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潔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 蕪湖241006)
論高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改革與創新*
婁潔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 蕪湖241006)
結合蕪湖職業技術學院汽車維修實訓基地的建設實踐,本文探索了校內實訓基地的校企共建、教學改革和企業化管理模式。
高職;校內實訓基地;共建共管;教學改革
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開展教育教學、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陣地,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基本硬件。在不斷深入的高職教育教學改革中,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完善實訓基地管理已成為高職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開展校內實訓基地教學改革,探索并創新校企共建、共管的發展模式,達到企業、學校和學生的共贏,是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保障。
實訓是職業技能實際訓練的簡稱,是指按照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規格和學生應該掌握的職業能力,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訓練的教學過程,學校對整個教學過程實施控制與管理。實訓基地是實訓教學過程實施的場所,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
校內實訓基地是實施實踐教學過程的主要場所。近幾年,各高職院校越來越注重實訓基地生產性、真實性的特點,紛紛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在我院,汽車專業校內實訓基地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課程的實踐環節教學,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系統、規范、模擬實際工作崗位的技能操作訓練,真刀真槍的生產性實踐訓練等。校外實訓基地則為學生直接參加工作崗位實際操作提供了機會,實現了學生與職業工作崗位的“零距離”接觸,是訓練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實踐平臺。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先進設備的廣泛應用,校外實訓基地可以彌補校內實訓設備和場地的不足,為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濃厚的職業氛圍和條件;由于企業考慮自身的生產成本和經濟效益,校外實訓基地實施的實訓教學,往往是以頂崗實習的形式來實現,且崗位較為單一,實習內容也相對簡單;而相對來說,校內實訓基地的實訓教學則較為靈活,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進度設計實訓內容,使學生可以在多個崗位上接受系統的實踐訓練,但這也要求校內實訓基地必須能夠模擬企業的真實生產環境,讓學生在仿真的工作環境中學習和實踐,以便學生能夠較快地實現從學校到企業的過渡。
實訓基地的布局要具有合理性 為建立生產性的真實工作環境,必須進行充分深入的行業及企業調研,了解企業的工作和生產環境構成及企業對專業人才的技能需求。在我院汽車維修實訓基地建設中,根據汽車維修及其相關企業職業崗位的調查分析,明確各崗位所需技能,對實訓基地功能和架構進行規劃,合理確定實訓基地的組成和布局;努力營造生產性工作環境,讓學生從中按照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更好地培養實際操作技能和職業綜合素質。
實訓基地的建設要具有實用性和先進性 實訓基地的設備配置和內容安排要具有實用性和先進性。實訓基地的設備應適合高職教育的特點,設備的使用既要有助于教師講解和學生操作,還要兼顧企業實際工作崗位設備的特點。因此,應以實用的生產型設備為主,操作相對簡單的教學設備為輔,再酌情配置代表行業先進技術的設備,同時,設備使用必須安全、方便、可靠、實用。實訓基地應能開展專業群相關專業多課程的單獨或綜合實訓,實訓內容應來自于企業生產實際,學生實訓的過程就是在企業崗位工作的過程,通過訓練,使學生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以及今后工作所必須的職業綜合能力。
實訓基地的發展要兼顧地方性和開放性 實訓基地在培養學生技能的同時,還承擔著為地方經濟建設與發展提供服務的任務。在滿足教學需要的前提下,實訓基地應面向企業、社會開展維修服務和培訓服務,根據企業需要開展員工崗前培訓和在崗人員技術培訓;承接社會車輛的維修業務,為學生創造真刀真槍的實訓環境。在實訓基地建設中,實訓內容和實訓基地的運轉都應具有開放性。實訓內容的開放性是指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的技能目標,實訓項目實現多樣化,如我院汽車維修實訓基地,開設的實習項目涵蓋了汽車拆裝、汽車機電維修、汽車鈑噴等多個領域,實習所用車型也涵蓋歐系、美系和國產代表車型。為給學生創造一個開放自由的訓練空間,各實訓室實施課余時間面向學生開放制度,每天開放一個專業實訓室,有專業教師進行實踐指導,學生可自主進行練習。此舉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主動學習的機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技能水平,還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
實訓基地的建設要發揮輻射作用,實現資源共享 高職院校實訓基地應與周邊院校實現資源共享,為其他院校提供實訓服務以及實訓基地建設的經驗和參考方案;發揮實訓基地的輻射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培養企業、行業與社會所需的大批技能型緊缺人才。實訓基地還應與行業企業實現資源共享,為周邊的行業、企業和社會提供技能培訓、生產和技術服務,最大限度地提高設備儀器的利用率。
校企共建、共管實訓基地,實現學生、企業、學院的三贏 在我院汽車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由學院與國內著名自主品牌轎車生產企業——奇瑞汽車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建立了奇瑞汽車實訓基地。在我院與奇瑞公司的“融入式”校企深度合作中,校企雙方均意識到若要培養企業真正需要的認同企業文化、熟悉企業崗位的高技能人才,必須使企業的工藝流程、生產過程和產品貫穿學校教學的始終。因此,經校企雙方深入的調研,由學院出場地、出設施,奇瑞公司出設備、出指導教師,共同建立了奇瑞汽車實訓基地。該基地主要設備包括奇瑞轎車整車、發動機、轎車車身、工藝設備等均由企業提供,學院投入資金購置配套工具和儀器,并保障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該基地已建成發動機基本拆裝訓練區、發動機拆裝熱試區、整車拆裝區、整車維修區、整車鈑噴區等功能區(見表1)。奇瑞汽車實訓基地由企業和學院委派系部進行統一管理,為此,校企雙方共同出臺了《校企合作校內實訓基地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系部設有專職實訓管理人員,負責設備的使用、保養和維護。任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在實訓教學開始前一周,將實習實訓所需耗材報系實訓部門,由專人負責準備實訓用的耗材、工具和設備。實習指導任務由奇瑞公司技術人員、專業任課教師和專職實習指導教師共同承擔。奇瑞汽車實訓基地在發展中不斷探索和創新與企業的合作機制,積極發掘與企業之間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結合點。該基地在完成學生的實踐教學和職業技能培訓的同時,還承擔著奇瑞公司新員工的技能培訓任務。每年7月,企業新員工上崗之前均需到奇瑞汽車實訓基地進行技能訓練,熟悉發動機和整車拆裝過程,以便上崗后能在最短時間內適應崗位工作。因此,該實訓基地的建設,不僅增強了學院辦學的硬件條件,還使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就開始接觸企業并熟悉企業,同時企業也能盡早發現所需要的人才,并為員工培訓創建了良好的平臺。此外,實訓基地還承擔各類各級職業技能培訓、全國及全省的汽車維修“雙師”素質師資培訓,承辦各級技能大賽等任務,成為學院對外交流和服務的重要窗口。

