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英
畸胎瘤的CT診斷分析
陳麗英
目的分析CT用于不同部位畸胎瘤診斷的可行性。方法選取60例經CT掃描確診為畸胎瘤患者,其中CT初步考慮為良性畸胎瘤患者為51例、惡性畸胎瘤患者為9例;跟蹤患者術后病理情況,觀察CT診斷結果和患者術后病理診斷的符合率。結果60例患者術后病理證實為畸胎瘤者57例,其中良性畸胎瘤52例,惡性畸胎瘤5例;CT對畸胎瘤的診斷準確率約為95%(57/60),且對畸胎瘤的良、惡性判斷較準確。結論CT對于畸胎瘤具有高診斷率的優點,對畸胎瘤性質的判斷準確性較高,將其應用于臨床工作中畸胎瘤的診斷工作是可行的。
畸胎瘤;CT影像檢查
畸胎瘤是由種質細胞或胚胎干細胞衍生而來的瘤性組織,排列結構錯亂,往往含有外、中、內三個胚層的多種組織成分,組織結構中多含有骨骼、毛發、牙齒、脂肪等。生長部位多見于骶尾部,縱隔、腹膜后、性腺,好發于新生兒和嬰兒,且女性多于男性;常見的畸胎瘤種類有卵巢畸胎瘤、睪丸畸胎瘤、腰骶部畸胎瘤、縱膈畸胎瘤等。畸胎瘤在臨床的發病率較高,它起源于潛在多功能的原始胚細胞,臨床中以良性畸胎瘤居多,但惡性傾向隨年齡增長而呈上升趨勢,因此,及時的檢出并積極治療,可以降低惡性畸胎瘤的發病率。
1.1 一般資料 60例研究對象均是經過CT掃描檢查確診為畸胎瘤的病例,女46例,男14例,年齡范圍在18~39歲;其中,CT確診骶尾部畸胎瘤為10例、卵巢畸胎瘤為32例、睪丸畸胎瘤為14例、縱膈畸胎瘤為4例;CT初步考慮良性畸胎瘤為51例,惡性畸胎瘤為9例,CT檢出60例畸胎瘤的大小范圍約在1~15 cm。
1.2 方法 ①60例患者均選用GE Hi Speed NX/I雙排螺旋CT機進行掃描檢查獲取CT診斷圖像。②腰骶部及盆腔CT56例,其中增強掃描者為46例,僅行平掃掃描者為10例;行平掃掃描患者檢查前4 h禁食,并于檢查前6~10 h分次口服1% ~2%的含碘對比劑水溶液1000~1500 ml,使小腸和結腸充盈;患者檢查前還要大量飲水,產生尿液用以保持膀胱充盈;女性已婚患者陰道內放置陰道塞;患者選用仰臥位,身體被放置于床面中間,雙臂上舉抱頭,CT機對患者行橫斷面連續掃描。對于盆腔增強掃描患者,檢查前4 h禁食,仰臥位,躺在檢查床中央,雙臂抱頭;采用壓力注射器靜脈內團注或加壓快速手推團注的方式,靜脈注入含碘對比劑,注射速率為2~3 ml/s,注射約70 ml左右后開始連續橫斷面掃描。③胸部CT共4例,均做增強掃描;患者CT掃描前去除頸部、胸部飾物及其他金屬物品,還需要提前練習呼吸和屏氣動作要領,并且于檢查前4 h禁食。采用仰臥位,身體置于床面中間,兩臂上舉抱頭,壓力注射器靜脈團注或快速手推加壓團注靜脈注入含碘對比劑,注射速率一般為3.0~4.0 ml/s,含碘對比劑注射約70 ml左右即開始行橫斷面連續掃描。④臨床追蹤這60例患者術后病理診斷,將病理結果和CT檢查結果對比分析。
術前CT檢查診斷為畸胎瘤者為60例,考慮良性者為51例,惡性者為9例;60例患者術后病理確診為畸胎瘤者57例,其中良性畸胎瘤52例,惡性畸胎瘤5例(有三例患者誤診,術前CT診斷為畸胎瘤,術后經病理證實為卵巢囊腫)。將倆者的結果進行比對分析,CT對畸胎瘤的診斷準確率約為95%(57/60),誤差率為0.05%(3/60);另外,CT對畸胎瘤的良、惡性判斷較準確。為了便于讀者理解對比,現將這60例患者的病理結果、CT檢查結果見表1。

