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小禮,王海橋,鄒聲華,劉何清,劉榮華
(湖南科技大學 能源與安全工程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論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的專業特色定位原則與過程
郝小禮,王海橋,鄒聲華,劉何清,劉榮華
(湖南科技大學 能源與安全工程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專業建設是高等學校最重要的教學基本建設,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前提基礎和保障條件,特色專業建設是高校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科學準確地定位專業特色,是特色專業建設的關鍵環節之一。本文對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的特色定位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了高校專業特色定位的六條原則,以及專業特色定位的一般過程。
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特色定位
特色專業是指充分體現學校辦學定位,在教育目標、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條件和培養質量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辦學水平和鮮明的辦學特色,獲得社會認同并具有較高社會聲譽的專業[1]。特色專業建設是進一步優化高校專業設置、提升專業建設整體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效益和人才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在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黨和政府高瞻遠矚,立足于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做出的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決策;也是廣大高校面對高等教育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市場對人才需求更加多樣化、多層次化的背景下,提高自身競爭力,在高等教育市場激烈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所必須要開展的一項重要教學改革內容。當前,各高校正努力探索特色專業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不少學者也對特色專業建設的內涵、原則、目標、內容和要求等一系列問題開展了廣泛深入的研究[2-10]。然而,特色定位是特色專業建設的關鍵環節之一,如何科學、準確地定位專業特色,是特色專業建設必須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決定著特色專業建設的成敗。為此,本文試圖對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的特色定位原則問題,以及定位的一般步驟進行一些初步探討。
特色專業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發展、建設過程,不同的高校其辦學方向、辦學層次、辦學目標以及辦學的內外部條件不盡相同,決定了其特色專業建設的具體內容各有不同。但是,從總體上來講,特色專業建設的具體過程是相同的,主要包括五個步驟,即:制定專業建設目標、專業特色定位、特色專業建設與實踐、特色專業建設的監督與評價、特色專業建設分析與調整等五個環節,如圖1所示。
其中,專業特色定位是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它是通過對專業辦學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廣泛而深入調查的基礎上,經過科學地比較、分析和判斷之后確定的專業特色發展方向。專業特色定位的準確與否,決定了特色專業建設能否取得成功。專業特色定位是特色專業建設與實踐環節的前提,如果專業特色定位不準確,有可能導致專業特色無法彰顯,專業特色優勢無法突出,專業建設目標無法實現,專業培養人才的競爭力和適應性不強,最終導致特色專業建設的失敗,或者需要中途重新調整專業特色方向。結果是浪費人力、物力、財力,浪費國家的教育資源,同時也不利于學校和專業的發展。由此可見,科學合理地定位專業特色是特色專業建設的重要環節。
為準確、科學地定位專業特色,在專業特色定位時,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一致性原則
專業特色定位的一致性原則包括兩個層面。首先,專業特色定位需要與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相一致。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相關政策是影響特色專業建設的一個主要因素,政府的政策導向,決定了教育事業發展的方向。只有與相關的教育方針、政策相一致,特色專業建設才能得到更多的政策、資金、人力和物力上的支持,才能更好地推動特色專業的發展。其次,專業特色定位需要與專業所在高校自身的發展定位相一致,以爭取更多的校內資源和政策傾斜。一方面,學校需要根據學校自身的實力、特點及外部條件,準確制定學校的發展目標和特色定位,為學校各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指明統一的方向;另一方面,各專業的特色定位需要與學校總體發展目標相協調一致,在彰顯專業自身特色的同時,進一步凸顯學校總體特色,促進學校發展,增強學校整體競爭力。

圖1 特色專業建設的一般過程
(二)獨創性原則
特色是特色專業的本質特征,是特色專業建設的靈魂。所謂特色,是指某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獨特性,也就是其自身擁有的格外突出的個性、風格與特征。特色應該包含兩層意思:首先,特色應具有獨特性,即本事物獨有的、其他事物不具有的特性,也就是所謂的“與眾不同”。事物光具有獨特性還不夠,如果這種獨特性僅僅是與眾不同,而與其他事物相比并不具有先進性,甚至是劣于其他事物,這種獨特性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特色不僅應具有獨特性,還應具有先進性,即不僅僅是“與眾不同”,而且是“優于眾者”。
