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瑞龍
(上海市西南工程學校 上海201100)
物流專業與參與式合作學習的課程試驗研究
佘瑞龍
(上海市西南工程學校 上海201100)
結合對中等職業教育現狀的分析,探討了教學改革的必要性,探討了參與式合作學習在物流專業課上的試驗,探討了參與式合作學習在構建師生關系和學生之間關系、推進專業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等方面產生的效果,旨在促使職校生提高能力、全面發展。
物流專業;參與式合作學習;建構模式;有效性分析
費爾巴哈曾講過:“實踐先于理論,一旦把實踐提高到理論水平,理論就領先于實踐。”
深化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改革,改進教師教學方式,使學校教育進一步適應學生發展和實踐技能培養的需要,是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因素。筆者所在單位上海市西南工程學校與華東師范大學合作開展了參與式教學研究,推行了師生“學習圈”活動。“學習圈”與參與式教學研究組織強調教學要有多方面的互動,包括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筆者積極參加了這個參與式教學研究組織,并在《物流配送》課上進行了參與式教學合作學習的試驗。
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是以實踐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合作是為了共同的目標而由兩個以上的個體共同實踐某一行為。合作學習最主要的學理依據是社會心理學的 “團體動力學”原理,主張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關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對學習成績、社會化和發展的影響都更強有力。據此,合作學習把人際交往活動納入教學過程,為課堂教學提供了一種以學生互動為教學資源的研究方法論。合作學習教學在筆者的《物流配送》課中是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和參與為基本特征,以小組合作完成共同任務為目的的互助性學習過程。
我國的職業教育經歷了調整、整頓、完善、提高,不斷壯大。即便如此,筆者認為職業教育由于受到大環境的影響,總體上還是面臨滑坡趨勢。目前中職學校的生源素質堪憂,筆者曾就“中職生的學習狀態”做了一次統計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中職生的學習狀態調查圖
從圖1中可以初步得出34%的學生存在學習動力不足、20%的學生學習興趣不濃、45%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40%的學生學習習慣不良的結論,所以中職學校教師普遍感到教學困難,中職學校迫切需要進行教學改革。另外,我國中職物流教學起步較晚,有關物流專業的教材尚未形成統一標準,教學方法相對落后。因此,很有必要加強物流專業教學改革,培養社會適用人才。
下面筆者擬針對物流專業教學中的合作學習試驗進行探討分析。
(一)建構模式分析
在筆者參與式合作學習試驗的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原有的“權威—服從”的關系逐步變成了“指導—參與”的關系。以物流“配送中心客戶服務——聯邦案例”為例,可以列表(見表1)加以分析。

表1 “配送中心客戶服務——聯邦案例”表
根據筆者的上述分析,合作學習的建構模式一般可以按照如圖2所示的步驟進行。

圖2 合作學習模式圖
(二)步驟分解
步驟一:明確合作學習任務與分工。
首先是合作小組的組建,根據優化組合,最好是將教學班按教學需要分前后位子組成若干小組,兼顧性別、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學生,實行組內異質,既達到均衡,又便于公平比較。每組可任命小組長一名,采取輪換制,組內成員必須有各自的分工。在講授新教材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質疑、探索。有些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讓學生嘗試組間的交流,鼓勵發現問題,即“嘗試錯誤”。
步驟二:組織合作學習。
以物流“配送中心客戶服務——聯邦快遞高效服務”為例,這個階段的組織與教法如下:(1)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明確“客戶服務”基礎理論。(2)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全組分析“聯邦快遞高效服務”案例,用“頭腦風暴”的方式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在組內充分討論,相互糾正。(3)各小組根據分析結果制定匯報方案,在“聯邦快遞客戶服務”案例分析中自由暢談,禁止批評,充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撰寫匯報方案。(4)學生根據合作要求整理小組報告。各合作小組把自己的合作學習心得講出來,教師把各組觀點寫在黑板上。學生遇到問題實在解決不了時,教師要點撥誘導,達到學生樂學、教師樂教、師生互動、學生互動的效果。
步驟三:評價分享。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表現及知識掌握情況,做出及時、公正、客觀、準確的反饋與評價。
筆者在《物流配送》實際教學中采用的是如表2所示的“合作學習綜合評價方案”。
從表2可以看出:(1)該方案關注課堂、課外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把學習過程、態度與學業成績掛鉤;(2)將小組的整體表現情況與個人的學業成績掛鉤,鼓勵學生合作,共同進步;(3)加強對小組長、課代表的培養,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師生合作學習的小助手。
當然,此教學程序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根據不同的課型可形成不同的變式。

表2 “合作學習綜合評價方案”表
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到底如何呢?
(一)測試數理分析
筆者通過期末測驗對這一參與式合作教學過程進行了結果檢查。為便于分析,采用百分制形式,分選擇題(單選、多選)、操作題和簡答題(包括一個案例題15分),測驗基本圍繞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為了進行實證論證,采用平行對比的方法,即選取一個用一般教學方法授課的班級進行同步測試。經過數據采集,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同步測試表
對表3作圖分析的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教學效果分析圖
根據以上數據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從總分上看,使用參與式合作學習方式,學生對課堂上的教學內容能夠較好地記憶、理解和運用,完成教學預設目標,而對比班的測試效果不甚理想,根據結果只能判斷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有印象。從各題的答題情況看,選擇題著重考查學生對物流基礎知識的記憶,使用參與式合作學習方式效果顯著,數據顯示平均得分率為0.8,比對比班0.52的得分率有了質的飛躍;簡答題特別是案例分析考查的是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對比發現效果較突出(0.7對0.52),而操作題的對比效果更為突出(0.8對0.61)。
2.通過卷面書寫分析,試驗班清晰、認真。說明學生重視,學習態度端正,與參與式合作學習的情感教學目標相吻合,特別是案例分析題和操作題,學生的分析深刻透徹,這與平時的參與、合作是分不開的。
(二)學習效果比較分析
傳統教學模式和參與式合作學習的學習效果比較如表4所示。

表4 學習效果比較表
從圖3、表4中可以發現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最明顯的效果:強調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參與互動。在課堂教學中,筆者保持自由的教學思想,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學會傾聽,注重學生EQ的培養;在課堂控制上,善于“放”,鼓勵學生自由發言;在課余,參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學習專業課的苦樂,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
總之,參與式合作學習在推進中專專業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素質等方面無疑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探索試驗的路還很長。
1.明確任務,科學分組是合作學習實施的前提。筆者在教學中發現,為小組確定的任務一定要緊扣實際,面向運用,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合作,在質疑中學會探究。
2.分工與合作是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實施的重點。學生通過分工合作可以產生一種在企業里工作的感覺。
3.評價、激勵、分享是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實施的保證。除了教師評學生之外,還應該開展學生間的互評,評價的目的是以過程為主,不僅關注成績,更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同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4.要注重學法研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合作學習教學又稱為“跨學科的課程”,事實上是對相關課程加以整合的一種方式。因此,采用這一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多門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內化程度,真正實現“教學做合一”。
[1]宋文官.倉儲與配送管理實務[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0.
[2]何發智.物流管理信息系統[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Stephen P Robbins.組織行為學(第10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4]傅永曙.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論[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5]董蓓菲.語文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馬慶發.當代職業教育新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7]馮克誠,田曉娜.教師素質基本功全書[M].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1997.
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3-0159-03
佘瑞龍(1976—),男,工商管理碩士(MBA),上海市西南工程學校講師,學生科常務副科長,高級職業經理人,研究方向為國際物流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