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鹿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國際教育學院,江蘇 蘇州 215104)
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學習質量評價指標結構分析
陸小鹿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國際教育學院,江蘇 蘇州 215104)
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是衡量高等職業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而學生學習質量是檢測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參考“多元智能理論”和斯塔弗爾比姆的CIPP質量評價模式,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經驗,建構了學生學習質量評價指標的結構模型,并對模型中各評價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為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可行性依據。
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學習質量評價;指標結構模型
2003年3月,教育部啟動了“質量工程”,對整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教學體系,以及如何提高在校大學生的質量等4個方面進行全面評估。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對于高職教育而言,教學質量則是衡量高職教育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高職院校應從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長和教師的自我完善等各方面努力使教育教學行為更加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本文試圖從學生學習質量評價的角度,探究高職院校該如何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
學生學習質量是指學生的學習過程、其結果的高低,它包括職業能力、職業素養和職業理想。學生學習質量評價是對學生學業的價值判斷過程。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質量評價通常由理論知識的學習評價、實踐技能的學習質量評價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評價3部分組成。學生學習質量評價的對象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其結果,評價的主體是教師、學生、企業行業等。科學規范的學生學習質量評價既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正確的學習軌道、獲得良好的“結果質量”,又可促進高職院校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通過對學生、教師、企業管理人員的多次調研,結合本院教學質量評價工作實際,筆者歸納了11個能夠影響和評價學生學習質量的相關指標。
(1)學生學習目標的自我定位。學習目標是學生對在校學習期間知識、技能、能力設計規劃的自我要求。
(2)教師的執業能力。教師執業能力是指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職業素養及人文素養。
(3)學伴的層次選擇。學伴是指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生活、交際的伙伴。
(4)教學資源。教學資源包括學校的教學設施、圖書資源、育人環境資源等。
(5)職業理想規劃的踐行。職業理想規劃是指個體在一定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指導下,對自己未來所從事的職業和發展目標作出的想象與設計。
(6)入學前(學生的潛質)。入學前是指學生在進入高等職業教育前所具有的通才知識及潛在的能力。
(7)高職學習(構建過程)。高職學習是指學生進入高等職業教育階段學習的過程,包括學生習得的知識、技能、職業素養及職業理想。
(8)入職后(學習質量的外現)。入職后是指學生在高等職業教育后,進入職業階段處理職業實踐具有的知識、技能、職業素養及職業理想。
(9)職業技能。職業技能即指學生將來就業所需的技術和能力。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職業技能是能否順利就業的前提。
(10)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
(11)職業理想。職業理想是人們在職業上依據社會要求和個人條件,借想象而確立的奮斗目標,即個人渴望達到的職業境界。職業理想具有一定的發展性,個體的職業理想的內容會因時因地因事的不同而變化。
“多元智能理論”提出人具有七種智力能力,強調評價對象具有多元性、差異性、創造性及開發性的特征。斯塔弗爾比姆的CIPP質量評價模式包括四個評價段:背景評價(Context evaluation)、輸入評價(Input evaluation)、過程評價(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評價(Product evaluation)。這四種評價同時為決策的不同方面提供信息,為決策導向型評價模式,顯示了評價的全程性、過程性和反饋性。參考“多元智能理論”和斯塔弗爾比姆的CIPP質量評價模式,通過對上面11個指標的闡釋、比較和分析,筆者建構了學生學習質量評價指標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學生學習質量評價指標結構模型
由圖可知,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各指標是一個4級的多級遞階系統。學生學習質量的高低反映了學生職業技能的高低、職業素養的高低、職業理想的高低,故將其作為最終目標。第二級指標包括學生學習目標的自我定位、教師的執業能力、學伴的層次選擇、教學資源和職業理想規劃的踐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質量,是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核心所在,稱其為核心指標。第三級指標包括學生入學前(學生的潛質)、高職學習(構建過程)和入職后(學習質量的外現),對第二級產生直接影響,進而也影響終級目標,稱其為基礎指標。第四級指標包括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和職業理想3個要素,對第三級產生直接影響,稱其為相關指標。
(一)核心指標
核心指標包括學生學習目標的自我定位、教師的執業能力、學伴的層次選擇、教學資源、職業理想規劃的踐行5個評價指標,對學生學習質量產生最直接的影響。較高的學生自我學習目標定位,顯現學生學習的潛在動力、能力及目標達成的可行性。優秀的教師能夠很好地貫徹職教方針和教學內容,是教學質量的最主要保證。學伴的層次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情緒、動力,與學生學習質量成正關系。教學資源涵蓋了辦學所需的軟硬件條件,教學資源越豐厚,學生學習質量越有保證。職業理想規劃的踐行與否是學生學習質量的成果展現和最終體現。
(二)基礎指標
基礎指標包括學生入學前(學生的潛質)、高職學習(構建過程)、入職后(學習質量的外現)3個指標,對學生學習目標的自我定位、教師的執業能力、學伴的層次選擇、教學資源、職業理想規劃的踐行產生間接影響。學生的潛質是學生學習質量高低的基礎與前提。高職學習(構建過程)是學生學習知識輸入、技能習得以及職業素養和職業理想的培養、內化的環節,高職學習(構建過程)是否扎實有效,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質量。入職后(學習質量的外現)是學生高等職業階段學習質量在社會實踐中的檢驗及體現,是學生高等職業階段學習質量信息的反饋,有助于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監控與改進,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技能性人才。
(三)相關指標
相關指標包括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和職業理想,是學校教學目標定位、學生學習質量目標定位,反映了學校對人才培養規格的認識,反射了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質量期待,是檢驗所培養的學生是否為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試金石。它們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工作定位、教學改革產生直接影響,有助于提高高等職業教學質量和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
通過對學生學習質量評價指標的相關性分析,理清了各指標在學生學習質量評價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高職院校在日常教學管理和質量監控中,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有助于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兩個主體教師、學生認清自身的問題;有助于建立適合學情的課程設置及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提高學生職業動態發展的職業能力;有助于搭建學生“學業、產業、就業、創業”貫通的平臺。應更新教師職業教育理念、培養提高學生自覺主動學習能力,夯實學生職業知識基礎,構建學習型校園和學生終身職業教育平臺,切實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保證高等職業教育的持續發展。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應是學校各部門通力合作,在思想上引導學生、在生活上關心學生,注重入學后的專業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畢業前的就業指導,在理論學習上提供堅實的教學資源,在實踐教學中積極推行“走進工廠,走進企業”,加強與國際學校的合作,促進職業教育國際化,建立國際學分互認機制,創造機會提升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加強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優化職業教育師資隊伍,促進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的正規化等等,從而培養出具有較好職業技能、職業素養、職業理想的符合社會發展動態的高素質的高技能的國際應用性人才。
[1]劉光成,徐 峰.論大學生職業技術能力質量保障體系的建構[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3).
[2]彭秀芳.高等職業教育與國際教育水平接軌若干問題的思考與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6).
[3]曾玉清.國際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及啟迪[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3).
[4]孫元政.德國職業教育的特色及借鑒[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5]時瞳宇.高職學生學習質量評價模式的初步探索與實踐[J].中州大學學報,2004(2).
[6](美)霍華德.加德納.沈致隆譯.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A
1674-5884(2012)07-0146-02
2012-06-01
中國教育學會教育機制研究分會“十二五”科研規劃課題(教機職字[2010]024號)
陸小鹿(1966-),安徽宿州人,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大學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和教師教育研究。
(責任編校 莫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