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木草
摘要:本文探討了圖書館職能發揮與圖書館文化建設的相互關系,民族院校圖書館具有較鮮明的信息服務優勢,其應當立足于為本校科研服務,在滿足多元化信息需求時,要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和民族特色,指出了民族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在少數民族大學生素質教育和民族觀教育。
關鍵詞:民族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信息服務
民族院校圖書館作為一個服務性單位,既要與時俱進,又要立足于民族院校的科研信息服務。當前,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民族院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正在不斷深入,因特網的全面普及要求圖書館在傳統的信息服務方式上也要與時俱進,不能還是停留在傳統基礎性信息服務方式上。在信息服務方式上,要求從單一紙張型文獻的簡單借閱向以多媒體為基礎、以電子媒介為重點、以網絡應用為中心、以資源共享的服務方式進行轉變。在信息服務內容上,要求要向以知識服務為特點的新型信息服務進行轉化。圖書館只有不斷地深化對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對所擁有的信息資源不僅要進行深層次的文獻信息加工、組織,還要重視利于服務對象知識的需求和應用,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圖書館作為高校社會文獻信息中心的作用。
一、民族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
民族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應突出民族特色,配合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需要,體現民族高校圖書館所特有的風格,滿足少數民族專家學者與少數民族學生為主體的特殊讀者群的特殊需求,這是民族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和發展的內在要求。民族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建設在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體現出時代性、多元性、可塑性等鮮明的特征,成為民族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的靈魂。圖書館文化建設對民族高校文化建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具有差異性特質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素質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因此,在當代高校圖書館發展中應當充分重視民族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建設,使得圖書館文化建設愈加成熟。圖書館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日積月累的系統工程。根據以上所述圖書館文化的內涵、民族高校圖書館應圍繞以下3各方面做好自身的文化建設,突出民族特色,切實提高讀者滿意度,進而為校園文化建設作出圖書館應有的貢獻。
二、民族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特點
在上世紀末,大多數圖書館所提供的信息服務是依賴紙張出版物為主的文獻信息服務,光盤網絡雖然得以應用,但數量有限而且收費昂貴,甚至被認為是一種奢侈的信息獲取方式。但現在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大幅增加、館藏結構發生明顯的變化,數字信息服務被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所采用。這種數字信息最大的特點是一旦形成,檢索相對于傳統查閱方式更方便、快捷,且能進一步對數字資源進行加工,用多媒體形式進行表現,無論信息的載體、還是表達方式都量多樣化。這解決了圖書館對信息組織、傳遞功能等技術性困難,從根本上改善了廣大讀者對信息量的需要。圖書信息數字化、網絡化的趨勢,雖然實現了廣泛的圖書信息共享,但隨之而來的是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其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1.館藏傳統作品數字化中的知識產權,其主要是指“復制權”。2.數據庫開發中的知識產權問題,其主要關系到“選材和編排上的獨創性”。3.信息檢索服務中的知識產權問題,其主要看是否“以聯機形式套錄他人享有著作權的專有數據庫,并用于有償服務”。4.重點學科導航庫建設中的知識產權問題。5.編譯報道中的知識產權問題。6.視聽服務中的知識產權問題。圖書館在信息服務過程中,如果沒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將會產生大量的侵權行為,所在圖書館在提供信息服務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強自身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規范規章制度。在新形勢下,圖書館僅僅提供一般化的文獻信息服務是不夠全面的,以文獻信息線索為服務主攻方向的做法并不能完全發揮現代圖書館應有的功能。作為民族院校圖書館應發揮主觀能動性,直接支持民族院校的科研人員進行知識應用和創新,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幫助用戶在網上海量信息識別所需的信息。由于專業性的限制,圖書館員自身是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的,但可以以圖書館為知識信息平臺,充分利用學校的人才優勢。這種優勢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以民族院校圖書館為學術研究中心,所集聚的民族學研究人才所產生的民族學研究氛圍。二是可以組織、利用民族院校現有的專家隊伍服務于可能的圖書館信息服務對象。以西北民族大學為例,除了一般性學科院所以外,其中中國民族信息技術研究院、格薩爾研究院、海外民族文獻研究所、伊斯蘭文化研究所4個獨立建制的科研院所;設有西北藏學研究所、西蒙古文化研究所、動物生產研究所、維吾爾語言文化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所等11個系所合一的研究所。這些有民族特色的研究單位,聚集了一大批研究人才。圖書館完全可以組織其中的一些科研人員服務于廣大讀者群,為他們提供一些專業化的、有民族特色的信息檢索服務指導,從而做到信息服務的專業化、個性化及知識化。
三、民族高校圖書館促進民族大學生完善知識結構
民族高校圖書館豐富的文獻資源以及各種載體形式的信息資源,為少數民族大學生結合教學內容、及時補充課堂所學知識提供了文獻資源保障;為少數民族大學生拓寬知識面、活躍思維、培養興趣、激發靈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圖書館可通過開展讀書月、讀書征文、優秀圖書推薦、新書通報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和活動,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生有效利用各種優質文化知識資源,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其科學利用圖書館的方法,提高其專業修養,改善其知識結構,從而全面提升他們的學業質量和專業技能。高校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民族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的優劣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成功相輔相成、息息相關。民族高校圖書館在發揮其教育職能的同時,在保護少數民族文化、促進生態持續良性發展方面同樣擔負著重要的社會職能。少數民族文獻具有多樣性、復雜性和特殊性的特點,對于更好地研究少數民族的悠久歷史和傳承、弘揚民族文化,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如果不對少數民族文化文獻加以科學地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大量珍貴的少數民族文獻就會遺失。民族地方文獻是特定民族和特定區域一切文化遺產的記錄、載體,加強民族地方文獻建設,搶救和保護地方民族文化遺產,為民族地區文化研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的信息資源,是民族地區圖書館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因此,在充分發揮民族高校圖書館教育職能的同時,應兼顧圖書館社會職能的拓展、收集和保存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將其作為圖書館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四、結束語
民族高校圖書館的人文精神作為圖書館發展的內在動力和精神內核,在現代化的圖書館建設中將發揮重要作用。作為圖書館人,我們要緊緊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更新觀念,大膽創新,銳意進取,在工作中體味人文關懷、實踐人文關懷,使廣大師生能夠有目共睹,切身感受,為民族院校圖書館的發展做出貢獻,讓人文精神為圖書館事業增添更多的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馬凌云、徐東明 論民族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建設與職能發揮 2012.4 現代情報
[2] 劉微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創新情報探索 2006.1
[3]王波民族院校圖書館民族觀教育職能初探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 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