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平 傅華平
老年腦卒中患者臨床護理研究
高志平 傅華平
目的探討老年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措施,觀察其臨床療效,評價其應用價值。方法對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76例急性心梗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38例)和觀察組(3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康復護理,對兩組患者的恢復及預后情況進行比較。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2.1%和71.1%,治療組好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老年腦卒中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康復護理,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恢復情況,同時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體運動能力,具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老年腦卒中;康復護理;臨床療效
腦卒中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腦部疾病,其發病急促,病情嚴重,因此對其進行及時的治療和積極的護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是對76例老年腦卒中患者采用康復護理方法進行治療,觀察其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主要為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治療的76例老年腦卒中患者,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1],所有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n=38)和對照組(n=38),觀察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47~71歲,平均年齡58.3歲;對照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46~73歲,平均年齡57.8歲。經比較,兩組患者在年齡及性別方面基本一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所有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囑咐患者臥床休息,避免大范圍的活動,可以根據身體狀況選擇較為簡單的體育活動,增加身體的抵抗力,給予患者改善血液循環、保護腦組織、改善腦水腫等治療。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進行康復護理,主要是將作業和運動療法相結合的一種綜合護理方法[2]。①運動療法[2]:主要是包括患者在床上肢體的擺放,對患者的肢體關節進行被動的活動(肩胛骨的活動),誘導患者的隨意運動(采用Rood技術叩擊、拍打等促進活動的方法),對患者的床頭進行抬高訓練,對患者進行床邊坐位的平衡訓練及坐位到站位的平衡訓練等。②作業療法[2]:只要是根據患者的恢復狀況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訓練(梳洗,飲食,穿衣等)和手工操作方面的訓練等。③心理護理:對于老年腦卒中患者,其主要心理問題表現有抑郁、心煩氣躁等,應該針對性的對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使其向著樂觀、積極的方向發展。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療效比較,治療組中,顯效有11例,有效15例,沒有變化有9例,發生惡化的患者有3例,其有效率為92.1%;對照組中,顯效有6例,有效13例,沒有變化有8例,發生惡化的患者有11例患者,其有效率為71.1%,對兩組間療效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療效好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1。

表2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療效比較
急性腦卒中主要發生于50到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其發生主要是因為腦中血流梗阻,常常伴有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3]。患者主要的病理表現有腦缺血、缺氧、水腫及壞死等,臨床上,患者主要頭暈、惡心、嘔吐及認知功能障礙等,其發病較急,病情嚴重[3],因此對其進行早期治療和護理對于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
隨著康復醫學的發展,康復護理訓練也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進行合適的康復護理訓練對于老年腦卒中患者具有積極的改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體的運動能力,其主要的機制是因為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重塑能力,而其功能重塑主要是通過休眠突出重新活化和側枝的發芽而產生的,神經系統受損后能夠恢復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可以進行功能重塑,而提高患者功能恢復是康復訓練的主要作用之一[3]。
本次研究主要對于76例老年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訓練護理,其結果表明,進行康復護理的患者其治療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和肢體活動能力均高于對照組患,可以認為康復護理訓練對于老年腦卒中患者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1]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
[2]朱劍平.康復訓練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現代醫藥衛生,2008,24(20):3133-3134.
[3]梁桂茹.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早期肢體康復護理.中國醫藥導報,2010,7(11):95-96.
450052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心內二科(高志平),急診科(傅華平)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進行統計學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