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淑玲 田立娟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寧夏 銀川 750004
健康教育對老年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影響
田淑玲 田立娟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寧夏 銀川 750004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對老年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影響。方法:將本院收治的61例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分為對照組31例和觀察組30例,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給予膝關節置換術的常規治療及護理,觀察組加以實施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觀察兩組出院時康復知識掌握程度及出院后三月關節康復效果比較。結果:觀察組康復知識掌握程度及關節功能康復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膝關節置換術患者住院期間在常規治療及護理基礎上,反復多次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能顯著提高此類患者膝關節功能的康復效果,改善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健康教育;膝關節置換術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骨關節疾病的發病率日益增多,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膝關節疾病已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健康。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治療晚期膝關節疾病的一種成熟的手術方式之一,可以恢復關節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健康教育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核心[1]。術后功能鍛煉和健康教育極其重要,是手術成敗的關鍵。因此,將健康教育納入護理的全過程,具有深遠的意義。我科自2010年對61例膝關節置換的患者采取一系列健康教育措施,效果良好,現將體會報告如下。
1.1 資料 本組患者均來自我科室住院患者2010年7月-2012年1月。61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46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63歲。其中風濕性關節炎23例,骨性關節炎38例;單膝置換35例,雙膝置換26例;文化程度:大學6例,高中13例,初中11例,小學17例,文盲14例;城鎮居民29例,農民32例。
1.2 方法 將上述61例膝關節置換術患者,按入院時間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病變類型、手術方式及其它疾病史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給予實施膝關節置換術的常規治療及護理。
1.2.2 觀察組在給予常規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安排專門負責的護士對其實施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即根據患者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給予心理指導、飲食指導、術前指導、術后指導、術后的康復指導、出院指導等。
1.2.3 觀察兩組出院時康復知識掌握程度及出院后三月關節康復效果做相應的比較。
2.1 心理指導 手術作為一種創傷性的治療手段,可使患者產生一系列心理障礙,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低下,體弱多病等因素,更易產生不良心理活動,應該引起重視。因此,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實施越早越好[2]。本組多為老年患者,常年膝關節疼痛且病程長,從而導致患者產生抑郁、沮喪、疼痛敏感等心理,我們針對性的給予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導,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鍛煉,不斷增加鍛煉的經驗和感受,增強鍛煉的信心和毅力。
2.2 飲食指導 評估患者的全身營養狀況,合理的膳食結構能保證能量、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合理供給,維持機體器官功能的需要,促進機體早日愈合。
2.3 術前指導
2.3.1 術前向患者發放自編關節置換指南手冊,在醫生和責任護士的指導下正確練習踝關節的背伸、趾屈運動及術后關節鍛煉各階段的方法。
2.3.2 術前合并癥的指導 老年患者多數合并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史。術前密切監測血壓,遵醫囑給予降壓藥,并保證患者有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緒激動;糖尿病患者術前應監測血糖、尿糖,嚴格控制血糖,護士應對患者和家屬施行有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積極治療甲溝炎,每晚溫水泡腳,確保患者安全渡過圍手術期。
2.4 術后指導 對病人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的評估,根據病人的身體及心理現狀,制定相應的術后功能鍛練程序和具體方法。經過總結歸納,現將一般的康復程序介紹如下。
2.4.1 早期康復階段 (1~3天) 病人麻醉清醒后即可開始進行踝泵鍛煉、足趾關節的主動屈伸活動,以患者耐受為適度,最好達到有輕微的肌肉酸痛、疲乏感,避免增加疼痛,同時可指導家屬幫助患者進行肌肉按摩。
2.4.2 中期康復階段 (4-15天) 該階段的鍛煉非常重要,在醫生和責任護士合理安排下,指導并協助患者鍛煉。同時,對患者的鍛煉效果也起到了監督作用。
2.4.3 后期康復護理 (15~28天) 一般患膝屈曲達到或超過120°,無腫脹、疼痛,即可指導患者借助助行器開始練習行走,逐漸增加距離和速度,以患者不感到疲勞為度,行走時也要注意鍛煉患膝的屈伸功能。
2.5 出院指導 出院注意事項:①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控制體重,以免增加膝關節的負擔。②囑患者出院后繼續加強關節功能鍛煉,適當活動避免有損關節的活動,防止跌倒。③術后定期復查,門診隨訪。當出現切口紅腫、患肢腫脹、膝關節疼痛增加等情況應立即來院就診。將醫院的聯系電話留給患者,以便患者在康復過程中遇到問題及時詢問,醫生、護士也可以及時了解患者在家中的康復情況,使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復功能。
根據比較觀察組康復知識掌握程度及關節功能康復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表 2。

表1 出院時2組患者膝關節置換術康復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例 (%)

表2 出院后3個月2組患者膝關節功能康復效果比較 例 (%)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解剖復雜、對運動功能要求最高的關節[3]。膝關節的功能主要體現在維持膝關節屈和伸運動,全膝關節置換術的康復就在于關節功能的訓練。因此,術后正確的功能鍛煉是手術成敗的關鍵,同時也對術后的康復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表1、表2可以看到做好全膝關節置換圍手術期的健康指導,對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提高高齡患者手術療效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1]黃金,姜冬九主編.病人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29.
[2]艷靜.手術患者的心理問題和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2(20):12-14.
[3]任蔚虹,王惠琴.臨床骨科護理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528;523.
R494
A
1007-8517(2012)21-0064-02
田淑玲 (1977-),女,漢族,大學本科,主管護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E-mail:nydfy@126.com。
2012.08.16)