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霞 陳凌云
探討水療療法對降低痙攣型腦癱患兒肌張力的護理
張素霞 陳凌云
目的回顧分析水療療法對降低痙攣型腦癱患兒肌張力的護理觀察。方法我科對60例痙攣型腦癱患兒分常規康復加水療組30例(觀察組)與常規康復訓練30例(對照組),對治療前和治療3個療程后的肌張力及關節活動度開展評定,并做好護理觀察記錄。結果水療療法能有效改善痙攣型腦癱患兒的肌張力,改善患兒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的協調性,縮短康復療程,提高康復療效。
水療;腦癱;肌張力;護理
小兒腦癱是指出生前至新生兒期間各種原因導致的非進行性損傷所引起的以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與姿勢異常為主的綜合征,其中以痙攣型腦癱為多,其中肌張力增高是痙攣型腦癱患兒的主要表現特征。我院采用水療配合藥物、按摩、功訓、理療等康復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科把201 1年1~12月收住入院的痙攣型腦癱患兒60例作為研究對象,診斷與分型均符合全國小兒腦癱座談會制定的標準[1]。觀察組患兒30例,42 d至1歲,男18例,女12例,全部采用日常康復治療和水療相結合的方法;對照組患兒30例,1個月至1歲,男17例,女13例,全部采用常規康復治療。兩位患兒病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在為患兒做水療之前給家長做好解釋工作,讓其知道做水療的目的、作用以及如何配合,并讓家長了解到水療是經濟實用,促進康復的一種物理方法。
1.2.2 水療 ①護理人員在為患兒做水療之前做好準備工作,關閉門窗,室溫保持在26~28℃,接通電源,確認各功能單元正常,水溫調控在39~41℃,水位必須超過渦流、沖浪噴嘴,水深在55~65 cm。②護理人員在水療前要確認患兒排空大小便,檢查身體是否有破潰、傳染性皮膚病等,檢查游泳圈是否漏氣,確保安全。③水療開始前必須先打開沖氣氣泡、渦流、沖浪功能鍵開關,將強度旋之最小。把進食半小時后的患兒放入水療缸中,待1~3 min后依據患兒的情況調節各功能鍵至治療需要為止。第一次做水療的時間不宜過長,讓患兒有個適宜過程,一般10~20 min。以后根據患兒情況,時間控制在20~30 min為宜,1次/d,10 d為一療程,共5~6個療程。④水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兒及水療機的運轉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確保患兒安全。
于治療前和5~6個療程后采用改良Ashworth評分法[2],評定患兒的肌張力,并進行主要關節活動度的測量。顯效:改良Ashworth評分減少Ⅱ級以上,且主要關節活動度提高20°以上;有效:改良Ashworth評分減少Ⅰ級以上,且主要關節活動度提高10°以上;無效:患兒病情無明顯改善。效果見表1,2組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水療是利用水的浮力、機械壓力、溫度變化刺激機體,可使患兒骨骼肌松弛,緩解全身痙攣,降低肌張力,改善關節活動度,改善平衡能力和協調性等功能。同時患兒在水中能較容易的完成各種正常姿勢和動作,幫助其樹立信心,改善情緒,有利于小兒個性的發展。
本文通過對60例痙攣型腦癱患兒肌張力的觀察,我科把水療加康復治療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水療后做功能訓練、按摩等,能夠有效地減輕疼痛,緩解痙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降低患兒肌張力,改善關節活動度,患兒的平衡能力提高,身體協調性好轉。縮短了康復療程增強了患兒生活能力,減輕了家庭負擔。尤其是1~12月這個階段,小兒大腦不斷的成熟和分化,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這個時期采用水療加康復治療對阻止異常姿勢和異常肌張力的發展效果更為顯著[3]。
[1]林慶.全國小兒腦性癱瘓座談會紀要.中華兒科雜志,2007,27(3):162-164.
[2]劉雅麗,高偉.痙攣的評定.國外醫學,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冊,2003,3(2):60-62.
[3]余南.水療與中藥熏蒸療法對痙攣型腦癱患兒降低肌張力的作用. 吉林醫學,2009,30(19):2321-2322.
467000河南省平頂山市婦幼保健院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肌張力療效比較
組別 例數 顯效 有效 無效觀察組30 7 19 4 30 11 18 1對照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