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杰
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在骨科手法復位中的麻醉處理
付玉杰
目的探討和分析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在骨科手法復位中的麻醉處理中的臨床療效,總結其臨床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具有完整臨床資料的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來我院骨科就診的手法復位患者4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患者有20例,對照組給予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進行麻醉處理,觀察組給予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進行處理。觀察和比較兩組不同的麻醉方法對骨科手法復位的臨床效果。結果經觀察和比較,對照組患者呼吸恢復時間為(6.78±0.78)min,意識恢復時間為(8.78±0.25)min。觀察組患者呼吸恢復時間為(5.12±0.23)min,意識恢復時間為(6.35±0.33)min。觀察組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在骨科手法復位中麻醉效果較好,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值得臨床借鑒和推廣。
瑞芬太尼;丙泊酚;骨科手法復位;麻醉效果
骨科手法復位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手術方法[1],治療時一般采用局部麻醉甚至不用麻醉,但患者常疼痛難忍[2]。在暴力的作用下進行復位常會造成關節的撕脫或骨折[3]。由于骨科手術時間一般比較長,對患者造成的較大創傷如拔插管等刺激常會造成全身炎癥反應,導致術后感染或切口愈合不良[4]。瑞芬太尼是一種新型的短效阿片類受體的激動劑,藥效強,起效迅速,麻醉效果消失快,是比較理想的阿片類強效鎮痛藥,對肝腎功能無損害[5]。丙泊酚起效迅速、作用時間短,蘇醒快,并發癥少。比較適合于骨科等短小手術的麻醉[6]。臨床上還常用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進行麻醉處理。為討和分析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在骨科手法復位中的麻醉處理中的臨床療效,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具有完整臨床資料的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來我院骨科就診的手法復位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進行麻醉處理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來我院骨科就診的手法復位患者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42~65歲,平均年齡52歲。體重46~78 kg,平均體重58 kg。其中,尺橈骨雙骨折患者有8例,肩關節脫位患者有8例,肱骨髁骨折患者有10例,橈骨骨折患者有10例,踝關節脫位患者患有4例,均為閉合性骨折損傷。全部患者心肺基本正常,無嚴重的肝腎疾病以及貧血和低蛋白血癥患者。所有患者術前均未使用過鎮靜劑,無藥物過敏史。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患者有20例。20例對照組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齡42~64歲,平均年齡51歲。體重46~77 kg,平均體重57 kg。其中,尺橈骨雙骨折患者有4例,肩關節脫位患者有4例,肱骨髁骨折患者有5例,橈骨骨折患者有5例,踝關節脫位患者患有2例。20例觀察組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齡42~65歲,平均年齡53歲。體重48~78 kg,平均體重59 kg。其中,尺橈骨雙骨折患者有4例,肩關節脫位患者有4例,肱骨髁骨折患者有5例,橈骨骨折患者有5例,踝關節脫位患者患有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重、疾病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骨科手法復位進行治療,術前均給予常規的阿托品0.5 mg和魯米那鈉0.1 mg。對照組患者采用丙泊酚持續給藥,誘導時靜脈給予1 g/kg的芬太尼,然后以0.5 g/(kg·min)的芬太尼持續輸注到手術結束。觀察組患者采用丙泊酚持續給藥,誘導時靜脈給予1 g/kg的瑞芬太尼,然后以0.5 g/(kg·min)的瑞芬太尼持續輸注到手術結束。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術中的麻醉效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呼吸恢復時間以及意識恢復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對統計學數據錄入SPSS 12.0進行統計數據,并對統計數據進行t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經觀察和比較,對照組患者呼吸恢復時間為(6.78±0.78)min,意識恢復時間為(8.78±0.25)min。觀察組患者呼吸恢復時間為(5.12±0.23)min,意識恢復時間為(6.35±0.33)min。觀察組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術后的恢復情況表(±s)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術后的恢復情況表(±s)
組別 呼吸恢復時間(min) 意識恢復時間(min)對照組5.12±0.23 6.35±0.33 6.78±0.78 8.78±0.25觀察組
骨折及關節脫位是臨床上骨科常見的多發性疾病,常用的治療方法是手法復位進行治療,在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進行局部麻醉。但往往會導致患者承受較大的疼痛影響了手術的進行。疼痛會導致患者出現恐懼緊張焦慮等不利行為,易出現氣胸等并發癥[7]。
瑞芬太尼藥效強,起效迅速,麻醉作用消失快。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用于全靜脈麻醉,能有效地控制麻醉誘導和手術過程中血壓和心率的上升可以減少丙泊酚的用量,并且并發癥少具有較好的安全性。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在骨科手法復位中麻醉效果較好,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值得臨床借鑒和推廣。
[1]鄒魯.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或氯胺酮行小兒骨科麻醉的比較.常州實用醫學,2009,4(25):235-237.
[2]王麗君.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全靜脈麻醉在骨科手術中的臨床研究.中國現代醫生,2011,10(49):117-119.
450000河南省鄭州市上街區人民醫院麻醉科
[3]劉會全.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全麻在骨科手術中應用觀察.中外醫學研究,2011,31(9):25-26.
[4]楊再安.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用于骨科內固定取出術的臨床觀察.中外健康文摘,2008,8(5):1203-1204.
[5]鄭春暉.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對骨科手術患者炎性細胞因子的影響.中國現代醫生,2011,33(48):55-56.
[6]潘宏健.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全靜脈麻醉在骨科手術中的應用.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2:140-141.
[7]王東風.微量泵泵入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用于骨科手法復位的麻醉應用.包頭醫學,2009,4(33):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