水平低,主要收入來源是農業,產業結構水平很低。其次,越南是傳統農業國家,工業基礎薄弱,2010年的GDP為1060億美元,同比增長6.78%,人均GDP為1160美元,為發展經濟越南政府制定了2011~2020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完善基礎設施等,使越南經濟發展迅速,所以與我國云南省的貿易規模也在隨之擴大。但總體的經濟水平仍處于低水平,同時最近幾年經濟高速發展也積累了大量的問題,例如基礎設施落后與經濟發展迅速、城鄉矛盾及干部與群眾矛盾等問題凸顯出來,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越南與云南貿易的發展。第三,泰國2010年的GDP為336766百萬美元,人均GDP為5003美元,其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對GDP的貢獻分別為12.4%、35.6%和52%。說明泰國總體的經濟水平比較高,服務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最大,原因是其旅游業發展得比較好。但泰國和我國一樣貧富差距很大,部分群眾連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所以總體來看,云南與東盟主要貿易對象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都很低,產業結構水平都偏向于農業和初級工業,技術密集型產業只占到微小的部分。
云南和東盟各國除了新加坡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擁有比較系統的交通網絡外,即使昆明到曼谷、昆明到仰光、昆明到海防等高速公路的建設完工及國際機場的運營,昆明到東盟國家的交通條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受地形地貌及經濟基礎的影響,運輸方式還是很單一,大部分都是路運,很少有河運。如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泰國,其他的交通條件還可以,但是鐵路系統比較落后,鐵路網才有4451公里,且均為窄軌。更有甚者如東帝汶直到2010年都沒有鐵路。其次,由于高額的過路費及路途遙遠等使得物流成本很高,貿易利潤小。此外,云南和東盟主要貿易伙伴都沒有完善的物流體系,物流公司少,特別是專業化的物流公司和物流方面的人才欠缺現象嚴重,原因是我國西南地區多山多河流,物流成本遠高于東部、中部及東北地區,物流企業運營成本高。
自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以來,中國與東盟貿易互利共贏,廣西已不斷發展為中國面向東盟的“橋頭堡”,外貿增長態勢明顯。同時廣西利用比較優勢,不斷吸引東盟國家外資,帶動廣西與東盟國家的貿易發展,所以云南在東盟的優勢地位正在逐漸消退。
緬甸一直以來都是云南最大的貿易伙伴,2009年其雙邊貿易額達到122733萬美元,2010年其雙邊貿易額達到175964萬美元,比2009年增長了43%。由圖1可知,最近幾年云南與緬甸的貿易額雖然在不斷增加,但是滇緬貿易額占云南總貿易額的比重增長速度正在下降,說明雙邊貿易增長速度正在減緩。同樣的云南與老撾也存在貿易比例出現下滑的趨勢。原因是廣西、廣東等與東盟國家的貿易規模增長的速度很快,而它們與云南相比具有經濟水平高,交通、物流體系完善及產業結構水平高的優勢,所以云南的出口市場受到周邊省份的排擠。

圖1 2000~2009年云南與緬甸雙邊貿易情況[4]
云南與東盟國家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并具有以下云南對東盟國家的貿易依存度較高;云南與東盟國家貿易具有很強的競爭性和互補性;雙邊貿易結構不合理,技術密集型產業貿易額占總貿易比重小等特點。所以云南與東盟各國都應該積極借鑒國內外成功的經驗,立足于本地區經濟的發展,優化產業結構,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加強貿易合作,鼓勵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發展技術密集型產品,提高貿易水平,政府部門應該支持和引導企業走出去,加強雙邊合作與交流。特別是產品加工、太陽能利用開發、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及資源勘探開發等科技合作領域[5]。這些領域的合作,對促進雙邊貿易長遠合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1]楊宇白,李一峰.云南對外開放與東盟經濟合作[J].經濟問題探索,2007(8).
[2][3]屠年松,李德焱.云南省與東盟各國貨物貿易分析[J].東南亞縱橫,2010(2).
[4]熊彬,嚴海霞.云南省與緬甸貿易競爭性與互補性分析[J].東南亞縱橫,2011(4).
[5]趙光洲,繆姍姍.云南與東盟科技合作重點領域模式戰略選擇[J].經濟問題探索,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