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荷花
淺談我院臨床藥師在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中的作用
黃荷花
目的要充分發揮臨床藥師的作用,加強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方法調查我院設立臨床藥師前(2010年7~12月)和設立后(2011年7~12月)住院患者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統計抗菌藥物使用率、聯合用藥及各種抗菌藥物用藥情況,進行對照分析。結論臨床藥師干預前抗菌藥物使用率為80.55%,DUI>1.00有8種,其中最高為3.50,一聯用藥33.96%,二聯用藥59.62%,三聯用藥6.42%;干預后抗菌藥物使用率為65.89%,DUI>1.00有5種,其中最高為2.54%,一聯用藥25.88%,二聯用藥72.55%,三聯用藥1.57%。結論通過臨床藥師的干預,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趨于合理化和規范化,但同時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的管理。
臨床藥師;抗菌藥物;住院患者;合理用藥
隨著公益化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成立,我院設立了臨床藥師,臨床藥學工作也得以正常開展。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是臨床藥師工作的重點內容,筆者對臨床藥師干預前后相同時間段的住院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以促進醫師合理用藥,提高我院合理用藥水平。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0年7~12月和2011年7~12月的全部歸檔病歷。統計抗菌藥物使用率、各種抗菌藥物用藥情況、聯合用藥情況。
2.1 2010年7~12月住院總人數329例,使用抗菌藥物265例,抗菌藥物使用率80.55%;2011年7~12月住院總人數387例,使用抗菌藥物255例,抗菌藥物使用率65.89%。經統計學χ2檢驗,P<0.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 臨床藥師干預前后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用藥情況見表 1、2。
2.3 2010年7~12月一聯用藥90例,占33.96%,二聯用藥158例,占59.62%,三聯用藥17例,占6.42%;2011年(7~12)月一聯用藥 66例,占 25.88%,二聯用藥 185例,占72.55%,三聯用藥4例,占1.57%。經統計學χ2檢驗,P<0.05,存在顯著差異。

表1 2010年7~12月住院患者抗菌藥物用藥情況匯總表

表2 2011年7~12月住院患者抗菌藥物用藥情況匯總表
3.1 從抗菌藥物使用率來看,臨床藥師干預前80.55%,干預后65.89%,下降14.66個百分點,距離醫療機構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不超過60%[1]的標準,指日可待。
3.2 從DDDS排序來看,前10名的抗菌藥物中β-內酰胺類抗菌藥分別有9種和6種,品種的下降與抗菌藥物總品種的下降有關。β-內酰胺類抗菌藥仍占主導地位,臨床各科廣泛應用。
3.3 金額/DDDS位次比反應用藥金額與數量的同步性,比值越大,則藥物日使用人數越多,日治療費用越低[2]。從統計結果來看,干預前后金額/DDDS位次比基本情況相似,最高的都是青霉素,其價格較低,日治療費用也較低。
3.4 DUI用來衡量藥物使用量的相對合理性。DUI>1.00說明該藥物有濫用的可能,DUI<1.00說明該藥物使用劑量偏低或僅是預防用藥。DUI接近1較合理[3]。從統計結果來看,干預前DUI>1.00有8種,其中最高值為3.50;干預后DUI>1.00有5種,最高值為2.54,說明抗菌藥物的使用逐步合理化。
3.5 從住院患者抗菌藥物聯合用藥情況來看,臨床藥師干預前后,三聯用藥從6.42%下降到1.57%,三聯用藥的現象明顯減少;但二聯用藥從59.62%增加到72.55%,一聯用藥從33.96%下降到25.88%,說明抗菌藥物的使用合理性還有待加強。
總之,我院臨床藥師干預后,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明顯好轉,逐步趨于合理化和規范化。但是,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同時由于我院臨床藥師的兼職及其專業知識水平、醫療條件的創新(特別是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的開展)等,都直接影響著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
[1] 2011年啟東市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啟東市衛生局,2011-7-14.
[2] 阮白根.我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執行前后使用情況分析.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7,27(7):975-976.
[3] 張新江,霍耀祖.《處方管理辦法》執行前后抗生素使用情況調查分析.西部醫學,2010,22(6):1158-1159.
226200啟東市合作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2 指標的確定 抗菌藥物的“限定日劑量(DDD)”,參考2011年4月公布的《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藥品字典及 DDD值》,確定各種藥物的 DDD值;按照用藥頻數(DDDS)=用藥量/DDD,藥物利用指數(DUI)=DDDS/實際用藥天數,計算各種藥物的DDDS和DUI值,分析比較各種藥物的利用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2.0統計軟件,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