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重
(濮陽市衛生學校,河南 濮陽 457000)
中職衛校人體解剖學學習興趣的調查與分析
趙樹重
(濮陽市衛生學校,河南 濮陽 457000)
借助多媒體課件,合理采用模擬仿真、探究式等多種教學法,降低學習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內在的學習積極性,是提高中職衛校解剖學教學質量的關鍵。
人體解剖學;學習積極性;調查與分析
我們設計了調查問卷,并在入學初期選擇2011級高護1、2兩個班為研究對象,調查學生對人體解剖學的學習興趣。高護1班共有51名學生,高護2班有57名學生,這是兩個教學進度、教學目標、教學設備及教師配備完全相同的教學平行班,而且調查數據顯示,兩個班入學時學生的基本情況相當。因此,我們隨機確定高護1班為實驗組,高護2班為對照組。問卷考慮到中職衛校的專業特色和學生特點,以國內外有關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為指導,編寫相應的選擇題,內容涉及影響中職衛校學生學習人體解剖學興趣的諸多因素,包括學生自身因素、教師因素、學校因素、家庭社會因素等,調查結果見表1。
2.1 建立和睦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
良好的師生感情不僅是師生交往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的關鍵。第一印象很重要,教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要衣著得體、儀態大方,給學生留下一個充滿活力、健康向上的形象。教師要充分備課,在授課時展示自己幽默、詼諧的表達方式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使學生產生認同感、信任感,對教師產生欽佩之情。學識淵博的教師自然可以贏得學生好的評價和尊敬,教師人格的魅力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榜樣的力量有助于學生熱愛專業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豐富的實踐經驗等,這樣才能真正吸引學生,得到學生的欽佩。
2.2 啟迪學生的好奇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動機
好奇心也是一種動機,而且是一種強烈的動機。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教師應針對教學內容適時提出相關問題,從外部激發學生自身求知的好奇心,增強其內在的學習積極性。如講解喉的構造時,教師要適時提出就餐時應注意飲食衛生,提出“在吃飯時說笑會使食物經喉誤入氣管而被嗆”等需注意的地方,使學生產生好奇心,然后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具,深入細致地講解喉的構造和功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探索、認真思考,高度關注教師的講解,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2.3 合理使用多種教學手段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保障
2.3.1 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技術所創造的生動畫面可彌補教師用語言、教具無法表達的缺憾,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講述受精和著床的過程時,學生僅借助書本和掛圖學習很不直觀,教師應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以動畫的形式講解受精和著床的全過程,卵巢排卵、卵細胞進入輸卵管、在輸卵管腹壺部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返回子宮腔著床發育成為胚胎。通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有助于其理解和記憶。
2.3.2 模擬仿真教學法 在人體解剖學“緒論”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剛接觸到解剖學的專業術語,概念很抽象,不易理解,此時可采用模擬仿真教學法。在講解“解剖學姿勢”這個術語時,讓兩名學生到講臺,分別演示解剖學姿勢和立正姿勢,讓其他學生判斷對錯,通過對比和教師的點評,提示兩者的區別要點,強調“解剖學姿勢”這個術語的重要性,指出人體或標本不論以何種方位放置,描述時都應以解剖學姿勢為依據。這種讓學生自己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模式,可讓學生印象深刻,不易忘記。
2.3.3 適當運用PBL教學法 教學中有些內容可以采用PBL(prmblem-base Learning)教學法,PBL教學法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即以解決問題的方式討論學習,能有效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利用信息資源能力、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解剖學教學過程中,如選擇冠心病、門脈高壓等案例用來做PBL教學法中要用的問題,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掌握心、肝等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另一方面還可以拓展到臨床治療,打破學科界限,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習慣,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2.3.4 讓學生走上講臺參與教學 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步改變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如學習心的位置和結構時,分別組成以2~3人為單位的學習小組,安排學生課前查閱資料、制作課件等,在講課過程中每小組選派一名代表走上講臺,用3~5分鐘時間講解、演示,然后教師歸納點評,進行矯正。這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協作意識,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加深了記憶,拓寬了知識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4 多種記憶方法相結合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措施
解剖學中名詞多、需要記憶的內容多,學生在學習中難學、難記、易忘。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傳授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并引導學生加以應用。
2.4.1 歌訣記憶法 歌訣法可將有些內容編成歌訣或順口溜,如可將十二對腦神經編成“一嗅二視三動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聽九舌咽,十迷十一副十二舌下全”;腕骨的歌訣可記為“舟月三角豆,大小頭狀鉤”。
2.4.2 繪制簡圖法 繪制簡圖法是以簡圖的方式對解剖學知識的形象再現,直觀易學,既容易掌握,又可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講主動脈時,由于分支多,記憶困難,學生往往無從下手,容易造成厭學情緒,教學效果差。用簡圖標示出主動脈分段及各段主要分支,學生跟隨教師邊講邊畫簡圖,層次、位置清楚,學生手、腦、口、眼并用,增強記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2.4.3 活體標志辨認法 人體解剖學的研究對象是人,因而在學習時每名學生都是“活標本”。通過對自己某些器官的位置、形態、體表標志的觀察和觸摸,使學生十分直觀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抽象的描述。如在講授運動系統時,教會學生如何觸摸全身的骨性標志和肌性標志;在講授呼吸系統時告訴學生如何觸摸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和氣管頸段;講授脈管系統時,讓學生找準并觸摸心尖搏動點的位置、全身主要動脈的體表搏動點、急救時壓迫止血點的位置;講授視器時讓學生互看對方的雙眸,辨認角膜、虹膜、瞳孔、結膜和鞏膜等結構。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和觸摸,將理論知識與活體緊密聯系在了一起,活學活用。2.5注重結合臨床實踐是激發學生學習的關鍵
學習人體解剖學的主要目的是為臨床課程的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臨床結合,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講述門靜脈的屬支和吻合支時,可結合掛圖講解肝硬化患者的嘔血、便血、“海蛇頭”樣表現。在講述闌尾的體表投影時,可以聯系臨床常見的急性闌尾炎的主要癥狀和體征;在講述神經系統內囊時,可以聯系中風患者為什么會出現對側半身感覺喪失、對側偏癱和偏盲的癥狀;在講述視器時,可聯系青光眼、白內障、沙眼的形成等。
按照上述方案,對實驗組即高護1班進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而高護2作為對照組按常規教學,學期結束時我們再次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
統計結果顯示,在師生關系對學習興趣的影響中(P>0.05),兩班學生在和諧師生關系對學習興趣影響方面的觀點基本一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兩班為同一教師授課,基本的職業道德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雖然有目的地在實驗組選用多種教學方法創設教學情境,并緊密結合臨床實踐,但是教學態度及對學生的關愛程度一致,因而兩班的師生關系都比較和諧。
統計學處理調查結果顯示,在學習目的和動機、文化基礎、教學方法等對學習興趣的影響,這些方面實驗組和對照組存在明顯差別(P<0.05)。這是因為教師在實驗組教學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鞏固其學習動機,同時借助多媒體合理選用教學方法、采取多種措施降低學習難度,注重結合臨床實際,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人體解剖學的興趣。
G526.5
B
1671-1246(2012)10-0131-02

表1 2011年10月關于學生對人體解剖學學習興趣的調查[n(%)]

表2 2011年12月關于學生對人體解剖學學習興趣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