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俐
(南通體臣衛生學校 江蘇 南通226007)
論高職護理專業跨學科型師資培養*
袁俐
(南通體臣衛生學校 江蘇 南通226007)
師資隊伍素質是關乎高職教育質量的關鍵。本文在剖析跨學科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一支集跨學科理論、技能于一體的綜合型師資隊伍的師資培養方案,旨在為高職護理人才培養提供優質師資保證。
高職護理專業;跨學科;師資培養;師資隊伍建設
跨學科是指由不同學科互相滲透、彼此結合而產生的新學科。20世紀后半期,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科之間相互交叉、滲透的特征加強,出現了跨學科的趨勢。
1970年9月7日,一個以“跨學科”為主題的國際學術討論會在法國尼斯大學召開,該會對跨學科研究、跨學科教育問題作了系統、全面的探討,會后出版了文集《跨學科學——大學中的教學和研究問題》,標志著對跨學科的研究正式確立。跨學科教學符合“知識傳授、知識創新、知識物化為一體”的現代高職教育的職能觀,符合以綜合素質與創新意識相統一為核心的現代高職教育人才觀的時代要求。同時,跨學科課程的開設擴大了學生的知識覆蓋面,為學科之間的相互借鑒、相互交叉提供了便利,不僅可培養學生完善的人格、復合的知識結構,而且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創造、創新與創業的資本。因此,跨學科教育已經成為21世紀教育改革一個眾望所歸的潮流。
高職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類型,既有別于“學科研究型”的高等教育,也有別于“能力本位型”的中職教育,兼有高等性、職業性與社會性等綜合化特性。高職院校的專業是根據勞動力市場對從事各種社會職業專門人才的需求而設置的,培養的是具有綜合素質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不僅如此,隨著社會對新技術人才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他們所從事的專業相關知識的綜合性也越來越強。
跨學科教學通過不同學科知識與知識、知識與技能的縱橫、交叉融合,通過各科知識中專業技能的滲透作用,賦予松散、獨立課程以更多的專業方向,在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同時,也改變了以往高職教育中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段式學科型課程設置模式,增添了課程設置的職業導向性。因此,跨學科教學以其特有的知識綜合性和可拓展性,架起了高職教育與綜合型高技能人才培養之間的橋梁。隨著高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跨學科教學已逐漸成為高職教育改革的關鍵,目前已有許多高職院校參與了跨學科教學研究。我校根據高職護理專業的特點,已經開展了包括《康復體育》、《護患糾紛與法》、《實用醫護寫作》、《免疫、病原生物與傳染病護理》、《護理藥物學實訓教程 (案例式)》、《護理物理學》、《醫護英語實訓教程》等跨學科教學。通過跨學科教學,加強了基礎、專業、技能之間的對接,為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提供了良好的認知平臺。隨著大學科觀念的形成以及跨學科課程的開設,跨學科復合型師資隊伍的建設也已成為高職院校的共識。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大計”。跨學科教學的關鍵是跨學科師資隊伍的建設。目前跨學科教學主要形式是不同學科教師的協同教學或互助教學,如密歇根大學的跨學科協同教學模式,即由來自多個學科的教師組成教學團隊,共同設計、同堂講授跨學科課程,同一團隊的教師在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方法運用、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策略運用等多個方面互相支持、取長補短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使教學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課程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但跨學科協同教學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存在許多問題,包括管理體制及部門協調困難、師資組合困難、教學場地選擇困難、教學時間安排困難、學時及學分分配困難、教學責任歸屬困難等。而且,跨學科教學主要通過講座形式由多位教師協同完成,很難作為正規課堂教學予以規范化。此外,高職跨學科教育更受到學生學習時間的有限性、學習能力的有限性以及教師資源有限性等制約。
當前,職業教育師資隊伍仍然存在整體素質偏低,生產實習指導教師數量不足、技能不高等問題,難以滿足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的需求。所以,建設一支集跨學科理論、技能于一體的復合型師資隊伍對于高職跨學科教育的發展顯得尤其重要。
我國跨學科研究學者金吾倫認為,人類不可奢望存在大一統的理論來全面科學地說明世界萬物,甚至對于某一具體的現象、過程等也不太可能存在全能的理論。
