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開進
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革蘭陰性無芽胞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引起人類各系統感染性疾病。加強對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監測和感染病例科室分布的調查,能為臨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學和耐藥性變遷資料,為臨床有效治療和預防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提供指導。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臨床連續三年分離PA的分布情況及其耐藥性變遷,現報告如下。
1.1 菌株來源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患者的臨床各種培養標本中分離出的605株PA。
1.2 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研究方法。依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相關規定進行病原菌的分離培養,使用法國梅里埃ATB Expression細菌分析儀配套鑒定及藥敏板條進行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質控菌株為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廣西臨床檢驗中心提供),最終藥敏結果參照2008年CLSI M100-S18標準判讀。
1.3 統計學方法 用WHONET5.4軟件統計分析。
2.1 PA在標本分布:以呼吸道標本、膿及分泌物標本和中段尿標本為主,占檢出PA的86.8%,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2009~2011年PA在各種標本構成比(例,%)
2.2 PA在各科室的分布 以重癥監護病房最多,占17.4%,其次是結核呼吸內科和腫瘤科,分別占14.7%和13.6%,普外科占 11.4%,顱腦外科占 10.2%,血液科6.4%,骨科占6.0%,其他科別占20.3%。
2.3 從三年間的耐藥趨勢統計來看,2009~2010年不同抗菌素均出現升高,到2011年得到控制。PA對抗菌藥物耐藥結果見表2。

表2 PA對檢測15種抗菌藥物耐藥率(%)
PA是一種常見的定植于人體和自然界的條件致病菌,其在人體內的分布最主要集中在皮膚、腸道及呼吸道上[1],可引起社區性感染,也可引起醫院內感染,主要導致呼吸道、創口、血流和泌尿道感染。本資料PA分布以痰、膿液及分泌物為主,與何建方等[2]報告一致。
本資料PA顯示,在檢出的PA中,有17.4%的來自重癥監護病房,低于何建方等[2]報告的29.2%,重癥監護病房PA分離率居高不下,與該病房的患者特殊治療有關。值得一提的是腫瘤科的PA占13.6%,與結核呼吸內科的14.7%相差無幾,說明腫瘤患者本身存在基礎疾病、免疫力低下,容易成為PA的感染對象,因此,加強對腫瘤患者的PA監測顯得十分重要。
PA對多種抗菌藥物天然耐藥[3],氨芐西林/舒巴坦和磺胺甲惡唑/甲氧芐啶為PA天然耐藥抗菌素,在治療PA感染時應注意這些因素。細菌產生耐藥原因有多種,包括細菌產生抗菌活性酶、細菌改變抗菌藥物作用的靶位、外膜通透性降低、生物被膜形成、主動泵出系統等。其中主動泵出系統在PA多重耐藥機制中起著主導作用[4]。本資料除多粘素E外PA在三年間對12種常用抗菌藥物平均耐藥率為10.5%~33.7%,與MOHNARIN[5]在2009-2010年監測結果基本一致,耐藥率偏高與多重耐藥菌株檢出數量有關。本研究中2009-2010年不同抗菌素耐藥率均出現升高,2011年上升勢頭有所控制,原因是2010年分離出多重耐藥的PA較多,并且耐藥株多來自重癥科,與重癥病例易發生醫院感染有關。因此,進行細菌耐藥變遷的監測對抗菌藥物選擇使用以及監測控制醫院感染發生有重要意義。
[1]Thong KL,Lai MY,Teh C SJ,et al.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Methicill in-resistant Staphylicocous aureu,Acinetobacter baumannil,Escherichia coli,Klebsiella peneumoniae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y Multiplex PCR.Trop Biomed,2011,28(1):21-31.
[2]何建方,沈翠芬,張曉祥,等.2002-2010年醫院臨床分離銅綠假單胞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藥譜變遷.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4):834-837.
[3]陳建國.藥理學.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295-297.
[4]向莉,段勇.銅綠假單胞菌主動外排系統MexAB-OprM的研究進展.醫學綜述,2009,15(9):1386-1389.
[5]李耘,呂嬡,薛峰,等.我國2009至2010年MOHNARIN項目臨床分離常見病原菌的耐藥監測.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2,35(1):6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