獨創性是特色專業的根本屬性,是專業特色定位的關鍵所在。特色定位時,不僅要與其他高校的相同專業進行仔細地比較,找到自己專業所具有的不同之處,即獨特性。更為重要的是,要研究本專業所具有的獨特性,是否同時具有先進性,怎么樣才能進一步培養和發展其先進性。
(三)適應性原則
專業特色定位的適應性原則是指在專業特色定位時,需要結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以市場為導向。當前,我國已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大學生就業也基本上走向市場化,學生與企業之間完全通過“雙向選擇”的方式進行互選,大學生的一次性就業率已經成為評價一所大學的綜合競爭力的主要指標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講,高校就如同企業,學校所培養的學生,就如同該大學所生產加工的“產品”,如果其“產品”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在人才市場中沒有競爭力,那么,該“企業”就難以經營下去。因此,為提高學校的綜合競爭力,擴大學生的就業面,高校辦學必須瞄準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主動適應社會的需要。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特色專業建設是一種“錯位經營”的差異化培養策略,所以,專業特色定位更應該深入分析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適應社會對某些特殊方面人才的需要,培養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特殊人才。
(四)穩定性原則
特色專業建設是一個涉及到教育多方面的系統工程,需要經過專業不斷建設、不斷積累、不斷完善才能最終形成。專業特色的定位應具有一定的相對穩定性,不能經常變動。專業特色定位時,不僅要結合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同時應考慮專業自身的內部條件和專業建設積累,需要結合專業發展歷史、專業師資隊伍、教學基礎設施、實驗儀器設備、圖書資料、教學內容、教學管理體制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專業特色定位應具有歷史沿襲性和相對穩定性。
(五)前瞻性原則
特色專業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一方面,專業特色必須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同時,在確定專業特色方向時,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需要能夠把握科技、社會發展的趨勢和預測未來較長時間內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需要分析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做出科學的判斷和預測,使確立的專業特色在未來較長時間內,仍然能夠具有較大的先進性與獨特性。特色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也只有在專業特色定位時保持一定的前瞻性,準確把握專業未來發展方向,才能保證專業特色的相對穩定性和較長時間的社會適應性。
(六)可行性原則
專業特色必須依靠長期的建設與培育才能形成,而不是靠說出來的,或者是寫出來的,它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要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才行。所以,專業特色定位應具有可行性,不能脫離實際,盲目追求“特”、追求“新”而好高騖遠,需要結合專業的實際情況,做出科學的決定;需要考慮專業建設的人力、物力、財力現狀,需要結合專業發展的內外部條件,確定科學、可行的專業特色定位。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綜合素質高、適應社會需求的特色專業人才。
(一)調查摸底
要準確定位專業特色,首先必須要開展廣泛的調查與摸底,目的是弄清楚專業建設的內外部環境和專業發展的基礎。其中,調查主要是對專業的外部環境進行廣泛調查,而摸底主要是摸清專業自身的家底。外部調查主要調查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需要了解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產業發展規劃,弄清國家支持什么、鼓勵什么、發展什么。其次,需要調查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弄清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需要哪方面的人才。第三,需要調查行業發展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了解行業發展背景、發展方向、發展規模及人才需求數量等內容。最后,需要對國內其他高校相同或相近專業的建設發展情況進行調查,目的是弄清兄弟院校的專業建設現狀,學習和借鑒其他高校的先進辦學理念和特色建設經驗。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各高校的專業辦學歷史、辦學規模、師資力量、教學設施設備、專業定位、專業特色、培養方案、社會聲譽、發展規劃等等。內部摸底則主要要弄清如下一些問題:一要了解清楚學校總體發展思路與發展定位。二要摸清專業校內辦學資源現狀,主要要了解專業自身的辦學歷史沿襲、目前的辦學規模大小、師資力量現狀、實驗儀器設備情況,以及專業的培養計劃、培養方案、教學內容、學科建設和初步形成的特色等等。三要了解專業校外辦學資源,主要包括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情況、校外專家聘用情況、產學研合作情況、往屆畢業生的就業去向與工作情況、專業目前的社會聲譽等內容。
(二)分析比較
