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德
·實驗研究·
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應激對支氣管哮喘大鼠的影響
孫洪德
目的觀察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應激對支氣管哮喘大鼠哮喘病情的影響。方法通過對哮喘組及實驗組大鼠腹腔注射卵蛋白,并霧化吸入卵蛋白制備支氣管哮喘模型。在霧化吸入卵蛋白后對實驗組進行連續28 d的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應激。此后以無創小動物呼吸功能測量儀檢測大鼠呼吸功能、HE染色觀察肺組織病變、并支氣管灌洗液中細胞數量及分類。結果①與正常組比較,哮喘組呼吸功能降低(P<0.05);與哮喘組比較,哮喘組大鼠呼吸功能進一步降低(P<0.05)。②與正常組比較,哮喘組大鼠支氣管灌洗液中白細胞總數及嗜酸性粒細胞均顯著升高(P<0.05);與哮喘組比較,哮喘組大鼠支氣管灌洗液中白細胞總數及嗜酸性粒細胞均顯著升高(P<0.05)。③與哮喘組大鼠比較,實驗組大鼠支氣管壁上皮細胞較哮喘組排列更加紊亂,部分結構破壞,白細胞浸潤較哮喘組更加顯著,肺泡失去正常形態。結論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應激可以通過加重哮喘病情,臨床工作中應注重對哮喘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避免心理應激。
支氣管哮喘;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應激;影響;大鼠
1.1 實驗動物 SD大鼠30只,雄性,體重160~200 g,購自山東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隨機分為3組:正常組、哮喘組、實驗組,每組10只。除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應激,大鼠自由攝食,恒溫飼養。
1.2 主要試劑 卵蛋白購自美國Sigma公司。
1.3 模型的制備 哮喘組、哮喘伴發抑郁行為組,腹腔注射卵蛋白溶液100 mg,1周后重復注射一次。2周后大鼠接受1%卵蛋白霧化吸入(通過霧化器),每天一次,每次30 min,連續3周。霧化吸入OVA后,大鼠繼續接受28 d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應激刺激,包括禁水24 h,禁食24 h,夾尾3 min,制動2 h,4℃冷水游泳5 min,45℃熱環境5 min,30 V電壓電擊足底電擊120 s,閃光刺激、晝夜顛倒、間斷光照,噪音干擾2 h,單籠飼養、鼠籠傾斜、潮濕墊料等,每種刺激隨機使用。
1.4 指標檢測
1.4.1 呼吸功能測定 通過小動物呼吸功能測量儀,于對大鼠給予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應激后測量各組大鼠的吸氣阻力、呼氣阻力及肺順應性。
1.4.2 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細胞計數及分類 處死動物后,分離左肺并進行灌洗,每次注入生理鹽水3 ml,連續灌洗3次,每次沖洗后將液體吸出。取灌洗液離心,于細胞計數板觀察細胞分類并計數各類白細胞數量。
1.4.3 肺組織病理變化 處死動物后,迅速取新鮮左肺1 cm×1 cm×1 cm大小組織塊,置于中性甲醛固定3 d,常規石蠟包塊并切片,進行HE染色,光鏡下觀察各組大鼠的肺組織改變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差異比較采用q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細胞計數及分類 哮喘組大鼠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細胞總數、嗜酸粒細胞均顯著高于正常組(P<0.05);與哮喘組比較,實驗組大鼠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細胞總數、嗜酸粒細胞均顯著升高(P<0.05)。見表1。
2.2 各組大鼠呼吸功能情況 與對照組比較,哮喘組吸氣阻力、呼氣阻力顯著增加,肺順應性顯著下降,說明哮喘大鼠肺功能較正常大鼠下降。與哮喘組比較,實驗組大鼠吸氣阻力、呼氣阻力進一步增加,但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哮喘組比較,實驗組大鼠肺順應性顯著下降,二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實驗組大鼠肺功能較哮喘組進一步下降,見表2。
表1 各組大鼠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細胞計數及分類比較(±s)

表1 各組大鼠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細胞計數及分類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哮喘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白細胞總數(105/L)嗜酸粒細胞(105/L)10 38.35±7.13 8.08±1.32哮喘組 10 58.90±8.09△ 16.78±2.43△聯合治療組 10 80.07±8.86★ 21.80±2.73正常組★
表2 各組大鼠呼吸功能比較(±s)

