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杰 蔣國英 余苗苗 金輝
TCT與高危型HPVDNA感染在女性宮頸病變中的相關性調查
周麗杰 蔣國英 余苗苗 金輝
目的評價兩種檢驗方法在女性宮頸病變中存在的相關性,并進行分析驗證,為臨床的預防和確診提供依據。方法收集2012年1月3日至2012年5月30日來我院就醫的同時檢測TCT和HR-HPV的患者700例,二者的檢測采用美國ThinPrep、Cervista檢測技術。結果根據TCT新柏式TBS分級系統報告方案將其劃分為未見上皮內病變或惡性病變(NILM)、意義不明的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增生(ASCUS)、非典型鱗狀細胞不排除高度鱗狀上皮細胞增生(ASCH)、鱗狀上皮細胞低度病變(LSIL)、鱗狀上皮細胞高度病變(HSIL)、宮頸鱗癌(SCC)將其分為六組,各組間與高危型HPVDNA的關系:601人NILM中有18例高危型HPVDNA陽性、陽性率3%,60人ASCUS中有13例陽性、陽性率21%,10人ASCH中有4例陽性、陽性率40%,17人LSIL有14例陽性、陽性率82%,11人HSIL有10例陽性,陽性率90%,1人SCC中有1例高危HPVDNA陽性,陽性率100%。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法進行各組間比較,NILM組高危型HPVDNA陽性率低于其他組,而ASCUS組的陽性率又低于LSIL、HSIL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兩者比對;宮頸病變與高危型HPVDNA感染高度相關。但高危型HPVDNA檢測結果為陽性并不等同于宮頸癌或癌前病變,僅提示患病風險較高,可根據醫生指導進行隨訪或進行早期治療,杜絕宮頸癌的發生。
TCT(液基薄層細胞學);HPV(人乳頭瘤病毒)宮頸病變;HR-HPV(高危型HPV)
婦女生殖道HPV感染是一類常見疾病,據美國CDC報道,在美國至少有80%的婦女到50歲時有過一次HPV感染史[1]。大部分婦女在感染HPV之后4~10個月內可將其清除,然而大約有25%的婦女在感染了HR-HPV后仍不能清除[2],而持續陽性者是導致宮頸癌的元兇。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中最常見而又最具危害性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宮頸癌形勢嚴峻,每年新發病例約占全世界28.8%[3],且存在地區差異,目前我們遼河油田地區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診治手段已達國內先進水平,巴氏涂片法早已淘汰。本課題旨在把引進美國新柏式TCT、高危HPVDNA檢測方法進行分析對比,評價其在本地區宮頸疾病篩查中二者的相關性及臨床預防治療價值。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1月3日至2012年5月30日來我院就醫的患者,醫生根據病情的需要對她們同時檢測TCT、高危HPVDNA,統計檢驗申請報告,患者均具有性生活史,年齡在19~62歲之間,中位年齡39歲。
1.2 美國產ThinPrep2000系統,超速離心機 高危型HPVDNA檢測儀。
1.3 TCT采用美國新柏氏公司提供的TCT技術取材制片。由細胞學主管檢驗師以上醫生閱片,再按TBS分級系統作出診斷報告。根據細胞學檢驗結果分為未見上皮內病變或惡性病變(NILM)意義不明的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增生(ASCUS)、非典型鱗狀細胞不排除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ASCH)、鱗狀上皮細胞低度病變(LSIL)、鱗狀上皮細胞高度病變(HSIL)、宮頸鱗癌(SCC)將其分為六組,與高危型HPVDNA陽性結果比對。達到預防治療目的。
1.4 高危型HPVDNA采用美國Cervista檢測技術,可快速準確地檢測出國際癌癥研究署確定的14種高危型HPVDNA,其結果能有效預測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風險度。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的分布進行描述分析,各組間陽性率比較采用χ2進行顯著性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分析,年齡采用中位數表示。
2.1 TCT檢測結果 700名患者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結果601人為NILM,60人為ASCUS,10人為 ASCH,17人為LSIL,HSIL為11人,SCC為1人。
