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霞 高生祥
(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紹興 312000)
任務引領型模塊化《電機與電力拖動》課程改革探索*
鄧麗霞 高生祥
(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紹興 312000)
對任務引領型模塊化《電機與電力拖動》課程改革實施過程進行了分析,并通過闡述學習情境的設計,探討了學生專業知識能力及核心能力培養,進一步闡述了任務引領型模塊化《電機與電力拖動》課程改革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任務引領;模塊化;電機與電力拖動;學習情境;評價體系
《電機與電力拖動》課程是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學習其他后續專業課的基礎,對學生職業技能考核及畢業后的崗位工作技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對《電機與電力拖動》課程進行改革是一項研究課題。
任務引領型課程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來組織課程教學,課程的知識點、能力培養和技能訓練的要素均在對工作任務的認識和體驗、工作任務的實施過程及對任務實施過程的考核中加以體現和完成。任務引領式《電機與電力拖動》課程改革的研究正是尋求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突破口的改革性嘗試,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如下。
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對用人單位的職業崗位及崗位工作任務進行分析,確定有關需求的工作崗位為電氣自動化設備、自動化生產線的安裝、維護、改造與設計管理工作等相關人員。根據相關崗位工作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制定《電機與電力拖動》學習領域課程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學生在電氣自動化設備、自動化生產線的安裝、維護、改造與設計中應具備的基本職業技能。專業技能培養目標包括:(1)熟悉電機的基本結構、原理及用途用法;(2)能夠根據電氣自動化工業生產要求,具備電機選用的能力;(3)具備對工業自動化生產線進行調試維護的能力。方法能力培養目標包括:(1)具備查找手冊、各類學習資料的能力。(2)具有較好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能力目標包括:(1)能獨立學習、工作,掌握交流與團隊合作能力,具備相應的職業道德;(2)養成良好的工作責任心、堅強的意志力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確立模塊化課程內容 在職業崗位需求分析的基礎上,通過聘請行業專家、教改專家及專業教師共同討論課程內容,以企業工程實際背景編制典型工作任務作為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將企業職業標準與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進行有機融通,有機地轉化為技能與職業素質培養的教學標準,再進行合理的教材選擇或自編模塊化講義。表1是機電、自動化設備人員維護崗位工作任務分析表。根據電氣、自動化各個行業崗位工作任務分析選擇合適的模塊內容。部分模塊化內容見表2。
表1 電氣自動化行業維護崗位工作任務分析表
以任務引領組織教學,設計學習情境 任務引領型教學法是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內涵是學生自主學習和以開放的學習方式獲取知識和技能。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引領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從接受任務、資訊、制定計劃、任務實施、檢查及評價完成一系列“項目”,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鞏固知識,在動態的學習工作中系統培養工作能力、學習知識技能。在電氣自動化維護工作任務要求中,要熟悉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工原理、結構、參數要求等,依據任務分析情況可列出其中的學習情境,設計學習情境表,學習情境可以按照接受任務、了解資訊、制定計劃、任務實施、檢查及評價六個步驟進行。 如學習情境一:三相異步電動機工作原理分析,見表3。
表2 部分模塊化內容表
表3 三相異步電動機工作原理學習情境設計表
制定開放的課程評價體系 課程評價標準要立足社會需求,做到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接軌,實現課程標準與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相協調。在課程評價主體中,學校、教師、學生及企業部門共同參與。在課程評價過程中,不僅要落實教師評價和學校評價環節,更要落實學生自評、互評和社會評價環節,并建立學生自評、互評和社會評價的規范程序及方法體系。
參與文獻:
[1]陳百建,等.“任務引領型”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化工職業技術教育,2008,(1).
[2]程凌.高職高專項目課程的開發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07,(20).
[3]趙曉雨,劉朝祿,劉燦國.任務引領型課程的建設與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9,(35).
G712
A
1672-5727(2012)04-0097-02
*本文系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級教改項目《任務引領型模塊化〈電機與電力拖動〉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xjg1003)部分成果
鄧麗霞(1975—),女,碩士,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維修電工高級技師,研究方向為機械電子工程。
高生祥(1978—),男,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實驗師,鉗工高級技師,研究方向為機械工程。
(本文責任編輯:楊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