在對專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教學資源條件進行充分調查摸底的基礎上,需要對調查摸底的結果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與比較,找出專業建設發展的優勢與劣勢,把握專業發展的機遇,分析面臨的挑戰。具體來講,一是要分析和預測行業發展對當前和未來人才需求的方向和規模。二是要通過與其他高校相同專業辦學條件和辦學實力的比較,分析自身專業存在的優勢與劣勢。這種優勢與劣勢主要表現在辦學歷史、資金投入、教學設備條件、師資力量、學術水平、教學水平、教學及科研實力、產學研聯合情況、圖書館館藏情況、學校聲譽、專業聲譽、學校所在地理位置等多個方面。三要分析現有專業基礎與初步形成的特色,以及專業需要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四要分析專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機遇和挑戰與多種因素有關,主要有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現狀和變化趨勢,國家經濟、社會、技術環境的變化,人口數量及結構的變化,政府產業政策的調整,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其他高校的發展狀況,高等教育對外開放程度,其他重大有關事件等等[8]。通過對專業發展存在的優勢和劣勢的詳細比較,對專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的深入分析,為最終確定專業發展的特色方向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三)總結凝練
在詳細分析與比較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專業發展的現有優勢與劣勢,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最終總結和凝練專業特色方向。在特色方向的選取與定位時,要遵循前面所講的六條定位原則,要使選擇的專業特色方向適應人才市場需求現狀和符合未來的發展趨勢,要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資源和能力優勢,特別是辦學歷史中已經初步積累的特色基礎,要有利于有效利用外部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和發展機遇,要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才能最后確立。
與其他高校相比,所確定的專業特色方向應具有明顯的獨特性和先進性,應當是“與眾不同,且優于眾者”。同時,特色應具有前瞻性,即使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這種獨特性與先進性仍然能夠保持。特色方向一旦確定之后,就需要按照專業建設的目標,大力開展特色專業建設,培育和促進專業特色的形成。
專業建設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前提基礎和保障條件,也是反映高校綜合水平和競爭力的一項主要指標。高校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辦學特色的競爭,只有重視和加強特色專業建設,才能增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科學準確地定位專業特色,是特色專業建設的關鍵環節之一。在專業特色定位時,需要遵循一致性、獨創性、適應性、穩定性、前瞻性和可行性六條原則。需要在對專業建設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充分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專業建設的優勢與劣勢、機遇與挑戰,最終做出科學合理的專業特色定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專業特色建設的質量,促進專業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使高校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始終保持較強的競爭力,才能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能力強、素質高、創新型人才。
[1]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改革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加強“質量工程”本科特色專業建設的指導性意見.教高司函[2008]208號.
[2]江國強.特色專業建設:內涵發展之路[J].教育發展研究,2000(2).
[3]張泮洲,侯立松.淺議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J].教育與職業,2004(1).
[4]宋 毅,蔣達勇.加強特色專業建設,培養適應社會需求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08(13).
[5]李元元.加強特色專業建設,提高培養質量[J].中國高等教育,2008(17):25-27.
[6]李俊龍,林江輝,胡鋒.對高校如何開展特色專業建設的認識和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08(4).
[7]牛國慶,王海娟.對高校特色專業建設的思考[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
[8]侯立松.論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的一般過程[J].遼寧教育研究,2005(12).
[9]郝小禮,王海橋,鄒聲華,等.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地下空間特色的定位與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5).
[10]郝小禮,王海橋,鄒聲華,等.論我校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的辦學特色[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5).
G642.2
A
1674-5884(2012)07-0082-03
2012-04-25
湖南省特色專業建設項目;湖南省教改項目(G21114);湖南科技大學教育教改重點課題G30501)
郝小禮(1973-),男,安徽安慶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空調系統的仿真、優化與節能研究。
(責任編校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