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東鴻
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中直腸沖洗治療對預后的影響
崔東鴻
目的探討低位直腸癌患者實施保肛手術過程中,直腸沖洗治療對預后的影響。方法我院診治的80例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治療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不進行直腸沖洗治療)和觀察組(常規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基礎上,給予直腸沖洗),每組各40例,對兩組患者1、3、5年生存率和局部復發率,進行比較。結果40例觀察組患者中,術后1年生存的有39例,術后3年生存的有32例,術后5年生存的有29例;40例對照組患者中,術后1年生存的有38例,術后3年生存的有25例,術后5年生存的有21例。與對照組相比(62.50%vs 52.50%),觀察組術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明顯升高(80.00%vs 72.50%),P<0.05。與對照組相比(30.00%),觀察組的局部復發率明顯降低(12.50%),P<0.05。結論常規保肛術基礎上,給予直腸沖洗治療,顯著提高低位直腸癌患者的療效和預后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直腸癌;保肛手術;直腸沖洗;預后在我國,直腸癌呈逐年增高的趨勢,其發病率高達
0.2%,其死亡率引領其他癌癥疾病[1]。大多數直腸癌患者的腫瘤好發于低位直腸,所以,又被稱之為低位直腸癌[2]。
保肛手術作為低位直腸癌的主要手術治療方法,由于部位特殊,操作相對比較困難,相應地術后復發率也較高[3]。本研究中,2005年04月至2007年04月期間,我院診治的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治療患者,在常規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基礎上,給予直腸沖洗,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匯報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1.1 一般資料 2005年04月至2007年04月期間,我院診治的80例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治療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
組(不進行直腸沖洗治療)和觀察組(常規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基礎上,給予直腸沖洗),每組各40例。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并結合相應輔助檢查結果,依據WHO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確診為低位直腸癌。40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35.2~68.7歲;40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35.4~68.2歲。根據Dukes分期,40例對照組中,A期4例,B期16例,B期18例,C期2例;40例觀察組中,A期4例,B期18例,B期16例,C期2例。在年齡、性別和原發病等方面,兩組患者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 僅實施直腸癌根治術,游離直腸系膜至盆底肌,切除腫瘤。除了Dukes A期患者外,術后都進行化療。
1.2.2 觀察組治療方法 實施直腸癌根治術,游離直腸系膜至盆底肌,腫瘤切除前,使用2000 m1碘仿,多次經肛門沖洗遠端直腸,沖洗期間定時進行擴肛。收集碘仿沖洗液,立即送檢。除了Dukes A期患者外,術后都進行化療。
1.3 隨訪復查 術后兩年內,半年結腸鏡檢查一次,以后每年檢查一次。直腸鏡檢和指診結果顯示吻合口處存在腫塊再生;盆腔CT檢查結果顯示周圍組織明顯累及,則判定為局部復發[4]。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沖洗液檢查結果 40例觀察組患者沖洗液中,發現大量的脫落細胞,其中26例沖洗液中發現癌細胞,鏡檢結果顯示細胞大小不均,形態異常,排列紊亂,胞漿豐富,可見空泡,核形態不規則,核仁較大,核染色質增多,核漿比例失調。
2.2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后1、3、5年生存率和局部復發率40例觀察組患者中,術后1年生存的有39例,術后3年生存的有32例,術后5年生存的有29例;40例對照組患者中,術后1年生存的有38例,術后3年生存的有25例,術后5年生存的有21例。與對照組相比(62.50%vs 52.50%),觀察組術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明顯升高(80.00%vs 72.50%),P<0.05。與對照組相比(30.00%),觀察組的局部復發率明顯降低(12.50%),P<0.05。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手術治療后1、3、5年生存率和局部復發率(例,%)
過去,人們采用Miles術治療低位直腸癌患者,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存質量[5]。近年來,隨著手術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得到了長足的進展,以及全直腸系膜切除術的廣泛推廣,明顯提高了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的臨床療效,大大降低了術后的復發率,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患者術后由于機體功能的缺失而引發的痛苦,相應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6]。對于術后5年生存率而言,術后局部的復發率是一個重要指標。由于盆腔解剖結構特點,手術操作具有一定的難度,雖然操作過程中嚴格按照無瘤原則,但是不可避免地會脫落腫瘤細胞。本研究中,26例沖洗液中發現癌細胞,顯示多數低位直腸癌患者的腸腔中,存在腫瘤細胞。如何預防或減少這些脫落的腫瘤細胞,將是影響預后和復發的關鍵步驟。有報道稱,通過直腸沖洗治療,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降低低位直腸癌患者腸腔中脫落的腫瘤細胞,在患者的預后和復發方面,發揮重要的臨床意義[7]。沖洗量應該大約或者大于2000 ml,并且沖洗至少3次。對于Duck分期B期和C期低位性直腸癌患者,建議術中適當增加沖洗量和沖洗次數應,積極預防術后的局部復發。
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62.50%vs 52.50%),觀察組術后1年和3年的生存率明顯升高(80.00%vs 72.50%),P<0.05。與對照組相比(30.00%),觀察組的局部復發率明顯降低(12.50%),P<0.05。總而言之,常規保肛術基礎上,給予直腸沖洗治療,顯著提高低位直腸癌患者的療效和預后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吳斌.新輔助放療在低位直腸癌中的應用.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5(11):671-672.
[2]林國樂.結直腸癌患者手術中腹腔及腸腔脫落細胞學研究.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9,15(7):396-398.
[3]劉俊峰.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中直腸沖洗治療對預后的影響分析.當代醫學,2012,18(4):96-97.
[4]張少偉.低位直腸癌保肛術中直腸沖洗治療對預后的影響.中國實用醫藥,2011,6(33):64-65.
[5]許文景.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中直腸沖洗治療對預后的影響分析.中外醫療,2011,23(7):66-66.
[6]關曉東.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中直腸沖洗治療對預后的影響.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09,3(1):24-26.
[7]李岡櫛.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治療分析.四川醫學,2011,32 (5):111-112.
463300河南省汝南縣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