2.2 高危HPVDNA檢測結果 在700名患者中有60人高危HPVDNA陽性,其中NILM組有18人高危HPVDNA陽性,ASCUS組有13人高危HPVDNA陽性,ASCH組有4人高危HPVDNA陽性,LSIL組有14人高危HPVDNA陽性,HSIL組有10人高危HPVDNA陽性,SCC組有1人高危HPVDNA陽性。其總陽性率為8.5%(60/700),NILM組的陽性率為3%(18/590),ASCUS組的陽性率為21%(13/60),ASCH組的陽性率為40%(4/10),LSIL組陽性率為82%(14/17),HSIL組陽性率為90%(10/11),SCC組陽性率為100%(1/1),NILM組陽性率明顯低于其他組,與其他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3.3,P <0.01),ASCUS組與 LSIL、HSIL、SCC 組比較,P<0.01差異仍有統計學意義,比較結果見表1。
2.3 TCT異常者與高危型HPVDNA感染比較,99人TCT異常者,高危型HPV(-)者57%,追中患者進一步檢查,婦科醫生根據TCT回報為LSIL、HSIL級別的,均取病理活檢,17例LSIL患者有4例為慢性炎癥,這4例中有3例高危型HPVDNA(-),1例HSIL高危型HPVDNA(+)者病理回報為原位癌變,因此兩種檢測方法有其局限性,適用于臨床篩查,最終的確診結果應以宮頸病理活檢為標準。
TCT檢測分組與高危HPVDNA檢測陽性率的相關性如表1。
目前國際癌癥署確定的14種高危型HPVDNA(16、18、31、33、35、39、43、45、51、52、56、58、59、66、)它的持續感染是引發子宮頸癌的主要病因,高危型HPVDNA檢測是對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的最重要方法之一,我院引進美國新柏式檢測技術可同時檢測高危型HPVDNA和TCT,這是國內外公認的檢查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最佳組合,其結果能有效預測病變的風險度,婦女從HPV的最初感染到宮頸癌的發生一般需要5~10年,在此期間只要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就可完全預防宮頸癌的發生。但在TCT的LSIL和HSIL期,且高危型HPVDNA陽性者,建議取病理活檢,以防漏診。

表1 高危HPVDNA檢測結果
該項研究共收集門診700名患者的標本利用新柏式檢測技術進行分析,發現高危型HPVDNA的感染率為8.5%,本結果與石菊芳、吳瑞芳、劉植華等報道的深圳婦女的感染率略低[4],TCT的檢測結果是有 99人為異常,其異常比率為14.1%,與周慶芝、烏蘭娜、王倩等報道的深圳婦女TCT的異常率略低[5],這說明遼河油田職工家屬的醫療保健意識強,同時也與每年一次的全面健康體檢是分不開的,
依據細胞學檢查結果,根據受檢者婦女14種高危型HPVDNA的感染狀況,發現NILM組的高危型HPVDNA的感染率低于其他宮頸細胞異常組,這表明高危型HPVDNA的感染與宮頸病變是密切相關的,對不同級別的宮頸病變組的研究統計,發現隨著病況的加重,其高危型HPVDNA的感染率呈逐漸上升趨勢據報道,國外以HPV16、18型為主,分別占40%、10%左右;我國以 HPV16、58型為主,分別占31.9%,7.6%,HPV18感染率僅為1.0%,明顯低于國外,而我們統計的病毒類型也主要以16、58為主,與國內外宮頸癌的發病狀況及趨勢的報道相類似[6]。
[1]李丕宇,葛華.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診斷方法的研究進展.內蒙古醫學雜志,2009,41(3):336-340.
[2]肖克林,王輝林,麥光興,等.多重實時PCR檢測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1,6,34,6:534-537.
[3]王春曉,佟林林,孫淑娥.宮頸癌流行病學調查和篩查研究進展 .Journal of Qiqihar Medieal College,2007,28(7):826-830.
[4]石菊芳,吳瑞芳,劉植華,等.深圳婦女乳頭瘤病毒的型別分布.中國醫學科學院情報,2006,28:832-836.
[5]周慶芝,烏蘭娜,王倩,等.深圳女性人群生殖道HPV感染與宮頸病變相關性,中國腫瘤,2008,17:173-175.
[6]趙玲.國內外宮頸癌的發病狀況及趨勢.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3,8:509.
124010 盤錦,遼河油田第二職工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