因此,高職護理專業跨學科師資建設的目的并不是形成一支通科教師隊伍,也不是盲目追求教師什么都學、什么都懂、什么都會,跨學科師資隊伍的形成起始于跨學科課程開發,實踐于跨學科教學過程,發展于跨學科學習,是基于“需要、必要、可行、實用”基礎上的教師能力的縱向升華,是在以護理能力為本位基礎上對文化基礎課程與相關護理專業課程進行知識技能拓展的一種跨學科整合過程。比如,《康復體育》課程的開發,賦予了體育康復應用的價值,《免疫、病原生物與傳染病護理》、《護患糾紛與法》等課程的開發體現出相關聯課程間的知識與技能的整合等。由此可見,高職護理專業跨學科教學并非純粹的課程組合教學,也不是課程間的泛泛綜合,而是對護理能力項目的一種分層整合。同時,并非所有的課程都可以形成跨學科整合課程,跨學科教學還應包括跨學科內容和跨學科實踐等相關專業知識的拓展教學等。因此,跨學科師資隊伍建設除了針對特定的跨學科整合課程外,還必須具備多元化和前瞻性等特點,為課程教學與臨床應用以及學生綜合護理能力的培養創造良好的師資教學平臺,真正形成一支高素質、高技能的跨學科師資隊伍。
跨學科師資隊伍建設將圍繞教師跨學科教育意識養成以及跨學科能力形成兩個方面進行。
教師跨學科教育意識的養成 教育意識是指教育者基于教學對象的發展要求以及社會對教師職業素養和責任的規定在教育實踐中所形成的認識,是主動將外在職業要求與自身結合起來產生的主體體驗,是對職業的認識、認同并付諸行為實踐的過程,因此,跨學科教育意識的養成是培養高素質跨學科型師資的前提和基礎。高職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因此,無論文化基礎課程還是專業課程教學,均應體現出課程內容的職業應用價值。就業導向性是文化、基礎、專業的連接紐帶,也是理論與實踐的銜接紐帶。教師跨學科教育意識的養成應在強化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強化跨學科教育必要性認識,并在參與跨學科課程開發、跨學科教學實踐等活動中使跨學科教學內化為教師自身的興趣和需要,從而形成教師自覺有效的跨學科教學行為。
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的形成 跨學科教學既可以實現課程的設計和建設、課程的內容和擴展、課時的安排、課程的考核和監督、教材的編寫和深化、教師隊伍建設及物力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同時又可以有效形成理論與實踐師資、院校師資以及人文與專業課師資的三大組合。跨學科教學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專業課與非專業課教師共同備課、相互聽課、校內外培訓以及臨床實踐等多元化培養方式進行。一支集跨學科理論、技能于一體的復合型跨學科師資隊伍的建設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高職護理專業跨學科師資隊伍建設模式圖
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師,關鍵是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優秀教師隊伍,基于高職教育的就業導向原則,高職教學應更注重專業技能在各課程中的滲透。因此,重視教師跨學科能力的培養,建設一支集跨學科知識與技能于一體的跨學科師資隊伍將有利于推動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1]劉仲林,張淑林.中外“跨學科學”研究進展評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3,(9):5-8.
[2]邱士剛.關于大學跨學科教育的思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4,6(1):78-82.
[3]程祖德.跨學科整合是高校課程改革的方向[J].航海教育研究,2005,(2):20-22.
[4]金吾倫.跨學科研究引論[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7.
[5]賈曉娟.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的實踐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08,(19):29-30.
[6]李晴.就業導向下的高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J].鄖陽醫學院學報,2006,25(5):316-318.
[7]肖彬,鄧曉蕾,任浩.解讀大學跨學科組織的四種理論視角[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8,31(4):19-21.
[8]劉仲林,趙曉春.跨學科研究:科學原創性成果的動力之源[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5,(6):108-109.
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3-0072-02
*本文系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課題《高職護理專業跨學科師資隊伍建設研究》(課題編號:ZYE31)部分研究成果
袁俐(1964—),女,江蘇南通人,碩士,南通體臣衛生學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教學管理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