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銳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清遠511510)
高職院校《CAD制圖》公選課項目化教學改革*
田銳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清遠511510)
根據高職院校《CAD制圖》公選課的特點,可引入項目化教學理論,通過對比中外課程的教材及教學方法,對《CAD制圖》課程進行基于真實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改革,從而打破該課程以往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
高職院校;CAD制圖;項目化教學
近年來,為了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習興趣,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將《CAD制圖》課程作為非機類專業的公共選修課程,以使學生能夠做到“通專結合”,提高創新能力,強化綜合素質。然而,在《CAD制圖》公選課教學中,存在教學目的不夠明確、教材過于專業、教學方式陳舊、考核方式單一等問題,致使學生選擇公選課的興趣降低,從而失去了開設該課程的意義。
為此,我院借鑒項目化教學理論,通過對比中外課程的教材及教法,對《CAD制圖》課程進行了基于真實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改革,從而創新了該課程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質。
《CAD制圖》是大多數高職院校機械、建筑類專業開設的專業必修課。而作為一門公共選修課,授課對象大多為非機類專業學生,根據公共選修課的開設目的,現有的教材、教法、考核方式均無法與之適應。
教材不適用 國內現有的《CAD制圖》專業教材大多數按照統一的教學大綱編寫,框架基本固定,案例陳舊,拓展性不強,若無相應的專業基礎知識很難深入學習。而歐美和日本的同類教學則注重圖例,強調實用,更新及時,內容豐富(不僅包括機械建筑類圖例,還包括焊接、管道、電路、家具、標志等圖例)。因此,作為公選課教師,在國內很難選擇適合本課程定位的教材。
教法落后 傳統的《CAD制圖》課程教學方法側重于理論講授,且專業味濃,在教學設計上依然按照章節進行講授,并以傳統的機械零件為案例,致使大多數學生由于缺乏專業基礎而失去了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忽略職業能力培養 發達國家先進的職業教育經驗告訴我們,現代高技能人才不僅需要精湛的專業技能,還需要具備對職業活動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的關鍵能力(可歸結為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學習能力),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無法與國內、國際的職業教育改革接軌。
課程目標 《CAD制圖》課程作為非機類專業的公共選修課程,其教學目標應與機類專業學生加以區分,主要以拓展學生知識、培養學習興趣、培養職業素質為目的。因此,本課程的總體目標應是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學習并了解簡單機械和室內裝飾的基本知識,能正確使用常用的繪圖工具和儀器,具備一定的徒手繪制草圖的能力,具備識讀和繪制簡單機械零件圖和住宅裝飾圖的能力,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并適應崗位對技能的需求。
課程面向的崗位 改造課程應以職業活動(或工作過程)為導向,因此,課程的實例、實訓和主要課堂活動都要緊緊圍繞職業能力目標的實現,盡可能取材于職業崗位活動,據此改造課程的內容和順序。因此,本課程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應摒棄以往的以機械類案例為主的教學內容,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裝飾公司的真實工作崗位為案例,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裝飾公司崗位分布圖
開放式資源教學 國內的《CAD制圖》教材基本上按照教學大綱編寫,主要面向工程類專業,框架固定,例證貧乏,形式呆板,更新緩慢,跟不上科技前沿發展和世界先進水平。本課程作為高職院校公選課,授課對象大多數為非工科類學生,由于缺乏相應的專業基礎,若仍然沿用現有的教材、案例,將極大地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根據本課程的定位、特點以及現有的各種開放式學習資源,應不再規定專門教材,在教學中主要使用視頻、掛圖、圖片、案例為主要教學手段,學生可以通過圖書館、網絡等媒介進行自主學習。
課程以項目為載體 課程改革是以項目為載體的,只有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才能夠在真正意義上培養符合對應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要通過專業指導委員會中來自企業和行業的專家指導,了解崗位中的具體工作環節,將工作過程和工作內容轉化為相對獨立的工作項目,然后再對工作項目進行分解和細化,獲得每個工作項目的具體工作任務。鑒于本課程的定位和學生特點,在項目選擇上應以生活應用為主。
項目背景設計 “明玥集成裝飾中心”接到客戶訂單,為某市區某樓盤的王先生設計整體櫥柜和嵌入式衣柜。客戶要求本中心出具三份不同風格的設計方案,方案實施后應達到高效利用、節能環保、安全耐用的目的,且都應符合家具行業國家標準,符合室內建筑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及廚房家具的質量標準。
項目目的要求 通過本項目的實施,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以下知識和能力,如表1所示。

表1 知識和能力表
項目實施 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項目實施示意表
為全面綜合考核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效果,我院按照平時考核(占20%)、方案考核(占70%)和能力考核(占10%)三部分進行考核,具體采用以下三種方法。
企業+學校考核法 由于本課程所選用的項目均來自企業,學生根據項目作出的最終方案都將按照企業對設計員(師)的考核要求,由任課教師和企業專業人員按照百分制共同評分完成,其中的優秀方案將被企業接受。
單元+整體考核法 在項目化教學改革的設計中,按照每個單元對學生在項目實施的各個階段進行單元考核評分,作為平時成績(占20%);項目完成后,以最終的項目方案進行考核,作為考試成績(占70%)。
能力考核法 在知識考核的同時,應當注重能力的考核(占10%),特別是關鍵能力(可歸結為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學習能力)的考核。
通過項目化教學改革,選擇適合公共選修課的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達到開設該課程的目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可為學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實用技能基礎。
[1]高珊.高校公選課改革初探[J].棗莊學院學報,2008,25(4):111-112.
[2]舒宏,等.中日機械制圖教材的比較及對教學改革的啟示[J].工程圖學學報,2010,(4):166-171.
[3]陳錦昌,等.《工程制圖》國外教材探討[C].第一屆中國圖學大會及華東六省一市工程圖學學術年會論文集,2007:466-469.
[4]高玉萍.德國職業教育關鍵能力的培養及對我們的啟示[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4-7.
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3-0169-02
*本文系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綜合改革推進計劃項目《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項目編號:56)的成果
田銳(1979—),男,山西介休人,碩士,清遠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科長,研究方向為工程圖學及車輛噪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