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 王洪江
嚴重創傷患者急救的臨床研究
李劍 王洪江
目的研究嚴重創傷急救的臨床效果,提高嚴重創傷患者的生存率。方法擇2008年11月至2010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嚴重創傷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的60例嚴重創傷患者在急診科接受常規檢查、呼吸支持以及心電監等急救處理,治療組在急診科接受綜合性的嚴重創傷急救方案。結果療組與對照組的急救效果相比較:治療組的生存患者例數和生存率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生存患者例數和生存率。治療組的急救效果要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急救效果(P<0.05),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患者采取綜合性的嚴重創傷急救方案要好于常規的創傷急救方案。有利于減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上廣泛使用。
嚴重創傷;急救;臨床研究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城市面貌和道路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的同時,工傷事故也在大量增多,最為突出的是,各類創傷的患者呈日益上升的趨勢,根據最新研究表明,創傷患者的數量僅此于心臟病患者和腫瘤患者的數量,而且創傷患者的病情變化很快和兇險,具有死亡率、并發癥多和致殘率高的特點,已經成為嚴重威脅到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健康安全的因素[1-3]。為了及時有效對創傷患者進行急救,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降低因創傷患者得不到合理救助而造成患者死亡的發生率,現將我院收治的120例嚴重創傷患者急救的臨床資料總結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11月至2010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嚴重創傷患者,本組全部患者按照“人體損傷嚴重程度評分標準”(ISS)進行評分,得分≥16的患者為嚴重創傷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的男38例,女22例,年齡為4~69歲,平均年齡為38.2歲,文化程度最高為本科,按照受傷原因為:交通事故傷的患者為25例(占到41.7%),高空墜下傷的患者為17例(占到28.3%),摔傷的患者為9例(占到15.0%),其他原因致傷的患者為9例(占到15.0%)。按照受傷部位分為:顱腦外傷的患者為21例(占到35.0%),胸部外傷的患者為12例(20.0%),腹部外傷的患者為10例(16.7%),骨盆外傷的患者為6例(10.0%),多處并發傷的患者為11例(18.3%),出血量介于5000~8600 ml之間,平均出血量6550 ml。治療組的男患者為35例,女患者為25例,年齡為6~68歲,平均年齡為37.3歲,文化程度最高為本科,按照受傷原因為:交通事故傷的患者為23例(占到38.3%),高空墜下傷的患者為18例(占到30.0%),摔傷的患者為10例(占到16.7%),其他原因致傷的患者為9例(占到15.0%)。按照受傷部位分為:顱腦外傷的患者為24例(占到40.0%),胸部外傷的患者為12例(20.0%),腹部外傷的患者為9例(15.0%),骨盆外傷的患者為5例(8.3%),多處并發傷的患者為10例(16.7%),出血量介于5200~8800 ml之間,平均出血量6622 ml。兩組嚴重創傷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受傷原因、出血量以及受傷部位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與對照組的急救效果相比較:治療組的生存患者例數和生存率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生存患者例數和生存率。治療組的急救效果要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急救效果(P<0.05),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急救效果比較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發生嚴重創傷患者越來越多,這引起了我國政府的關心,以及醫學界專家學者的強烈關注,如何預防引起嚴重創傷的各類事故是解決的根本途徑,但對嚴重創傷患者的急救更應該得到重視。引起受傷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幾種:交通傷、墜落傷、機械傷、銳器傷、摔傷以及火器傷等。創傷的臨床表現為:受創傷的患者一般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瘀血及血腫。劇烈的疼痛可以讓患者產生暈厥或休克現象,若干,患者的受傷部位深組織或器官同時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創傷,常表現為四肢濕冷、呼吸急促而淺、意識障礙、脈搏快、血壓低以及尿量減少等癥狀。出現骨折或者脫位的患者,受傷部位容易發生畸形及功能障礙[5]。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的生存患者例數和生存率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生存患者例數和生存率(P<0.05),治療組的急救效果要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急救效果(P<0.05),因此,對患者采取綜合性的嚴重創傷急救方案要好于常規的創傷急救方案。有利于減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上廣泛使用。
[1]賈紅敬.嚴重創傷患者急診手術的搶救與護理體會.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7,9(5):713.
[2]鄧愛春,蒙金蘭.528例嚴重創傷患者的急救與護理體會.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5,26(3):333-334.
[3]王正國.創傷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中華創傷雜志,2010,16 (1):7.
[4]王高生,解光艾,葉寧.嚴重創傷的急救模式對救治效果的影響.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07,2(12):715-717.
[5]杜工亮,管來順,韓希望.嚴重創傷127例急救分析.陜西醫學雜志,2006,35(7):879-880.
130000吉林省長春市中心醫院急診科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的60例嚴重創傷患者在急診科接受常規檢查、呼吸支持以及心電監等急救處理,治療組在急診科接受綜合性的嚴重創傷急救方案[4]。
1.3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