表1
通過對上述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后可知CT對畸胎瘤的診斷率很高,同時對于畸胎瘤的良、惡性質也可以做出較準確的判斷,完全可以應用于畸胎瘤臨床診斷工作,將它和彩色多普勒檢查結合,對提高畸胎瘤術前診斷率是有效的。其用于畸胎瘤的無創性診斷具有可行性。
畸胎瘤在臨床的發病率較高,及時檢出并積極治療可以降低惡性畸胎瘤的發病率。起始,用于畸胎瘤的篩查的影像學檢查首選方法是超聲波檢查,比如彩色多普勒;僅僅依靠這一種無創檢查在術前確診畸胎瘤,誤診的幾率較大,臨床大夫經過多年的摸索,發現CT檢查對畸胎瘤的檢出率及定性診斷率很高,也可作為畸胎瘤影像學檢查首選檢查方法。
CT和核磁、放射線、超聲檢查一樣,均屬于影像學檢查。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X線管發出的X線束在所選層面從多個方向進行掃描,探測器接收、測定透過的X線量,經模/數轉換器轉換成數字,轉入計算機儲存和計算,得到該層面各單位容積的X線吸收值,經數/模轉換器在陰極射線管影屏上轉成CT圖像。臨床上將此圖像再攝于膠片上,因此,CT圖像是計算機計算出的圖像[1]。CT具備檢查方便、迅速而安全、無創傷、無痛苦、解剖關系明確等優點,隨著醫學工程技術的發展,CT儀器的分辨率越來越高,圖像也更加清晰,可直接顯示X線照片等影像檢查無法顯示的器官和病變[2]。它的具體檢查方法分為平掃掃描、增強掃描、造影掃描三種,患者常用體位為仰臥位。
畸胎瘤典型的CT圖像表現為:①密度不均的囊性包塊,病灶可為單側,亦可是雙側性。②囊壁的厚薄不均勻,邊緣光滑齊整。③包塊內含脂肪密度影和發育不全的骨骼及牙齒,也可以見到自囊壁向包塊內突起的實質性結節影。若包塊內同時含有脂肪和液體,則可見到上脂肪下液體的液-脂界面,并可隨患者的體位變動而改變位置。④如若為皮樣囊腫時,CT僅表現為含液體的囊性占位病灶,但是囊壁可發現蛋殼樣鈣化灶。⑤當惡性畸胎瘤侵犯了鄰近的組織,CT圖像則表現為腫瘤邊界與周圍器官的脂肪層消失;若腫瘤侵及膀胱、盆腔肌肉或腸管,CT圖像則表現為腫塊與他們之間的邊界不清晰。為了便于讀者理解CT圖像,見圖1,2。
我們這次的研究分析也證明了CT診斷畸胎瘤具有相當高的診斷率,而且結合病灶的內部CT圖像成像特點及其和周邊正常組織的分界,還可以對畸胎瘤的性質作出較準確的判斷;因此,CT檢查應用于畸胎瘤的診斷工作是可行的[3]。對于疑似畸胎瘤的患者,我們采用彩色多普勒、CT倆者相結合的方式,可以提高良、惡性畸胎瘤術前無創檢查檢出率及診斷率。

圖1 卵巢畸胎瘤CT圖像1例
[1]強金偉.卵巢畸胎瘤的 CT診斷.臨床放射學雜志,2003,22(5):401.
[2]諶鴻鈴.盆腔腫塊182例臨床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6):2207.
[3]裴敏.卵巢囊性成熟畸胎瘤34例CT診斷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07):1690-1690.
450000 鄭州,河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影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