表1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奇瑞汽車實訓基地功能一覽表
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深入開展實訓基地建設改革 隨著高職院校專業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改革取得了明顯效果,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逐漸普及,相應地,實訓基地的教學和管理也應隨之改革。(1)實訓教學改革。首先,配合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將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融為一體,以工作任務或項目為載體來組織內容、實施教學,以完成工作任務為目的開展交互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并注重對學生自學和自主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從簡單任務開始,逐步過渡到復雜任務,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同時,是他們循序漸進地形成職業崗位工作所需的、系統的知識和技能。其次,在非教改專業的實踐教學中,也采用任務驅動的模式,將某一集中實踐教學編成若干個工作任務,指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完成這些任務。如在整車發動機維修實訓中,改革后的實訓內容有了很大的變化(見表2)。實訓教學中所選擇的實訓項目(工作任務)應具有實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實訓項目必須來源于企業工作崗位實際,并結合行業、企業新技術的發展不斷進行修訂,經過教學化加工后在校內實習基地開展訓練;學生在通過1至2個典型實訓項目訓練后,通過自身的學習遷移能力,能觸類旁通地獨立完成同類項目的操作;每個實訓項目的完成必須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是學生在完成工作的過程中獲取職業技能和素養的提高。(2)實訓管理改革。實訓基地的管理要實現科學化、現代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以保證實訓工作順利開展。我院汽車維修實訓基地引入企業化的管理模式,成立了由企業和學校共同組成的實訓管理機構,健全各類規章制度,分設設備管理、人員管理、課程管理、耗材管理等各個部分,引入奇瑞公司等企業的“6S”管理方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準真實的企業工作環境。通過模擬管理、模擬氛圍、模擬文化等途徑,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實現校企“零距離”對接。
建設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高職教育院校發展的落腳點之一,高職的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均需要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作為保障。尤其是實訓基地的建設和管理,實訓基地規劃及管理、設備使用及維護、實訓指導等每個環節都需要教師的直接參與,更需要一支具有較強的理論水平和實踐動手能力、熟悉專業生產領域、了解管理方法并具有一定教學水平的師資隊伍;同時,教師的知識和技能還需要不斷更新、不斷積累。為了使實訓教學過程更貼近企業的工作過程,培養出生產一線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師資隊伍還應吸納企業的一線技術人員,打造一支名副其實、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表2 整車(發動機)維修實訓教改前后實訓內容對比表
加強實訓基地的內涵建設 隨著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實訓基地已逐漸成為教學、生產、科研、社會服務的綜合場所和機構,實訓基地的建設應與高職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目標相適應,因此,實訓基地的內涵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健全規范的管理制度、來源于工作崗位實際的實訓項目、系統化的實習實訓指導書(即學生的學習手冊)、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任務工單、注重過程的考核方法、具有地方及專業特色的實訓基地文化等軟件建設,都對教學改革的深入、專業人才的培養、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強大的推動作用。
繼續探索,建立實訓基地校企共建、共管、共贏的長效機制 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是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如何調動企業的參與積極性,與企業實現對實訓基地的共建、共管,建立穩定的長效機制,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內容。通過校內實訓基地的共建、共管,建立企業與學校之間良好溝通的紐帶,使學校及時把握行業企業的發展動態,成為新技術的推廣者和技術難題的攻關者,這無疑對提升學院的綜合競爭力和知名度是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高效、實用的實訓基地,也可以為企業培養急需的優秀的高技能人才,并為企業提供培訓、技術攻關等服務,真正實現校企共贏、互利互惠。
隨著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校內實訓基地的作用日益重要,對于提高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推動專業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改革、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均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現階段,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發展在于校企合作、機制創新,以社會、企業、學校、學生的根本利益為著眼點,在建設中尋求多方共贏點,在專業人才技能培養的同時,將企業的觀念、文化、師資引入教學中,實現校企“零對接”,這將使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上一個新臺階。
[1]李堅利.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3,(22):78-80.
[2]宋軼.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2006,8(1):23-24.
[3]申屠江平.高職院校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思考[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5):7-11.
[4]王秀平.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8,(1):148-149.
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3-0120-02
*本文系安徽省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基于工作過程的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施》(課題編號:2008jyxm678)的研究成果之一
婁潔(1976—),女,山東臨沂人,碩士,蕪湖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系副主任,講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高職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改及汽車專業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