表2 各組大鼠呼吸功能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哮喘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吸氣阻力 呼氣阻力 肺順應性正常組10 2.62±0.25 4.29±0.96 0.34±0.05哮喘組 10 4.89±0.53△ 6.89±1.38△ 0.19±0.03△實驗組 10 5.65±0.61 8.09±1.55 0.13±0.01★
2.3 各組大鼠肺部組織改變 HE染色結果顯示,正常組大鼠支氣管管腔壁光滑、壁薄,上皮細胞正常,肺泡結構正常,未見大量白細胞浸潤。哮喘組大鼠支氣管管壁顯著增厚,上皮細胞排列紊亂,間質增生明顯,支氣管周圍大量白細胞浸潤,肺泡失去正常形態。實驗組大鼠支氣管壁上皮細胞較哮喘組排列更加紊亂,部分結構破壞,白細胞浸潤較哮喘組更加顯著,肺泡失去正常形態。見圖1,2,3。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發病率逐年增加[1,2]。患者支氣管及肺泡存在顯著的炎癥反應,肺部大量炎癥細胞浸潤,支氣管壁增生,肺泡正常結構破壞,患者呼吸功能顯著下降,常伴有呼吸困難發生。本實驗哮喘組大鼠肺部炎癥明顯,肺組織結構顯著破壞,呼吸功能下降,說明模型制備成功。
臨床上支氣管哮喘患者病情呈急性發作與慢性遷延反復交替出現,患者往往會反復經歷咳嗽、呼吸困難、治療費用高昂導致經濟壓力、治療失敗導致絕望感等,這些都會對患者產生反復的心理應激[3],而慢性的心理應激往往會影響機體的免疫內分泌等功能從而對疾病產生影響。臨床上有報道稱伴有抑郁的支氣管哮喘患者比不伴有抑郁者病情重[4],而關于哮喘伴發抑郁的原因報道不一,有的認為是哮喘病程中患者反復經歷的心理應激導致抑郁,抑郁再反過來加重哮喘,從而形成惡性循環;而有人認為伴發抑郁與上述心理應激無關。
為探索慢性心理應激對支氣管哮喘的影響,我們對部分支氣管大鼠予以了多種輕度慢性不可預見性應激,并檢測了經過應激后大鼠哮喘病情的改變。結果顯示,與哮喘組比較,實驗組大鼠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細胞總數、嗜酸粒細胞均顯著升高,說明經歷應激后大鼠肺部炎癥加重。肺功能檢測顯示,與哮喘組比較,實驗組大鼠肺順應性顯著下降,表明實驗組大鼠肺功能較哮喘組進一步下降。同時肺組織HE染色顯示哮喘組大鼠支氣管管壁顯著增厚,上皮細胞排列紊亂,間質增生明顯,支氣管周圍大量白細胞浸潤,肺泡失去正常形態。實驗組大鼠支氣管壁上皮細胞較哮喘組排列更加紊亂,部分結構破壞,白細胞浸潤較哮喘組更加顯著,肺泡失去正常形態,說明經歷慢性應激的哮喘大鼠肺組織破壞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慢性心理應激可以加重哮喘大鼠的病情。故臨床上為避免哮喘患者治療失敗、呼吸困難等心理應激導致的心理應激對哮喘病情的影響,治療過程中,及時的做心理疏導、排除心理應激對患者的康復中有重要意義。
[1]韓巧紅.重癥哮喘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中國實用醫藥,2012,7(3):230-231.
[2]李瓊,王淑華,馮吉芳.哮喘清合劑聯合小劑量西藥防治小兒支氣管哮喘發作的臨床研究.中國實用醫藥,2011,6(32):10-11.
[3]杜娟.支氣管哮喘患者的心理狀態分析及護理.內蒙古中醫藥,2012,31(1):148-149.
[4]杜淑珍,常曉悅.支氣管哮喘控制程度與抑郁相關性研究.中華哮喘雜志,2011,5(6):27-29.
262608山東省臨朐縣九山中心衛生院

圖1 正常組

圖2 哮喘組

圖3 實驗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