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曉(西安體育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68)
投籃是籃球運動中得分的唯一手段,是一切進攻技戰術的最終目的和攻防矛盾的焦點。跳投作為投籃技術的一種,因其突然性、不易被封蓋的優勢成為比賽中運動員使用最為廣泛的投籃技術。
傳統跳投訓練多采用垂直跳投的訓練方法,這種方法顯然與比賽的實際需要不符。相反,漂移跳投訓練不僅要求運動員跳起后進行投籃,而且還要求在跳起后能夠在向前后左右“漂移”的過程中進行有效投籃。也就是說,相較垂直跳投訓練方法,漂移跳投訓練增加了運動員在投籃時對身體控制的難度,從而提高了訓練的強度。根據運動訓練學原理:提高技術訓練的強度,必然相應地提高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因此筆者利用自己進行籃球教學的有利條件,在籃球教學過程中采用漂移跳投訓練方法,以驗證漂移跳投在籃球訓練中的實際效果,為改進籃球運動員跳投技術訓練方法,使其變得更加科學有效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選取有一定身體素質和技戰術水平,跳投技術穩定的西安體育學院2011級體育系籃球隊男生18人作為研究對象。實驗前,測量隊員身高、體重等常規性指標,隨后測試每名運動員籃球半場五點的投籃命中率。然后根據五點跳投命中率高低將隊員平均分成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進行為期八周的漂移跳投訓練,對照組進行為期八周的垂直跳投訓練。實驗后,再同時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五點跳投命中率測試,最后根據收集的測試數據進行數理統計分析。
在離端線中點五米距離的籃球場地上平均設置五個點,每個隊員依次站在每個點上進行接球后跳投投籃,每個點投兩次,共十次投籃。每人投三組,共三十次投籃。
2.2.1、“十字”漂移跳投位置:在罰球圈中間畫一條垂直中線,線寬為5cm,將罰球圈平均分成四個區域,如下圖所示:

2.2.2、訓練方法:首先將實驗組9名運動員分成三組,每組3人;每組依次進行投籃練習,一名運動員進行漂移跳投的時候,同組的另外兩名運動員在籃板下幫助撿球傳球。具體方法如上圖所示:投籃運動員從1區開始,接球后從1區起跳,然后跳至2區,在2區落地前將球投出。按照同樣的方法,從2區到3區,從3區到4區,從4區到1區,進行跳投;1區—2區—3區—4區為一次循環,投籃運動員需進行三次循環,共12次跳投。每組進行三次練習后結束。
與甲組類似,首先將對照組隊員分成三組,每組3人;每組依次進行投籃練習,一個運動員進行垂直跳投的時候,同組的另外兩個運動員在籃板下幫助撿球傳球。具體方法是:投籃運動員站到罰球線位置,垂直起跳進行投籃,每人連續投12次籃。每組進行三次練習后結束。
由實驗組、對照組實驗前后五點跳投命中率指標的對比可以得出:實驗組命中率實驗前后有顯著性差異(P<0.01),對照組跳投命中率實驗前后無顯著性差異(P>0.05)。
實驗組、對照組實驗前后跳投命中率指標的結果與分析
結果表明:實驗組采用漂移跳投進行訓練,其投籃命中率得到了明顯提高,也就意味著經過漂移跳投訓練后,運動員的投籃技術得到了較大提高。而對照組投籃命中率的提高則不明顯。這說明漂移跳投的訓練方法要明顯優于垂直跳投訓練方法。
本文的關注焦點在于觀察分析漂移跳投對運動員跳投命中率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在相同的訓練條件下,相較垂直跳投訓練,漂移跳投訓練能夠更有效的提高籃球運動員的跳投命中率。
在實戰籃球比賽中,籃球動員跳投時要在身體離開地面時將球投出,由于身體缺少地面的支撐力點,籃球運動員的身體在空中將變得不穩定。另外,在無人防守的情況下“中規中矩”進行跳投的機會在防守體系日趨嚴密的比賽中已經越來越少了,籃球運動員跳投時多是在對方嚴密防守下,甚至是在有激烈身體沖撞的情況下進行的。運動員要在對方嚴密防守下進行跳投,由于與防守隊員有激烈的身體對抗,籃球運動員跳起投籃時身體在空中的狀態將變得更加不穩定。以上所列舉的比賽的實際,要求我們在對籃球運動員跳投技術進行訓練時,不能教條死板,方法應該多樣化。漂移跳投訓練更貼近比賽實際,它要求運動員在投籃的時候將一部分注意力分到對身體平衡性的控制上,從而增加了跳投的難度,這將能更直接、更好地為籃球運動員比賽的實際服務。
[1]孫民治主編.籃球運動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2]田麥久主編.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