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馬搏
中職室內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探討
黑龍江 馬搏
文章從學習認知規律和中職設計教育規律出發,結合室內設計和實際工作要求,分析歸納室內設計各類課程的特點和相互關系,在此基礎上從宏觀和嶄新的視角探討中職室內設計教育課程體系架構與發展趨勢,并且提出若干課程教學改革見解與思路。
課程設置;室內設計;中職教育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用創新技術、創新文化生產方式培養新的文化業態,更加明確我們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方向。哈爾濱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城市呈現出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留給我們寶貴的資源的同時,也給設計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室內設計作為設計的一個方向,是指圍繞建筑主體內部的空間設計,其工作內容是圍繞特定的人工環境、建筑場所進行裝飾活動。室內設計內容可以分為物質形態和意識形態兩個方面;環境設施各要素形成的人類環境系統展現人類與環境和諧共存的高層次的平衡與發展。
1.中職教育主體特點
中國中職教育起步較晚,存在一定程度上滯后于社會發展,且生源素質歷來不理想,尤其藝術設計類專業、美術生源的綜合文化素質明顯較差。對于綜合性相對較強的室內設計專業而言,這也成為制約其深入學習及職業發展的瓶頸。另一方面,在強調教師職業技能素質的思路下,中職院校近年來傾力打造教學水平較高、實際工作能力較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這正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
2.中職教育行為特點
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具有清晰的職業定向性,即:培養具有必要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實踐生產能力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中職教育的教學體系安排具有明確社會適應性,即:針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實際要求設置專業和課程結構,以滿足工作需要為依據,教學方式體現靈活多變,突出實踐性。
1.室內設計的特點與評價要素
作為實用藝術的一種,室內設計具有不同于純藝術或純工科的學科特點。室內設計的目的是在一定經濟條件制約下,為人類提供具有一定審美情趣的舒適的人工環境。換言之,室內設計作品的成敗高下,其評價標準可簡化為經濟條件制約下的功能,技術和美觀三要素,三要素的協調與平衡也是設計思維發展與深入的主要脈絡。與其他更接近于純視覺藝術的設計專業 (平面設計等)相比,室內設計需要綜合考慮更多的功能與技術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室內設計專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應為有機融合藝術與技術的課程體系。
2.室內課程體系架構雛形
在室內課程體系架構中,各課程根據內容可大體分為藝術類(美術基礎,表現技法等);技術類(材料與工藝,裝飾構造等)和綜合類(各專題設計)三類。在專業知識技能傳授過程中,這三類課程是相互交融,相輔相成的??紤]到中職教育的實用性與室內設計的復雜性,筆者認為應遵循人認識和學習的基本規律,循序漸進,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現有課程框架,在內容和安排上進行適當調整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室內設計教育應按照“兩條線,三階段”的思路安排專業課程體系。即:藝術與技術這兩條線;感性認知一初步表達一深化表達這三個階段,具體課程體系架構雛形構想如表1所示。

表l中職室內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架構
在上述體系架構雛形下,如何合理安排各類課程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是一個重要問題。為此,必須從中職教育、室內設計及課程本身的特點出發整合室內設計課程體系。
1.藝術與技術結合
由于教育主旨和教育體制等問題,目前很多職業院校的室內設計專業教育脫胎于美術院校教育體系,明顯滯后于行業與社會發展水平,教育方法及過程也雷同于純藝術教育,不同程度上存在重藝術,輕技術的傾向,室內設計具有藝術與技術的雙重屬性。所以,在入學之初引導學生進行明確職業定位,培養其正確職業觀,牢固樹立藝術與技術結合的觀念尤為重要,這對中職學生的三年專業學習和順利就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2.藝術類課程中共性與理性教學
作為實用藝術的一種,室內設計教育課程體系中藝術類課程的教學目的、方法和側重點與純藝術教育是有所不同的。一方面,前者更側重于公眾認知,即:共性審美觀點,而不是以彰顯設計者個性為終極目的;與之相適應,美術基礎課應以美術素養培養(色彩,空間形態和構圖關系的把握能力)為主,而非各種繪畫技法。另一方面,藝術及綜合類設計課程還要注重理性教學。中職室內設計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將系統產生靈感的方法傳授給學生,這必然包含理性的邏輯思維過程。針對設計任務,從造型藝術角度考慮,必須經歷從設計主題一關鍵詞一表現元素(顏色與形體等)的演繹分析過程,然后將現有表現元素排列組合歸納綜合,這種演繹與歸納的理性思維模式,即為系統產生靈感的過程。
3.技術類課程中的感性與個性教學
室內設計教育課程體系中技術類課程的教學目的、方法和側重點與純工科專業教育有所不同的。
后者的安排均基于課程體系知識脈絡而非工作過程,這種方式對于中職藝術類生源而言尤為枯燥。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注重技術類課程中的感性教學。例如:筆者在進行CAD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軟件經歷從信手涂鴉一卡通圖案一基本幾何圖形的過程,最后歸結于施工圖繪制;另一方面,還要注意技術類課程中的個性教學。例如:在裝飾材料課程教學過程中,筆者突破傳統的枯燥的教學方法,結合五行相生相克關系將裝飾材料分為“金木水火土”五大類,有機融入裝飾設計防火規范等內容,再輔之以施工現場考察參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輕松掌握課程知識脈絡。
4.基于工作過程的若干課程教學整合
在基于工作過程的教育理念指導下,職業院校各設計專業教學課程體系改革如火如荼,這種改革具有相當的現實意義。美術基礎(素描,色彩和構成等)是設計美學素養基礎,但與傳統純藝術學科教學不同,中職美術基礎教育有兩個方向需要明確:一方面需要跟專業教育緊密結合,如:美術基礎課程,適當加入室內空間寫生等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另一方面,由于教學目的與教學周期不同,中職美術基礎更側重于美術欣賞能力或美術素養的提高,而不是著眼于學生在校期間的各種傳統繪畫技法 (水彩及水粉等)訓練。所以,課程可增加室內專業設計作品欣賞教學內容比重,同時以工作實際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繪畫訓練(馬克和彩鉛等)。
中職室內設計教育必須樹立與社會發展相協調的思想,及時將行業發展趨勢引入日常教學中。一方面是標準化與模數化。室內設計的發展必須強調社會化生產的思路,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工廠預制加工的生產模式,將標準化與模數化設計理念不斷完善。另一方面是人文化與個性化。從滿足人的精神需要層次來看,在滿足基本的物質生活需要之后,每個人都有充分表達自我的傾向。因此,室內設計除了提供富有人文色彩的設計作品外,還需要預留一部分表達空間給使用者,這也正是近年“輕裝修,重裝飾”潮流興盛的原因。總之,關注社會發展和研究人們的生活模式對高職室內設計教育越來越重要,這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展望未來,這些趨勢會愈發明顯,中職室內設計教育體制下培養的設計師能運用專業知識構建初步設計平臺,使用者深度介入后續設計,為自己的生活而設計,或許,這就是中職室內設計教育真正目的所在。
(編輯 李艷華)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商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